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13.
分析了碎石桩的加固原理,并通过在“端州立交”是肇庆大桥与端州路的连接工程的应用,验证了振冲碎石桩的加固作用效果与适用范围和工期短的特点,对施II艺的选择提出了可供参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15.
明万历间,利玛窦在广东先后建造了肇庆教堂(又称“仙花寺”)和韶州教堂,成为宗教传播和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目前学界对它们的遗址具体位置、建筑风格以及其建筑今天是否存在,有不同看法.从利玛窦的“左右”方位表达习惯来进一步厘清有关事实,对上述教堂至今尚存论可持肯定态度. 相似文献
16.
广东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东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从设立到现在已经有十几年的发展历史.1991年、1993年国务院分别批准设立了深圳、中山、广州、惠州、佛山、珠海等6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此之后,广东省人民政府分别批准设立了汕头、东莞、江门、肇庆等4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02~2003年,又增加了佛山、阳江、河源、梅州、清远、揭阳等6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至此,广东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达到了16个,成为全国高新区最多的省份,为广东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7.
受气候与水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及过度的流域开发,肇庆区域洪涝灾害频仍。在古城规划与营建过程中,防洪排涝始终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文章通过对肇庆古城的系统调研及文献研究,结合古城建设情况与水系规划特征,从古城选址、水系规划、城墙营建、古城工程管理及防洪救灾4方面探讨了古城防洪御灾体系的建设。具体适灾措施有:依据对自然地貌及水系特征的规律认识选择城址,利用城市高程进行适应性布局; 建设集障水、疏排、蓄滞为一体的城市水系,形成区域海绵系统,科学调配水资源; 利用古代工程技术措施,建造有自抗洪能力的城垣墙体结构; 注重由政府主导的工程管理及防洪救灾的非工程性措施结合,从灾前防范管理、灾中抗洪抢险、灾后保障恢复3个环节进行防洪综合管理,以实现对洪水灾害的主动防御。古城规划和建设中形成的城水共生的传统生态观念、系统完备的古城防洪排蓄体系、防救并举的防灾工程管理模式,是古城在自然灾害下的适应性体现,对于当代城市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
20.
以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肇庆七星岩为案例,剖析自然风景区服务感知价值构成维度。自然风景区服务感知价值由8个维度构成,各维度重要性从大到小依次为服务质量、声誉价值、便利价值、审美价值、认知价值、情感价值、行为成本与货币价格,这8个维度均与服务总体感知价值存在显著正向相关关系;并构建自然风景区服务感知价值测量量表,为自然风景区管理实践提供实用测量工具。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