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539篇 |
免费 | 97篇 |
国内免费 | 224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97篇 |
丛书文集 | 179篇 |
教育与普及 | 349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38篇 |
现状及发展 | 39篇 |
综合类 | 415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4篇 |
2023年 | 66篇 |
2022年 | 87篇 |
2021年 | 97篇 |
2020年 | 67篇 |
2019年 | 70篇 |
2018年 | 36篇 |
2017年 | 41篇 |
2016年 | 53篇 |
2015年 | 91篇 |
2014年 | 185篇 |
2013年 | 172篇 |
2012年 | 209篇 |
2011年 | 244篇 |
2010年 | 239篇 |
2009年 | 272篇 |
2008年 | 296篇 |
2007年 | 258篇 |
2006年 | 230篇 |
2005年 | 224篇 |
2004年 | 202篇 |
2003年 | 203篇 |
2002年 | 178篇 |
2001年 | 184篇 |
2000年 | 156篇 |
1999年 | 137篇 |
1998年 | 124篇 |
1997年 | 121篇 |
1996年 | 100篇 |
1995年 | 106篇 |
1994年 | 64篇 |
1993年 | 71篇 |
1992年 | 59篇 |
1991年 | 54篇 |
1990年 | 48篇 |
1989年 | 44篇 |
1988年 | 24篇 |
1987年 | 10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2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8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采用Nd:YAG激光器产生的脉冲激光诱导击穿铜片形成等离子体,研究了透镜到样品表面距离的不同对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测量的影响.实验选择合适的延迟时间和采样门宽,并选用元素谱线λ(Cu)为324.8 nm和327.4 nm,λ(Zn)为330.3 nm和334.5 nm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透镜到样品表面的距离对LIBS测量确实有很大的影响,谱线强度以及其相对标准偏差均与透镜到样品表面距离密切相关.透镜到样品表面的距离大于焦距时,空气击穿现象严重,不宜用于LIBS测量.激光脉冲能量大,透镜到样品表面距离对LIBS测量的影响大,激光脉冲能量小则相反. 相似文献
63.
酚类化合物对发光菌的联合毒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发光菌为受试生物,测定苯酚和19种取代酚类化合物在pH=7.0时的单一毒性,以及等毒性单位配比下二元混合物的联合毒性.采用毒性单位、相加指数、混合毒性指数和相似性参数4种方法对联合毒性进行评价,并探讨联合毒性效应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苯酚与其他酚类化合物组成的二元混合物对发光菌的联合作用类型大部分表现为协同作用,小部分表现为拮抗或部分相加作用.对于同一联合作用,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其评价结果会稍有差异. 相似文献
64.
为了更好地满足交通诱导系统用户的路径规划需求,判别了理想路径的影响因素,并分析了个性化路径需求的属性与特征.分别针对距离、时间、服务水平及综合属性提出了相应的路径规划方法,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个性化路径集成规划框架.通过一个示例路网给出了个性化路径集成规划的算例,验证了该方法能够集成多种模式的路径规划方法,并提高诱导系统用户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65.
纳米CeO2粉体发光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草酸沉淀法制备了纳米CeO2粉体,通过XRD、TEM等测试手段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和形貌分析;应用荧光光谱法对样品的发光性能进行了测试;探讨了纳米CeO2粉体的发光机理以及热处理温度对其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所得的纳米CeO2为立方萤石结构,其颗粒尺寸约为20-30nm,形貌接近于球形.纳米CeO2粉体具有良好的紫蓝色发光性能,主要是Ce4f→O2p跃迁和缺陷能级→O2p跃迁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发光强度随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而增强. 相似文献
66.
67.
一种面向空间数据的聚集查询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新的面向空间数据的聚集查询处理方法。该方法扩展了AMH和AMH*方法,首先将整个空间栅格化,再将若干频数接近的邻居栅格组合成遵循一定约束条件的桶。随着数据分布变化,各桶不断重组或者拆分,具有空间复杂度低、查询精度高等特点。理论分析与实验结果均表明新方法优于现有方法。 相似文献
68.
69.
70.
采用RFPA分析软件,针对不同回采深度、不同节理分布,并考虑彼此综合作用,模拟了采场顶板的冒落过程.结果表明,采场顶板冒落轨迹近似拱形抛物线,冒落高度大约为开挖推进跨度的40%~60%.通过对比分析,得到以下结论:侧压力越大,开挖步距越大,则冒落高度越小;深埋高应力岩体冒落区形状由抛物线渐变为层状;水平节理岩体的冒落形状由抛物线形渐变成马鞍形;竖向节理冒落呈尖塔形.研究对实现低成本高效率开采、消除地下安全隐患、科学诱导采空区冒落具有理论和工程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