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丛书文集   10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综合类   228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第一原理超级原胞模型计算了ZnO(10^-10)非极性表面的结构.计算表明顶层Zn原子明显向体内弛豫0.0328nm,第二层Zn原子的弛豫远离体材料0.0237nm,使得它类似于表面原子.顶层0原子的弛豫仅为0.0146nm,导致表面Zn-O二聚体有强烈扭转,扭转角达9.2°(10^-10)非极性表面Zn、O原子的电荷转移的计算表明这很可能就是(000±1)极性表面能稳定存在的原因.计算结果与其他理论计算结论和实验结论吻合很好.  相似文献   
92.
使用环氧环己烷作为CYD-127双酚A型环氧树脂/1.0G聚酰胺-胺同化体系稀释剂.通过黏度测试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力学性能测试仪、扫描电镜等方法对加入环氧环已烷后环氧固化体系的黏度、固化行为、固化产物力学性能、断口形貌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环氧环己烷用量的增加,固化体系黏度迅速下降,从未加入时的1.2×104 mPa.s下降到环氧环己烷质量分数为25%的180 mPa.s.随着环氧环己烷用量的增加,固化体系反应温度上升,放热量增加,环氧树脂固化产物性能随环氧环己烷加入量的改变而变化,在稀释剂质量分数为15%时,拉伸性能和弯曲性能与未加入稀释剂时接近.加入环氧环已烷前后固化产物拉伸测试时均为韧性断裂.  相似文献   
93.
采用停留时间分布(RTD)函数和自行设计的弯曲流道浸渍模具,对连续纤维增强聚酰胺复合材料加工过程中的停留时间进行研究,建立了弯曲流道停留时间的数学模型,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准确预测树脂在浸渍模具中的停留时间。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设计5因素3水平的试验方案,模拟了模具结构对加工过程中外部累积体积分数为95%时所对应的停留时间(t95)的影响,结果表明,流道单元长度和流道单元个数对t95的影响最大。通过模拟优化试验得到了浸渍模具结构的最优参数为:流道单元长度12.5 mm,流道圆角半径3 mm,流道单元个数10个,流道单元夹角160°,模具间隙1.4 mm。  相似文献   
94.
基于ARM的颗粒物浓度的采集及远传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对颗粒物浓度的实时采集和远程传输,设计了基于ARM体系结构的环境参数采集和传输系统.该系统终端采用Linux为嵌入式操作系统,硬件平台是基于TQ2440开发板,使用GP2Y1010AU0F灰尘传感器,并用中兴公司的ME3760无线通讯模块作为4G模块.在Linux嵌入式操作系统下,采集模块完成数据信息的采集和压缩,然后把处理好的数据通过4G模块传输到手机或者监控中心.该系统不仅可以运用在环境监测领域,也可以运用在智能家居、工业监测等领域.  相似文献   
95.
用TGA-FTIR联用技术研究聚酰胺6的热降解行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TGA-FTIR联用技术实时研究了聚酰胺6在高纯氮气和等速升温(10 ℃/min)条件下的热降解行为.结果表明聚酰胺6的热分解温度范围为320~490 ℃,550 ℃时的残留量仅为2%.在主要降解温度范围内其气相产物主要是H2O,CO2,脂肪族碳氢类物质和低聚物.这些产物的生成表明聚酰胺6可能是通过均裂及顺式消除机理在N-烷基酰胺键处断裂而进行热降解的.  相似文献   
96.
王善娥 《山东科学》2009,22(3):31-33,39
报道了金丝垂柳J1010外植体的消毒方法以及获得无菌组培苗的最适的培养基和激素浓度,试验结果显示:外植体选用水培苗进行消毒;外植体的消毒选用浓度为0.2%的升汞;MS+BA0.5mg/L+NAA0.1mg/L为初代培养基。  相似文献   
97.
以不同结构的氨基酸、醛、叔丁基异腈为单体,以无水甲醇为溶剂,在室温条件下通过Ugi反应制备出一系列聚酰胺.利用FTIR、1H NMR、13C NMR和GPC等技术系统地表征了聚酰胺的结构,考查了单体投料比、单体浓度、反应时间以及不同结构氨基酸和醛等因素对聚合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Ugi反应中,随着聚合时间的延长,聚酰胺的收率逐渐增加,而摩尔质量变化不明显.当氨基酸、醛和叔丁基异腈的投料比(物质的量比)为1∶1.1∶1.1时,聚酰胺的收率较高,摩尔质量最大;同时,5-氨基戊酸和6-氨基己酸分别与异丁醛、叔丁基异腈组成聚合体系时,聚酰胺的摩尔质量分别达到2.02×104 和1.96×104 g/mol,且收率均超过93.0%.总之,Ugi聚合反应为不同结构与性能聚酰胺材料的制备提供了一种便捷高效的合成方法.  相似文献   
98.
探索聚酰胺动态吸附-解吸纯化刺玫果总黄酮的工艺条件.以总黄酮的比吸附量、吸附率及比解吸量、解吸率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对刺玫果总黄酮的纯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聚酰胺纯化刺玫果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上样液总黄酮的质量浓度为0.9 mg/mL、上样量为19.5 mL/g(上样液体积/聚酰胺质量)、上样液的pH值为2~4、吸附流速为1.5~2.0 mL/min、解吸液为70%乙醇水溶液、解吸流速为1.0~1.5 mL/min、解吸液的pH值为8~9、解吸液用量为12 mL/g(解吸液体积/聚酰胺质量).在上述纯化条件下,聚酰胺对刺玫果总黄酮的比吸附量平均为11.16 mg/g、比解吸量平均为10.20 mg/g、解吸率平均为91.40%,干浸膏中总黄酮含量由26.32%提高到75%以上.研究结果为刺玫果的深入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9.
导电性聚酰胺/聚苯胺共混物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化学方法制备了导电聚苯胺包覆的共聚聚酰胺微粒(PA/PANI-HCl),运用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和紫外/可见(UV/Vis)光谱表征了其结构.电导率测试表明,PA/PANI-HCl的电导率服从逾渗规律,逾渗阈值为17%.由于共聚聚酰胺(PA)的熔点低,PA/PANI-HCl在130℃时有良好的热塑性,可制成导电性共混高分子材料,但热处理却使电导率下降了1~2个数量级.对PA/PANI-HCl脱掺杂得到的PA/PANIEB,在间甲酚中有良好的溶解性,而且当聚苯胺含量低于10%时,能全部溶解于间甲酚.  相似文献   
100.
研究了各种合成聚己内酰胺-聚芳酰胺-聚己内酰胺三嵌段共聚物的方法。采用高温溶液直接缩聚法,合成了具有不同长度的聚己内酰胺链段和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链段的三嵌段共聚物,并对这些三嵌段共聚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