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3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48篇
丛书文集   28篇
教育与普及   49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现状及发展   9篇
综合类   64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31.
导电高分子聚苯胺的应用依赖于环境的温度.为了测定温度对聚苯胺的影响,首先采用循环伏安法在硫酸介质中电化学合成了导电高分子聚苯胺,然后利用TGA热分析测定了聚苯胺的热分解温度为285.2℃.通过等温热重法计算了材料的热寿命,得到失重5%,7%,10%时的热寿命方程.聚苯胺变温红外的测定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聚苯胺特征吸收波数,由于分子键共轭程度的降低,均向高波数位移.  相似文献   
732.
自制了H1SiW12O40(硅钨酸)-PAn(聚苯胺)催化剂.通过丁醛和1,2-丙二醇为原料合成丁醛1,2-丙二醇缩醛,探讨了H4SiW12O40—PAn催化剂对缩醛反应的催化活性,较系统地研究了原料量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诸因素对产品收率的影响.实验表明:H4SiW12O40-PAn是合成丁醛1,2-丙二醇缩醛的良好催化剂,在n(丁醛):n(1,2-丙二醇)=1:1.5、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料总质量的1.2%、环己烷为带水剂、反应时间1.0h的优化条件下,丁醛1,2-丙二醇缩醛的收率可达95.2%.  相似文献   
733.
在高分子材料聚乙烯醇溶液体系中,以H4SiW12O40为质子酸和聚合反应的掺杂剂,用(NH4)2S2O8作为强氧化剂和引发剂,通过化学氧化聚合法合成了H4SiW12O40掺杂聚苯胺.采用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XRD分析及扫描电镜对所合成样品进行了表征.同时,还对该样品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样品溶于水,聚乙烯醇质量分数越大,所合成H4SiW12O40掺杂聚苯胺的溶解性能越好,其电导率也越低.  相似文献   
734.
通过两步溶液自组装方法,制备了具有三维多孔网络结构的石墨烯基聚苯胺复合水凝胶(PR-x),并通过SEM、XRD、FT-IR、Raman、XPS等表征手段对样品的微观形貌和结构组成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聚苯胺均匀地负载于三维多孔石墨烯网络骨架,且能够显著抑制石墨烯的团聚现象.研究了石墨烯基聚苯胺复合水凝胶电极的电化学性能.当聚苯胺质量分数为75%,电流密度为1 A·g-1时,比电容为762.8 F·g-1;当扫描速率从5 mV·s-1增加到50 mV·s-1时,倍率保留率高达77%,经过3000次恒电流充放电后比电容保留率仍高达89.27%.该石墨烯基聚苯胺复合水凝胶电极作为超级电容器表现出优异的放电容量、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具有一定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35.
本文利用旋转圆盘电极研究聚苯胺对抗坏血酸的电催化过程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在酸性溶液中聚苯胺膜电极对抗坏血酸的氧化反应有电催化作用,与在光玻碳电极上相比,其峰电位负移、峰电流增高;在低转速时是扩散控制,达一定转速后催化反应为控制步骤.  相似文献   
736.
首次发现P_(An)(CI ̄-)膜电极对CuCl ̄-(n-2)的电催化效应,并估算了反应速率常数K=0.8×l0 ̄(2)L·mol ̄(-1)·s ̄(-1)。  相似文献   
737.
以D,L-酒石酸铵为模板剂,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原料,在碱性介质的催化下进行水解、缩合,经过滤、洗涤、干燥制备出了高产率、尺寸均匀、大长径比的二氧化硅纳米管,并进行了1 L放大实验.借助扫描电子显微(SEM)、透射电子显微(TEM)等分析方法对所制备的二氧化硅纳米管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