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85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核壳型PVPS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丙烯酸酯单体和自制的乙烯基硅氧烷预聚物(PVPS)为原料,通过核壳结构的粒子设计及乳液聚合方法制备出软核硬壳PVPS改性的丙烯酸酯乳液.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显示PVPS聚合到丙烯酸酯上;透射电镜(TEM)、差式扫描量热仪(DSC)、粒径分析测试结果表明,乳胶粒具有核壳结构,平均粒径为114.5nm,粒子尺寸分布较窄;原子力显微镜(AFM)的表面形貌分析显示,PVPS用量增多时,明亮区域(软微相)增大.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阴非离子复合乳化剂、交联剂(EGDMA)和PVPS用量对乳液及胶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乳化剂、EGDMA和PVPS质量分数分别为4.5%,2.3%,10.0%~15.0%,乳液凝胶率低于1.70%,胶膜拉伸强度达到3.15MPa.  相似文献   
32.
以氨基聚硅氧烷与绿色表面活性剂脂肪酸甲酯磺酸钠(MES)为主要原料,应用正交设计实验优化得到致密气井压裂控水用纳米乳液形成的最佳条件。分析纳米乳液中液滴尺寸分布与致密岩心孔喉的匹配性,考察纳米液滴吸附后对致密岩心表面微观结构与界面性质的影响,评价纳米乳液的耐冲刷与控水性能。结果表明:为形成良好的纳米乳液,应调节氨基聚硅氧烷与水质量比为1∶2,乳化剂MES、正丁醇、氯化钾加量分别为氨基聚硅氧烷质量的40.0%、20.0%、5.0%,乙酸调节p H至6.5;纳米乳液中液滴中值粒径平均为28.5 nm,与致密岩心孔喉尺度匹配良好;随着纳米乳液质量分数的增加,岩心孔隙表面从尖锐的沟槽形貌逐渐转变为均匀、平滑的峰谷结构,润湿性也呈现强疏水性质;纳米乳液耐冲刷性能良好,0.5%的纳米乳液能降低水相相对渗透率超过60%,而对气相渗透率影响较小,说明纳米液滴借助氨基、硅氧键与硅氢键等极性基团通过物理化学吸附作用牢固附着在岩石表面,而分子链中疏水基团硅甲基改变了岩石表面润湿性质,对气/水在致密孔隙裂缝中的渗流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33.
以二硅氧烷(H3 SiOSiH3)为聚硅氧烷中SiOSi骨架的模型分子,以它与水分子形成1∶1氢键复合物作为Si-OSi骨架参与非共价相互作用的模型分子,对二重裂分基组6-31G和三重裂分基组6-311G与不同极化函数和弥散函数组合下对二硅氧烷的几何结构、SiOSi线性化能垒及其非键相互作用的预测能力进行了测评。以B3LYP算法来测试基组效应对几何结构和SiOSi线性化能垒的影响,以PBE1PBE算法来考查基组对非共价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1)二硅氧烷的几何结构与线性化能垒对角动量的依赖性较强,至少要使用(3df ,p )以上的角动量才会达到收敛;2)二硅氧烷的非共价相互作用同样也要使用(3df ,p)以上的角动量才会达到收敛,同时需要包含零点校正能才能得到合理的结合能,但基组叠加效应对结合能的影响则可忽略。  相似文献   
34.
合成了一种高分子负载型催化剂-聚-4-氧杂-6,7-双二苯膦基庚基硅氧烷铂配合物,研究了基估碳-硫键形成反应中的催化特性。在标量化合物和无水碳酸钠存在下,巯基化合物与经物在丙酮中回流高产率地生成相应的硫醚。  相似文献   
35.
有机无机杂聚膜的制备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实现较高温度下有机物的分离 ,选择了氯代对苯二甲酸酯和 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为原料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有机无机杂聚分离膜 ,讨论了酸度、浓度、水解时间、温度、底膜等各种因素对成膜的影响 ,并对膜的机械性能、耐热性以及膜的断面和表面结构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 :该种杂聚膜具有较好的耐热性 ,分解温度在 333℃左右 ;聚四氟乙烯 (PTFE)微孔膜是一种理想的支撑体 ,可以与杂聚材料很好复合 ;但膜的脆性较大。  相似文献   
36.
选用没食子酸丙酯作为硅氢加成反应中交联反应的抑制剂,全面考察了聚氧乙烯醚接枝聚硅氧烷结构与性能的关系.制备高浊点的聚氧乙烯醚改性聚硅氧烷,可应用于头发护理.  相似文献   
37.
通过羟烷基硅油对端羧基超支化聚酯的改性反应,制备了聚硅氧烷改性两亲性超支化聚酯(HBPPSi),并采用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谱(1H-NMR)对HBPPSi的化学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表面张力测试、动态激光光散射(DLS)和透射电镜(TEM)对HBPPSi在溶液中的自组装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HBPPSi在溶液界面上具有良好的自组装行为,可以在乙醇/水的混合溶剂中形成不同形态和结构的聚集体。在此基础上将HBPPSi与二甲基硅油、疏水性白炭黑等复配制得乳液消泡剂,具有良好的消泡及抑泡性能。  相似文献   
38.
通过“超分子构筑调控/逐步偶联聚合法”,首先以强荧光性的1,6-二氨基芘为模板剂将苯基三氯硅烷偶联成梯形模板单元(P-Ph-LS),模板单元再在氢键作用下经水解、缩合得到芘桥基聚苯基硅氧烷(Py-Ph-LP)。产物结构通过红外(FT-IR)、硅谱(29Si-NMR)和X射线衍射(XRD)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聚合物具有梯形结构;对聚合物与二氨基芘的荧光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聚合物的荧光发射波长发生蓝移。  相似文献   
39.
采用预乳化-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工艺合成了聚硅氧烷,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DMS/PMMA)核壳乳胶粒子,通过引入功能单体ITA、MAH或GMA实现核壳乳胶粒子的功能化。采用激光粒度分析仪、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手段对核壳乳胶粒子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40.
第二种基元对聚硅氧烷类侧链液晶高分子热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热失重分析(TGA),对含有两种基元的聚硅氧烷类液晶聚合物进行了研究,探讨了离子基元和第二种介晶基元对原有液晶聚合物热性能的影响。当离子基元引入聚硅氧烷链液晶聚合物上时所生成的液晶离聚物的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