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1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6篇
丛书文集   63篇
教育与普及   12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现状及发展   4篇
综合类   129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采用真空灌注工艺,制备磨碎玻璃纤维(MG)/聚氨酯(PU)/环氧(EP)灌封材料,并对其力学性能和微观结构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PU含量的增加,PU/EP共混聚合物的拉伸和冲击强度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当PU含量为15%时,共混聚合物的综合力学性能最佳,拉伸强度为60.57 MPa,冲击强度为23.56 kJ/m2,与EP相比分别提高32.77%和115%。为进一步提高材料的强度,并保持良好韧性,采用添加MG的方法来增强PU/EP。当MG与EP的质量比为1:1时,材料的拉伸强度达到79.72 MPa,与PLJ/EP相比提高31.95%,而冲击强度为17.83 kJ/m2,仍保持较高水平;同时,与相同含量的活性硅微粉相比增强PU/EP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分别提高18.91%和11.51%。  相似文献   
82.
PU/PEG多孔相变膜的制备与形态结构的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PU和PEG的共混液制备的柔性多孔膜相变材料;并对膜的形态结构的特征进行了表征,探讨了多孔相变膜的成膜机理和孔隙结构形成的原因,讨论PEG、DMF用量等因素对成膜工艺以及膜的结构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载体基质骨架结构多孔特征明显,工作物质分散存在于各孔隙之间;孔的形态受PEG的含量、DMF的用量、蒸汽处理条件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83.
以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主要单体,采用传统的乳液聚合方法合成了稳定的聚丙烯酸酯水溶性抑尘剂乳液,考察了单体配比、引发剂和乳化剂用量对乳液性能的影响。此外,还采用黏度、IR、TG、SEM等方法对乳液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其作为固沙抑尘剂时的固沙抑尘效果。结果表明MMA质量含量25%、引发剂占单体质量0.8%、乳化剂质量含量3%时,所得产品作为固沙抑尘剂使用效果好,热稳定性和黏度等满足室外抑尘的需要。  相似文献   
84.
合成了4种相对分子质量和官能度各不相同的聚酯多元醇,并与MDI反应合成了端羟基及端异氰酸基预聚体,通过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不同端羟基化合物与端异氰酸基化合物所构体系的粘接性能、热老化性能及热失重情况,结果表明该体系室温剪切强度为35~40 MPa,80℃,100℃和200℃剪切强度可达12~16 MPa,6~8 MPa和3~5 MPa,90°剥离强度为5~7 kN/m,T5最高为286℃,加入石棉后体系的高温剪切强度及耐热老化性能都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85.
采用预聚法合成了一新型的水性聚氨酯乳液,研究了配方中异氰酸酯基和羟基的物质的量的比(-NCO/-OH)、反应温度、羧基含量对水性聚氨酯的粘度、粒径和吸水率等性能的影响。表明,随着-NCO/-OH比的增大,粘度下降,粒径增加,吸水率下降;预聚反应温度越高,越快达到异氰酸酯基的理论值,但是温度越高越易发生副反应;随着羧基含量的增加,粘度升高,粒径起初下降,最终趋于平衡,吸水率升高。  相似文献   
86.
介绍了水性聚氨酯的各种合成方式,分析了其各种合成方式的优缺点,介绍了改性水性聚氨酯的几种最常用的改性方法,介绍了环氧树脂改性、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改性、纳米材料改性等不同改性技术的特点和制备方法并对改性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87.
罩光清漆的色谱质谱(GC/MS),13C,1H液体高分辨核磁共振(NMR)和红外光谱(IR)等多种方法的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新型汽车涂料主要是由丙烯酸丁酯,丙烯酸1,2-丙二醇酯等形成的丙烯酸酯共聚物和部分丁氧基化的三聚氰胺甲醛树酯交联剂所组成,它们溶解在由多种有机溶剂组成的混合溶剂中.  相似文献   
88.
探讨了有机硅改性聚氨酯海绵衬垫的制备工艺及其影响因素,通过有机硅改性,提高了 聚氨酯的耐热性。  相似文献   
89.
现浇聚氨酯外保温在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场模浇聚氨酯硬泡保温材料及其成套技术具有抗风压性能好、抗火灾能力强、施工适应性好、可满足国内建筑结构的特点以及施工质量高、可确保保温面层不开裂等特点,是符合中国建筑国情的、高效、优质的节能保温技术产品,其耐久性满足25年以上要求等特点,为我国建筑节能实现65%的目标提供了很好的技术支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0.
本文采用特性粘数[η],重均分子量Mw和GPC,以宽分布的高聚物试样得到单分散的粘度—分子量关系式的方法,建立了由聚已二酸丁二醇酯(Mn=1750),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和扩链剂1,4—丁二醇(BDO)形成的低硬含量聚氨酯在25℃时五种溶剂中的单分散Mark—Houwink关系式: DMF[η]=1.540×10~(-2) Mw0.748 THF[η]=1.211×10~(-2)Mw0.783 二氧六环:[η]=7.623×10~(-3)Mw0.820 环已酮[η]=1.157×10~(-2)Ww0.785 DMSO[η]=4.550×10~(-2)MW0.647 按照上述式子计算得到的Mη与单分散的Mark—Houwink关系式相吻合,而与试样的分布宽度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