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9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9篇
系统科学   4篇
丛书文集   44篇
教育与普及   26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108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运用动态力学分析(DMA)、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流变分析等手段研究了加工条件对聚丙烯釜内合金结构的影响,并结合力学性能表征建立了结构与性能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设定的加工条件下,聚丙烯釜内合金的熔融结晶特性和流变性能基本上没有变化.聚丙烯和乙丙橡胶组份间的相容性却随密炼加工温度的增加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来源于剪切诱导组份间的相互扩散.高温密炼加工的聚丙烯釜内合金拉伸断裂伸长率表现出了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52.
耿洪涛  刘玉泉 《科技信息》2009,(18):262-263
丙烯聚合回收后,聚丙烯从聚合釜喷料至闪蒸釜,同时将闪蒸釜中尾气(低压丙烯气体)送至丙烯气柜。由于回收气体中含有氮气等不凝气体,而不凝气中仍然含有大量丙烯单体(高于60%),造成丙烯损耗。建立在丙烯膜回收系统中原料气和渗透气以及释放的尾气中丙烯舍量的分析方法,较好地指导了该系统的操作和正常运行,节约了大量的丙烯,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3.
优化清防蜡配套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蜡的性质及其对生产的影响、影响油井结蜡的主要因素、目前清防蜡现状三个方面,阐述了清防蜡在石油开发生产中的作用,揭示了石油开发生产要顺畅进行,清防蜡工作必须做好。  相似文献   
54.
热解石墨作为基底电极,经予处理极化,浸渍聚丙烯腈,并经多步反应制成聚丙烯脒盐酸盐电极。此种修饰电极本身为非电活性的,用于钯的测定,有比较高的灵敏度,在10~(-6)—10~(-5)Mpd~(2+)浓度范围内,峰电流与浓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可作为工作曲线。  相似文献   
55.
56.
本文对聚丙烯(PP)与热塑性聚氨酯(PU)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分散相的形态、熔体的流变性质、共混物的热性质及初生纤维的染色性等作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PP与PU为不相容的两相体系,PU以分散相分布于PP基质之中,其尺寸及形状随组成而变;共混物熔体的粘度-组成曲线上呈现一个极小值:当PU含量较低时,共混物的耐热性与纯PP相近;初生纤维的染色性也随PU含量的增加,有较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57.
以聚乙烯(HDPE),三元乙丙橡胶(EPDM)和其它助剂等对聚丙烯(PP)进行共混改性,可在PP的主转变或(T_g)温度变化不大,并满足一定热刚性要求的条件下,提高制件的耐低温性能,试验中,借助偏光显微镜,DSC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材料的结构作了考查,并用电子拉力机及动态粘弹仪对其力学特性进行了评定。  相似文献   
58.
分子量分布对聚丙烯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分子量及其分布对注射成型聚丙烯样条的密度,结晶度、拉伸性能、冲击性能的影响,不同分子量与分子量分布的聚丙烯样品由化学控制降解制得,用数学方法分析了实验数据与分子量分布之间的量化关系。  相似文献   
59.
用浊度法测定了江苏油田现场所用3株防蜡微生物的生长曲线,用染色、拍照、计数法研究了实验微生物在生长过程中的吸附规律、吸附平衡时间和稀释时的吸附变化规律,用测润湿角方法研究了微生物作用时表面润湿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实验微生物生长时具有明显的延滞期、对数生长期和稳定期,温度升高使延滞时间增长,生长速度加快,而且壁面上的吸附密度与菌浓度不成正比关系,吸附平衡时间为1~1.5h,将菌浓度逐次稀释到10个/mL时,壁面吸附密度仍很高;微生物作用可加速壁面润湿性变化,使油相粘附功大幅减小,从而不利于蜡在管壁上沉积;微生物作用可使蜡组分减少和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60.
《苏南科技开发》2005,(4):44-45
生化方法自然水体速效净化器;生化方法水面、水底两用清污器;水花生、水葫芦清除剂;日本蜡蚧的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