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7篇
  免费   1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9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819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105篇
  2013年   104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40年   2篇
  1938年   3篇
  192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我国杰出外交家顾维钧博士于民国七十五年十一月十四日在纽约逝世。他是中国外交界的奇葩,在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得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法学博士,之后历任我国驻法、英、美公使、国务总理、外交总长等职。民国七年,顾博士代表我国出席巴黎和会,在开会期间,为山东  相似文献   
72.
肖云 《世界博览》2010,(14):20-21
东北亚局势敏感而又戏剧性的变化,被西方媒体习惯性地称为“外交场合的惯用伎俩,大国的游戏而已”。  相似文献   
73.
本文旨在通过观察清王朝时中国第一位驻外使节郭嵩焘的外交生涯,为其历史地位正名,并试图给当代中国外交提供一点启示。  相似文献   
74.
在网络时代,互联网作为第四媒体以其双向、快捷、开放等优势给电视传统媒体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电视媒体必须扬长避短,改变现行的传播策略,强化服务功能和受众意识,变"传者本位"为"受者本位",依靠质优量大的信息服务争取受众的"眼球";积极顺应电视"窄播"的发展趋势,精心打造专业频道和特色栏目;积极与网络"联姻",形成"1 1>2"的效果,扩大电视节目的覆盖面;由"定点收看"改为"随时收看",实现电视传播的双向互动。  相似文献   
75.
王稼祥是党和国家外交活动的奠基者、开拓者和领导者。在长期的、广泛的外交实践的基础上,他发表了大量的谈话和文章,其中蕴涵着丰富的和平对外战略思想,主要包括坚持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和平共处、支持世界和平运动,反对帝国主义的战争政策和侵略政策、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有效地制止战争等方面。这些理论对我国当今外交仍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6.
《诗经》不仅仅是一部诗歌总集,它还蕴含了丰富的伦理思想,为系统的儒家伦理思想体系的形成提供了基础。《诗经》中有许多篇章显示出了周代社会里人与人之间应当遵循的伦理道德规范。本文主要探讨周代社会的夫妻伦理关系。  相似文献   
77.
邓小平捍卫和继承了毛泽东外交思想中符合科学的基本原则 :独立自主原则、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同时 ,又在时代主题、国际形势、国家关系、外交格局等方面 ,对毛泽东外交思想进行了纠正、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78.
崔维娜 《科技信息》2011,(31):273-274
本文借用周恩来总理的外交研究转喻思维。通过定性分析可以看出,总理在外交中使用了言语行为转喻;由货币种类总额代替货币资金总额;直接陈述载体和目标。由此得出,转喻使用范围之广以及其实用价值,而另一方面外交也丰富了转喻这一修辞手段,从而促进转喻的发展。  相似文献   
79.
贺凯 《世界知识》2013,(14):56-57
6月27日,我有幸聆听了外交部长王毅在“第二届世界和平论坛”午餐会上的演讲——“探索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之路”。这是王毅自今年3月就任外交部长后,第一次系统地对外阐述中国外交的新思路。做为一名在国外教授和研究中国外交的学者,我听后感受颇深。王毅的演讲不但诠释了中国外交的原则和基石,而且还指出了中国外交的新方向。可以预见,中国外交在今后五年将更加积极主动和“有所作为。” 什么是“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  相似文献   
80.
18世纪,英国刚开始工业革命,处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前夜;而中国正在清王朝乾隆皇帝的统治下达到一个盛世。马嘎尔尼率领的使团,为了建立贸易和外交关系,将两个王朝联系起来。英国和清王朝都基于自己的政治文化和以往的世界观看待这次交往。在使团访华过程中,两国外交文化的差异表现得十分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