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088篇 |
免费 | 110篇 |
国内免费 | 138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72篇 |
丛书文集 | 256篇 |
教育与普及 | 168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78篇 |
现状及发展 | 36篇 |
研究方法 | 1篇 |
综合类 | 672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7篇 |
2023年 | 103篇 |
2022年 | 148篇 |
2021年 | 176篇 |
2020年 | 153篇 |
2019年 | 135篇 |
2018年 | 72篇 |
2017年 | 136篇 |
2016年 | 153篇 |
2015年 | 217篇 |
2014年 | 432篇 |
2013年 | 369篇 |
2012年 | 454篇 |
2011年 | 420篇 |
2010年 | 421篇 |
2009年 | 391篇 |
2008年 | 445篇 |
2007年 | 358篇 |
2006年 | 310篇 |
2005年 | 281篇 |
2004年 | 268篇 |
2003年 | 220篇 |
2002年 | 213篇 |
2001年 | 211篇 |
2000年 | 153篇 |
1999年 | 158篇 |
1998年 | 120篇 |
1997年 | 104篇 |
1996年 | 96篇 |
1995年 | 80篇 |
1994年 | 75篇 |
1993年 | 59篇 |
1992年 | 81篇 |
1991年 | 64篇 |
1990年 | 67篇 |
1989年 | 62篇 |
1988年 | 36篇 |
1987年 | 27篇 |
1986年 | 14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2篇 |
1980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1962年 | 1篇 |
1957年 | 4篇 |
1948年 | 1篇 |
194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3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71.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面向人机交互技术的新型柔性传感器的需求与日俱增.柔性传感器作为智能机械手、仿生假肢手等仿生智能系统获取外界信息的重要媒介,对实现仿生触觉感知能力以及提升系统智能化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如何通过材料与结构设计,研制具有多模态感知能力的柔性触觉传感器,已成为柔性电子领域关键挑战之一.本文采用水热法制备了Te-聚(3,4-亚乙二氧基噻吩)-聚(苯乙烯磺酸)(Te-PEDOT:PSS)复合热电材料.通过将其与三维多孔密胺泡沫骨架复合,并浸涂聚乙烯醇(PVA)薄层进行封装,实现了具有高界面稳定性的复合敏感材料体系可控制备.由此所组装的柔性触觉传感器件兼具Te-PEDOT:PSS的热电性能与三维泡沫电极板的电容性能,实现了压力/温度在接触/非接触模式下的双模态感知能力.进一步将其与智能机械手联用构建了感知反馈系统,对其在触觉感知方面应用性能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72.
在提出条带式带齿加筋的基础上, 进行了一系列条带式带齿加筋砂土挡墙的室内模型试验, 测试了墙面板水平位移、齿筋侧向土压力, 并利用高倍数码摄像机拍摄了加载过程中挡墙侧面土体的变形特征以及渐进破坏过程, 研究了这种加筋形式挡墙的承载力和工作机理, 提出了破裂面的具体形式. 试验结果表明: 与传统的水平加筋形式相比, 条带式带齿加筋可以较大幅度地提高挡墙承载力、抑制挡墙变形. 相似文献
73.
针对四川盆地元坝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须三段致密砂岩储层,通过流体包裹体岩相学观察及包裹体均一温度、气液比、组分等参数的准确获取,采用PVTx法恢复包裹体古压力,并以包裹体古压力和现今压力为约束,采用盆地模拟法对储层古压力演化史进行模拟,分析古压力演化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须三段储层现今地层压力系数一般为1.05~1.9... 相似文献
74.
基于Fluent流场仿真软件,对锥阀外流和内流情况下阀芯所受稳态液动力及阀芯表面压力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分析。结果表明,稳态液动力随着阀口压差的增大而增加;当阀口压差大于2.5MPa时,阀芯表面出现负压,阀口处发生气蚀;当阀口开度为1mm时,稳态液动力最大;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锥阀内流时的液动力小于锥阀外流时的液动力。 相似文献
75.
基于极限分析的运动学方法,在非线性和地震效应条件框架下,分析土体对刚性挡土墙的作用力,张拉裂缝对主动土压力的数值影响也被考虑在本文中.为了得到一个相对保守的解,拟静力法被用来评估地震的强度效应.根据上限法的基本原则构建功—能平衡方程,即外荷载所做的总功等于内部的能量耗损率,得到主动土压力的表达式,利用数值分析软件计算出... 相似文献
76.
77.
78.
通过3D地震资料,在琼东南盆地西部陆坡(15°30′00″~16°30′00″N)、早更新世至今的沉积地层中,自下而上依次识别了3套重力流沉积旋回,每套重力流沉积旋回由下部的块体搬运沉积体系和上部的水道-堤岸沉积体系构成.块体搬运沉积体系整体呈现为杂乱、半透明状的地震反射特征,底界面发育侵蚀沟谷,内部发育逆冲断层;水道-堤岸沉积体系整体表现为平行、连续同向轴的地震反射特征,局部半透明,发育弯曲水道、海鸥翼状堤岸、越岸沉积、决口扇和滑塌体.依据海底地形、重力流流动方向和中南半岛的山间河流分布推断越南中部山区是研究区的重力流物源,山间河流是主要的输送途径,指出陆架-陆坡的快速沉积物堆积是形成重力流沉积旋回的基本条件,探讨了海平面变化过程中的孔隙流体压力变化与重力流沉积体系类型之间的对应关系,并在理论上推测重力流旋回周期与更新世偏心率长周期(400~500 ka)的海平面变化一致. 相似文献
79.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6,(1)
为发展精度高、对不同倾角条件通用性强的倾斜上升光管内上母线处超临界压力水传热关联式,收集、整理了公开文献中非传热恶化工况条件下相关实验数据和传热关联式,并对现有关联式预测性能进行了分析和定量评价,发现现有关联式对倾斜上升光管内上母线处超临界压力水的换热系数的预测误差较大,且通用性差。考虑到物性变化以及光管与水平方向夹角对倾斜光管内超临界压力水传热的影响,建立了新的传热关联式。结果表明,新传热关联式预测误差较小,平均相对误差、平均相对绝对误差、标准偏差分别为0.88%、12.80%、16.68%,落在±30%误差带内的数据百分比为90.06%,其对不同倾斜角度的光管的通用性强,能够用来预测倾斜上升光管内上母线处超临界压力水在非传热恶化工况条件下的换热系数,对超(超)临界锅炉设计和安全运行具有重要的工程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80.
本文在大量固结试验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e~p曲线的关系式;导得了确定先期固结压力的计算式,从而弥补了长期以来采用casagrande法时最小曲率半径难以确定或因人而异的缺陷.本文导得的沉降计算公式仅与土中应力有关而与孔隙比无关,因此,在采用分层总和法计算沉降时不再依赖于e~p曲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