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23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93篇
系统科学   115篇
丛书文集   91篇
教育与普及   393篇
理论与方法论   108篇
现状及发展   30篇
综合类   244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201篇
  2013年   132篇
  2012年   186篇
  2011年   178篇
  2010年   181篇
  2009年   185篇
  2008年   191篇
  2007年   159篇
  2006年   120篇
  2005年   105篇
  2004年   104篇
  2003年   104篇
  2002年   81篇
  2001年   104篇
  2000年   81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78篇
  1996年   145篇
  1995年   136篇
  1994年   147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01.
An ion flux dropout near the dipolarization front (DF) at around XGSM =- 11 RE in the Earth' s plasma sheet was observed by Time History of Events and Macroscale Interaction during substorms (THEMIS) on March 31, 2009. The ion differential energy fluxes at energies from 450 eV to 150 keV measured by the ESA and SST instruments from THC began to decrease about 2 s before the detection of the DF and reached a local minimum 6 s later. Then, the ion fluxes gradually increased to form a dropout around the DF. The spatial extent of the dropout was about 4,000 km. For energies above 20 keV, the ion fluxes after the dropout are greater than those before it, contrary to the fluxes at energies below 20 keV. The associated ion density variation indicates that the ion flux dropout coincides with the ion density dropout. Taking advantage of multipoint observations, THD, THC, and THE detected the same DF consecutively. Only THC detected an obvious ion flux dropout; THD observed an indistinct one about 2 s before THC; no high-energy (E 〉 30 keV) ion flux dropout was observed by THE. Our study suggests that the ion flux dropout may evolve with the earthward-propagating DF, and its properties can depend on locations relative to the DF.  相似文献   
102.
利用1985~2010年跨龙门山断裂带南段的精密水准观测,并消除2008年汶川地震同震变形的影响,获取了龙门山断裂带南段震间期的地壳垂直形变场.结果表明,双石-大川断裂(龙门山前山断裂)和新开店断裂(大邑断裂南段)之间的芦山地块处于正、负垂直形变梯度带相交的区域,说明该区域在芦山地震前25年内已闭锁.根据2010~2013年穿过震区的水准观测数据,同时消除震前近3年的地壳垂直变形,得到了芦山地震同震垂向位移.同震位移场揭示距离震中最近的达多35水准点最大同震位移达到198.4 mm(相对马雅165基),西北盘(上盘)相对东南盘(下盘)向上运动,显示发震断层以逆冲错动为主.对比芦山地震垂向同震变形和震间期变形,可发现该地震符合弹性回跳学说,芦山地块震间期积累的弹性应变能(位移亏损)在震时得到弹性回跳释放.  相似文献   
103.
美国历史学家史景迁(Jonathan D.Spence)的现代中国研究聚焦于中国向现代转化这一复杂艰难的历史过程,他以一种匿乏叙事逻辑将中国排除在“现代”范畴之外,并且将中国的历史与现状不断作类比联系,意在呈现中国历史的重复性节奏。这一做法与史景迁去历史化的“现代”概念界定息息相关。同时,由于史景迁的现代中国研究较一般学者有更广泛的受众群体,具备较高的大众认知与接受度,他所建构的现代中国形象也因此具有不可忽视的文化传播影响力。考察史氏现代中国研究在学界与非学术受众中的接受将我们推向了知识话语生产与大众意识形态间复杂关系的思考深处。  相似文献   
104.
文彬 《科学大观园》2014,(22):61-62
据国外媒体报道,经过对非洲各地多个黑猩猩群落进行长达50多年的跟踪观测和研究分析,人类学家得出结论认为,黑猩猩的致命进攻性和残杀同类野蛮行为是天生的,是一种进化策略,并非是由于人类活动所造成的。人类学家在研究中发现,作为人类近亲的黑猩猩为了在领地、交配对象、食物及其他资源争夺中取得优势,往往会采取致命的暴力行为消灭竞争对手,甚至还会将同族的成员致之死地。  相似文献   
105.
宋晨 《山西科技》2016,(4):45-47
详细介绍了太原市民营经济开发区地电场观测系统的运行情况,从数据的完整率和图形曲线变化等方面对仪器观测系统进行了全方位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该区地电场观测仪器系统运行平稳可靠,能够有效记录民营区范围内地电场的相关变化,为该区地震预测预报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6.
陈店  任国庆  魏兆强  江帆  马昕  陈朝晖 《科学通报》2023,(17):2250-2257
浮标是获取水文、气象等环境参数的重要观测技术手段,是现代海洋环境立体监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太平洋黑潮延伸体海域是全球海洋动力过程最为复杂、海洋-大气相互作用最为关键的区域之一,也是全球系统性海洋观测相对缺乏的海区之一,传统的大型海气浮标很难在该海区长期存活.基于此,中国海洋大学研发了一种适用于中纬度海区高海况条件下的大型海气综合观测浮标系统(China Kuroshio Extension Observatory,CKEO).该系统面向深远海大浪、强流、狂风等复杂的工作环境,对高海况下的浮标系统、深水锚系系统、观测系统等做了针对性设计,增强了浮标在高海况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截至2022年底,该系列浮标已连续在位工作3年,支撑了对黑潮延伸体海域海-气物质能量交换等科学问题的研究,为“透明海洋”立体观测网络提供了重要的深远海长期观测节点.  相似文献   
107.
本论述介绍了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石家庄学院图书馆、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图书馆、上海同济大学图书馆等高校图书馆开展Human Library活动的情况,并对高校图书馆Human Library活动的可持续性发展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做了分析,最后提出了通过大力宣传Human Library活动、多途径保障活体图书的供给、建立有效的活体图书管理制度、拓展Hu-man Library的活动形式、建立活体图书特色资源库等策略来持续发展高校Human Library活动.  相似文献   
108.
基于系列繁杂测量的电力系统观测问题是状态预测前的必要步骤,同时,状态的准确预测程度直接关系到系统安全操作的重要性。针对此,提出一种改进型的电气优化解决方案,即友好整数线性规划法。通过现场实际例子说明了该方案的计算高效性,通过与传统试验分析数据的统计与比对,证明了该整定方案的实际效力。  相似文献   
109.
正木星的标志性特征——大红斑(一个翻云覆雨的巨型反气旋风暴区域)已变到迄今为止的最小地步。哈勃空间望远镜最近的观测证实,大红斑的直径仅为16500千米。而19世纪的观测记录是:大红斑在其长轴的宽度为41040千米。美国宇航局"旅行者号"系列飞船在1979年的观测结果为:大红斑的直径是23335千米。从2012年开始,大红斑的直径每年缩水  相似文献   
110.
宇宙的尽头距离我们有多远?地球外存在生命吗?恒星诞生或死亡的现场是怎样的?如果就近观看碰撞的星系或类星体,其景象是怎样韵?宇宙尽头又是怎样的?宇宙还有很多未解之谜,但现代观测手段正在逐渐揭示关于宇宙的种种新知识。现在,就让我们借助,这些知识,从地球出发,一直旅行到宇宙边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