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610篇
  免费   530篇
  国内免费   903篇
系统科学   799篇
丛书文集   1183篇
教育与普及   665篇
理论与方法论   375篇
现状及发展   168篇
综合类   29853篇
  2024年   156篇
  2023年   560篇
  2022年   473篇
  2021年   623篇
  2020年   510篇
  2019年   551篇
  2018年   285篇
  2017年   440篇
  2016年   551篇
  2015年   945篇
  2014年   1931篇
  2013年   1725篇
  2012年   2034篇
  2011年   2308篇
  2010年   2158篇
  2009年   2208篇
  2008年   2402篇
  2007年   2226篇
  2006年   1713篇
  2005年   1458篇
  2004年   1177篇
  2003年   1143篇
  2002年   1083篇
  2001年   931篇
  2000年   677篇
  1999年   559篇
  1998年   430篇
  1997年   309篇
  1996年   281篇
  1995年   222篇
  1994年   210篇
  1993年   160篇
  1992年   144篇
  1991年   132篇
  1990年   121篇
  1989年   91篇
  1988年   57篇
  1987年   37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站在我国改革开放前沿的宾馆业,如今面临“观念陈旧,管理落后,效益不佳”等诸多问题,客房“短期焊满,长期闲置”现象严重,经营处在“欲扩不可,欲维不能”的尴尬困境之中。走经营模式创新之路,实行宾馆代理制,是宾馆业摆脱困境局面的良方。  相似文献   
52.
值此第三届亚太地区城市信息化论坛召开之际,我谨代表中国政府,对论坛的顺利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前来参加论坛的联合国官员、有关国家前资深政要、城市市长、企业和机构决策者以及各位嘉宾、各位代表,表示诚挚的欢迎!  相似文献   
53.
职业技术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目前越来越多地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并逐步形成共识,即职业技术教育是社会发展,经济繁荣的重要基础和柱石。职业技术的特色教育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在职业技术教育发展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围绕职业技术教育对社会发展的联系提出如何在学校课程改革方面有所突破,并积极倡导职业技术的特色教育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提出了怎样体现职业技术的特色教育的诸多方面,并强调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在创新意识培养方面如何从职业技术教育的人才规格与市场要求出发,来思考问题,并形成与一般学校不同的职业技术教育的办学思路,办学途径及办学模式。  相似文献   
54.
何银花 《甘肃科技》2005,21(10):225-225,228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实施创新教育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建立新的备课模式,建立新的课堂教学架构,还必须改革考核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55.
高油玉米三个遗传效应的综合利用生产模式是未来高油玉米生产的一种重要方式,而高油玉米雄性不育化研究又是实现三利用生产模式的关键技术环节,采用不育型高油玉米杂交种X超高油玉米杂交种的生产模式,可有效地提高高油玉米的含油量。  相似文献   
56.
通过正则变换 ,用代数法求解了电感耦合电路的量子涨落 ,并指出电感耦合电路不存在量子压缩效应。  相似文献   
57.
面向21世纪,在持续利用资源,发展持续农业和乡镇企业,建设各具特色的小城镇,走城乡一体化道路的基础上,烟台市农村经济应选择可持续发展模式,其战略是,通过引入科学技术,拓宽投资渠道,加快信息网络化建设来提高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效率,在强化全民可持续发展意识,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努力实现公平的进程中不断断调动管理者,生产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来保障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8.
针对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运用心理学、生理学的原理,探讨了“非言辞的表达”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59.
60.
赵彦改 《菏泽师专学报》2002,24(4):68-70,79
课程评价在课程改革中起着导向与质量监督的重要作用,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环节。评价的取向支配或决定着评价的具体模式和操作取向。所以,评价的取向实际上是对评价本质的集中概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