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4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4篇
系统科学   7篇
丛书文集   29篇
教育与普及   11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现状及发展   6篇
研究方法   1篇
综合类   670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针对城市爆破拆除工程中的塌落振动问题,结合落锤冲击数值模拟与塌落冲击试验研究了减震沟、废弃机动车及沙袋缓冲层等减振措施对塌落振动的减振效果。结果表明,落锤冲击数值模拟与塌落冲击试验动力响应规律较一致,减震沟、废车及沙袋缓冲等均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地面质点振动响应峰值;塌落冲击试验中所有振动分量频率均介于10~40 Hz之间,废车及沙袋缓冲对部分振动分量频率影响不明显;在减震沟、废车及沙袋缓冲等3种减振措施中,废车尤其微型面包车缓冲减振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2.
地震的发生会破坏原有的自然平衡和社会稳定,易引起一系列二次破坏,这种破坏在空间上和时间上可能比地震本身更具危害性.其中,火灾是建筑物主要面临的地震次生灾害之一.云南大学新校区地处昆明市呈贡区,位于小江断裂带和普渡河断裂带之间,属地震多发区,且学校内部建有化学实验室和食堂,地震发生后极易引发次生火灾.为了研究校园区域地震次生火灾的发生率,通过MATLAB程序调用SAP2000对一幢RC框架结构进行非线性时程分析,基于Park-Ang双参数损伤模型求解结构在不同强度等级地震作用下的损伤D值,并结合实地调研构建适用于不同使用功能建筑的次生火灾起火概率模型,为云南大学震后火灾救援工作和基于性能的抗震防火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3.
文章以一栋5层混凝土框架结构为背景,对其采用TJⅡ型屈曲约束支撑加固前后的结构进行了地震作用下弹性及弹塑性分析,弹性分析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和规范推荐的静力弹塑性分析(push-over)方法。分析结果表明,在多遇地震下,屈曲约束支撑处于弹性状态,为结构提供刚度,在中震及大震作用下,屈曲约束支撑屈服耗能,为保证结构的安全提供可靠性。  相似文献   
94.
本文介绍了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结构所进行的一个10层框架—混合筒体的模型试验结果。该模型是由一个混合筒体与外混凝土框架组成,模型比例为1:5。进行了单点低周反复荷载加载弹塑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结构是一种良好的抗震结构形式,满足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  相似文献   
95.
李志成 《科技资讯》2010,(31):39-39
高速轨道交通的发展在带动城市经济发展和城乡建设,方便人们出行的同时,也给城乡环境带来了诸如噪声、电磁辐射、振动等问题。尤其是列车行驶中的振动和噪音造成的影响尤其严重。因此,控制高速轨道交通噪声和振动成为改善城市环境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各方面分析了高速轨道交通振动和噪声的产生来源,提出了一些相关的减振降噪的方法,进一步探讨了减振降噪在高速轨道交通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96.
地铁运行振动规律及减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轨道和车辆结构的分析,对引起地铁运行振动的原因和振动的传播规律进行了系统地研究.在此基础上重点从振源、受振建筑物和振动传播途径3个方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减振避振措施.提出降低车辆簧下质量、采用非摩擦式制动的径向转向架、铺设重型无缝钢轨对降低轮轨间垂向力具有重要作用;铺设浮置板轨道、使用轨道弹性扣件、构筑隔振沟可以控制乃至阻断振动的传播途径;对地铁线路附近的建筑物需要进行减振隔振处理.  相似文献   
97.
本文采用基于性能抗震设计分析方法,讨论混凝土框架在罕遇7度和8度地震作用下的位移和能量反应,并与时程分析方法比较,讨论结构的抗震性能以及基于性能的能力谱方法分析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8.
内嵌自主移动钢球欧拉梁自适应碰撞减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内嵌自主移动质量子系统梁/板实验平台的实验结果,对共振激励下的内嵌自主移动钢球欧拉梁自适应碰撞减振系统进行了研究.采用弹簧、阻尼表现碰撞过程中的弹性恢复与能量耗散,将碰撞机制转化为线性弹簧-阻尼模型,并基于赫兹接触理论对相关参数进行了估算.通过分析建立了碰撞的开始与结束条件,以及系统的分段线性动力学控制方程,数值计算结果充分表明了内嵌自主移动钢球自适应碰撞减振的内在机理与有效性.在钢球随机碰撞作用下,梁的振动响应为概周期振动,一阶共振激励下单个钢球的碰撞减振效果为7.5%,二阶共振激励下为6.1%.通过与假定钢球在其他位置实施碰撞减振的效果进行比较,证明了内嵌钢球的自适应碰撞减振特性.  相似文献   
99.
为避免钢结构梁柱节点在地震作用下出现脆性破坏,提出一种新的梁端削弱型结构形式来实现塑性铰的外移。采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节点进行滞回耗能能力的分析,同时对不同削弱深度的截面内力进行对比分析,并使用Perform-3D软件的静力推覆工况对新型塑性铰框架和普通框架的承载能力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首先达到屈服强度的截面是上、下耗能板削弱最深位置的横截面;随着耗能板削弱深度的增加,耗能板削弱最深处横截面就会越容易屈服,且能够有效地降低梁柱节点焊缝截面的作用反力;新型塑性铰的耗能能力主要与耗能板的削弱深度有关,在满足承载力要求的情况下随着削弱深度的增加,塑性铰的耗能能力不断增加;由静力推覆分析可知,拥有新型塑性铰框架的整体承载能力比普通框架的整体承载能力低,所以过度的削弱耗能板深度会导致框架不能满足结构承载力的要求。适当的削弱深度会增加节点延性,提高节点的抗震能力,实现塑性铰外移的目标,起到保护梁柱节点的作用。研究结果可为削弱型梁柱节点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0.
为评价时速80 km/h地铁作用下梯形轨枕的工作性能,对北京地铁某线梯形轨枕道床进行现场动位移和加速度测试,从时域、频域和Z振级角度对加速度指标进行分析,从时域角度对动位移数据进行分析,评价梯形轨枕轨道工作性能。结果表明:地铁列车作用下普通道床钢轨、道床和隧道壁振动有效值为14.1、0.48、0.069 m/s~2,梯形轨枕断面对应测点振动有效值为18.1、0.62、0.016 m/s~2,隧道壁处振动加速度在1~1 000 Hz内均有一定减振效果,最大Z振级差值为11.9 dB,梯形轨枕道床钢轨垂向、钢轨横向、梯轨垂向、梯轨横向最大动位移分别为0.34、0.13、1.21、0.081 m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