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9篇
系统科学   62篇
丛书文集   41篇
教育与普及   16篇
理论与方法论   13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66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81.
概述了在退耕还林和城市化进程中加强耕地保护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82.
耕地结构性质量变化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耕地保护是关系到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全局性战略问题,在我国,由于耕地数量减少而导致的耕地质量损失是十分严重的。以江苏省为例,采用耕地产出模型,由分区域的耕地基本产量计算得出区域综合平均基本产量,从而定量揭示该省13个城市耕地数量的动态变化所导致的耕地结构性质量变化程度,以期为政府部门的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3.
为系统认识宁夏贺兰山东麓扬黄新灌区土地在利用变化背景下,土壤质量演变的一般规律,用空间换时间的田间取样方法,分别从利用方式、土壤分层、利用年限的角度构建数据体系.结果表明,相对未利用对照地,耕地土壤中有机碳和盐分发生表聚现象,园地20~60cm土层中有机碳和盐分明显富集;随利用年限的延长,早期耕地和园地表层中有机碳和盐分含量都呈现先降后升的格局,但后期变化趋势出现分异.园地和耕地表层土壤中wC/N,wC/P随利用年限的延长表现出近似的变化趋势,但后期土壤中wC/N开始趋近于未利用对照地,土壤中C-N循环并未发生实质性改变.耕地、园地各自具有其独特的土地退化防治价值,但是园地具有更突出的生态适宜性,耕地长期利用下的次生退化问题依然需要关注.  相似文献   
84.
河南省耕地利用社会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系统理论、人地关系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为理论支撑,以河南省各地市不同社会因素现状为基础,选取了耕地利用社会效益评价指标,构建了相应的评价模型.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河南省近10年以及2009年18个地市耕地利用的社会效益进行了评价.论述了评价过程,得出了评价结果,分析并提出了控制人口数量、控制城镇化速度、加强耕地保护等措施.  相似文献   
85.
86.
基于PSR框架的甘肃省环县耕地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生态退化区甘肃环县为研究区,通过构建"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从自然、经济和社会3个方面选取20个评价指标,建立耕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计算耕地生态安全指数并划分安全等级,对2005-2016年环县耕地生态安全变化状况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①基于PSR模型的评价指标体系能够较好地反映耕地生态系统各个要素之间的关联,适用于区域耕地生态安全的综合评价.②2005-2016年期间,环县耕地生态安全水平逐渐提高,生态功能有所改善,耕地生态安全经历了"恶化-敏感-安全"的演变过程.③单项指标的变化表明环县2005-2016年间人口密度、人均耕地面积、土地垦殖率、单位面积耕地化肥施用量、年降水量以及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变化明显,是影响区域耕地生态安全状况的关键因素.今后在加强对耕地数量保护的同时,应采取休耕等耕地休养方式加强耕地质量和耕地生态建设与维护,致力于耕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促进区域耕地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87.
基于1993-2012年的统计数据资料,运用变异系数、泰尔指数、相对变化率及主成分分析法对潍坊市的耕地数量变化状况及其驱动因子进行了分析;运用灰色预测法中的GM(1,1)模型对潍坊市未来20年的耕地面积变化状况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表明,20年间潍坊市耕地面积不断下降,且区域性差异较大,各县市区的变化幅度不同;人口增加、社会经济进步和农业科技进步是影响潍坊市耕地数量变化的3个主要驱动因子;潍坊市在未来20年中耕地数量不断下降,且年递减率增大,人地矛盾突出.  相似文献   
88.
以湖北省恩施州鹤峰县为研究区,以地类图斑为研究尺度,从立地条件等方面入手构建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障碍度模型和局部自相关方法,揭示研究区耕地质量现状和空间分布特征,识别鹤峰县耕地质量提升主导限制因素,划分限制因素类型区,最后综合之前分析成果进行耕地质量提升分区,探讨不同分区下耕地质量的提升措施.结果表明:1) 鹤峰县整体耕地以中等级耕地为主,耕地质量空间分布呈现北部、西南部高和西北、东南低的格局;2) 存在主导限制因素为灌溉能力、有效磷2类的共7种“主导限制因素-次要限制因素”类型分区;3) 将现有耕地分为耕地核心保护区、适度改良区和重点整治区3个一级类和8个二级类,针对各分区特点重点实施蓄水保土和养分提升等措施.研究成果可为鹤峰县乃至鄂西南山区耕地质量提升和耕地保护整治提供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89.
覃立念 《科技资讯》2014,(13):44-45
以北流市为例,探讨北流市耕地质量空间分布特征。针对北流市耕地情况,以农用地分等成果为基础,通过相关分等因素,重新测算耕地质量等别,形成最新耕地质量等级成果,并依据耕地利用等对北流市进行耕地质量评价,分析耕地质量空间分布特征。分析结果可见北流市耕地质量总体较好,高等地占北流市耕地面积的68.63%,主要分布在北流镇、民乐镇、新圩镇、大里镇、六麻镇、隆盛镇和平政镇,与当地实际情况相符,为准确量化和有效管理耕地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0.
利用皖北1991-2009年的耕地变化和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分析了近20年来该区耕地变化的情况,同时对影响耕地变化的11个因子进行了灰色关联分析,得出耕地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皖北地区研究期内耕地总体上不断减少.就耕地变化率,宿州市耕地变化速度最快,相对变化率淮南和宿州较全区快,淮北较全区慢.影响皖北耕地变化的因素可以概括为人口因素、农业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等方面,其中,农业产值占农林牧业比例是皖北耕地变化的首要因子;人口因素在关联度排序中占第2位,成为影响耕地变化的主要因素;农业科技因素在耕地变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经济发展因素虽然在关联度排序排名中较靠后,但在耕地变化中也占有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