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9篇
系统科学   62篇
丛书文集   41篇
教育与普及   16篇
理论与方法论   13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67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271.
杨晶 《科技咨询导报》2014,(15):225-226
以湖北省罗田县为例,从质量。数量和生态三个方面应用特尔斐法、层次分析法(AHP)构建了罗田县耕地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并用综合指数法对该县12个乡镇的耕地进行了评价并划分出安全、临界安全和不安全三个等级归属。研究结果表明:风山镇。大河岸镇、三里畈镇、白庙河乡、河铺镇、九资河镇处于安全或者临界安全状态,其他乡镇处于不安全状态。根据评价结果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为罗田县耕地安全和可持续利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72.
选取巩义市为研究区,利用ArcGIS软件生成五个坡度等级的耕地景观格局,剖析各坡度内耕地的景观格局特征,探讨人类活动对其干扰情况.结果表明:研究区耕地景观以水浇地和一般旱地为主,间作果木旱地镶嵌分布于两大景观要素中,且各坡度内耕地景观要素分布差异显著;水浇地主要分布在<15°坡度条件下,斑块大且连片分布;一般旱地集中分布于2°15°坡度内,人类干扰强度与频度较低,土地利用程度不高;间作果木旱地斑块有效面积小,正逐步向果木园地过渡;坡度2°15°坡度内,人类干扰强度与频度较低,土地利用程度不高;间作果木旱地斑块有效面积小,正逐步向果木园地过渡;坡度2°6°和6°6°和6°15°是耕地的两个主要分布坡度级,是实现研究区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坡度>15°条件下,人类对耕地的干扰程度和依赖程度相对较低,耕地景观要素正逐渐过渡到自然生态系统,有益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273.
耕地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农业的基本生产资料[1]。从农户行为角度出发,构建耕地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对研究区进行耕地自然质量评价和加入农户行为的耕地质量评价,结合农户调查所获得的数据将两次耕地质量评价的结果进行对比发现,加入农户行为之后,研究区内耕地大部分上升了一个等级,并发现加入农户行为之后的一等地与该地粮食高产区域一致。  相似文献   
274.
"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通过对耕地保护重要性的描述和我国耕地保护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对耕地保工作的有关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275.
研究目的:西部耕地资源在我国占有重要地位,研究西部耕地质量及其空间分布,对提升西部乃至我国耕地质量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运用产量水平引导法划分耕地地力等级和质量类型,编绘西部耕地地力等级分布图并讨论其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地力等级为1,2等的耕地仅占西部的1.12%,3,4等地占西部耕地的8.92%,5,6等地占西部的17.36%,7,8等地占西部的29.78%,9,10等地占西部的42.81%.研究结论:西部省区的耕地地力等级齐全,形成“三分好地、七分差地”的地力结构格局;西部省区的耕地地力等级呈现大交错分布,形成质优耕地集中西南地区、西南地区集中四川的空间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276.
开展耕地质量等级成果补充完善与年度变更工作,是中央加强耕地质量管理的一贯要求,广东省通过开发质量检查和汇总软件,结合GIS专业技术,严格把控成果质量,检查县级耕地质量等组成果补充完善与年度变更成果,对成果的完整性和规范性,分等参数和因素的合理性,评价结果的正确性检查.县级成果通过检查验收后进行省级汇总,汇总前后保持权属、地类、等别、面积不改变,而且可以从县、省两级追溯查询到对应的分等单元.最后建立省级耕地质量等级成果补充完善与年度变更数据库,为国土资源管理事业提供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77.
《贵州科学》2021,39(4)
耕地一直是当前土地利用变化的热点之一,在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的背景下,充分利用三调的初步数据和2010年变更调查数据对万山区的耕地情况进行分析,先是对各乡镇的变化速率指标和相关景观指数进行对比分析,再总结得到万山全区的耕地整体情况并不理想,耕地面积相对减小,各景观指数反映的耕地生态景观相对变差。  相似文献   
278.
利用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数据,采用地统计分析法、泛克里格空间插值法和对比研究法,对甘肃省白银市耕地自然质量等别和利用等别的空间分布特性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1)白银市中部和北部县区的耕地自然质量等别普遍高于南部县区,中部地区靖远县的自然质量等别最高;(2)白银市耕地利用等别差异较为明显,靖远县中北部耕地的利用等别最高,以此区域为中心向四周逐渐递减,在全市东部及南部耕地利用等别普遍低于12等,属低等地;(3)在靖远县和平川区境内存在一个以靖远北部为中心的耕地质量较高的带状区域,利用等别的区域中心逐步向靖远县糜滩乡下滩村和文化村偏移。结论:(1)基于地统计分析法的空间插值可用于了解区域耕地质量的空间分布特性;(2)平川区南部、靖远县中北部应作为未来耕地产出管理的重点区域,其他地区应以提高耕地灌溉水平和耕地土壤的蓄水、保墒、保肥能力为主。  相似文献   
279.
为促进山地城市的稳定可持续发展,以典型山地城市重庆主城都市区为研究区,解析区域粮食安全对耕地多功能时空演变的响应关系。研究借助GAZE、InVEST、GIS等模型,测算了2000—2020年研究区耕地的生产、生态、景观游憩和社会保障功能值,并利用热点分析法(Getis-Ord Gi*)分析了耕地各项功能在时空上的演变特征,然后利用Pearson秩次相关系数检验粮食安全对耕地多功能时空演变的响应关系。研究结果显示:1) 2000—2020年研究区耕地减少了5 677.76 km2,年均减少283.9 km2,从耕地各功能空间分布看,各功能空间分布有明显差异;2) 从耕地各功能热点区变化看,耕地生产、生态功能总体呈下降趋势,2000—2010年降幅较大总体在14%~22%,2010—2020年降幅减小总体在10%;社会保障功能呈先下降后缓慢上升的趋势;景观游憩功能总体呈上升趋势,升幅约为10%;3) 2000—2020年研究区粮食安全与耕地生产、生态以及社会保障功能协同发展,但耕地景观游憩功能的无序拓展对粮食安全造成不利影响。上述结果提示:为保障研究区粮食安全,需严守“耕地红线”,防止耕地过度转化;同时也需适当控制耕地景观游憩等“非农化”“非粮化”功能;在确保区域粮食安全前提下,提高山地城市的耕地利用率、提升耕地效益。  相似文献   
280.
《河南科学》2017,(5):735-741
以河南省内黄县为例,基于限制性因子评价法进行宜耕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利用极限条件分级法划分宜耕后备资源开发难易程度等级,对内黄县宜耕后备资源进行数量类型结构特征分析,并运用核密度指数法对内黄县宜耕后备资源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内黄县宜耕后备资源总量为3 052.43 hm~2,开发难度程度等级评价为易耕、较易耕和难耕3个等级的面积分别为2 717.65,96.88和237.90 hm~2,沙地和内陆滩涂是构成其数量结构的最主要来源.优先开发类后备资源图斑的空间分布"热区"大致呈"问号"形状分布,其他区域表现为空间分布局部集中.较长时间内适于储备的后备资源图斑的空间分布"热区"大致呈"中北部片区"和"东南部片区"两个区片集中.并结合相对面积数量因素在各乡镇的分布特点,指出了内黄县宜耕后备资源未来开发整治区域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