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96篇
  免费   123篇
  国内免费   148篇
系统科学   159篇
丛书文集   370篇
教育与普及   224篇
理论与方法论   80篇
现状及发展   55篇
综合类   5179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124篇
  2022年   181篇
  2021年   153篇
  2020年   139篇
  2019年   115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116篇
  2016年   104篇
  2015年   168篇
  2014年   297篇
  2013年   252篇
  2012年   304篇
  2011年   303篇
  2010年   346篇
  2009年   395篇
  2008年   390篇
  2007年   310篇
  2006年   232篇
  2005年   251篇
  2004年   201篇
  2003年   205篇
  2002年   161篇
  2001年   160篇
  2000年   137篇
  1999年   130篇
  1998年   107篇
  1997年   81篇
  1996年   94篇
  1995年   101篇
  1994年   74篇
  1993年   68篇
  1992年   71篇
  1991年   63篇
  1990年   47篇
  1989年   45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57年   1篇
  194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81.
基于InVEST模型的太行山区土壤侵蚀与土壤保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系统了解太行山区土壤侵蚀与土壤保持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应用InVEST模型模拟太行山区的土壤侵蚀与土壤保持现状,并分析了土壤保持与土地利用类型、海拔、坡度等影响因素的相关关系.结果 表明:(1) 2005~2014年,太行山区多年平均土壤侵蚀总量为0.37×108 t,平均土壤侵蚀强度为4.3 t/hm2,全区...  相似文献   
182.
热带雨林次生林碳循环对全球碳平衡具有重要意义,森林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已成为研究热点。土壤粒径组成与pH值是影响土壤有机碳碳库稳定性的重要物理化学因子。在海南岛东部的吊罗山、七仙岭以及五指山选取10个热带雨林次生林典型样地,分层采集距地表0~10 cm、11~30 cm、31~50 cm的土样,利用有机元素分析仪测定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采用电位法测定pH值,使用马尔文激光粒度仪测定土壤粒径。结果表明:在空间上,平均有机碳质量分数由大到小依次为五指山、七仙岭、吊罗山;在垂直方向上,3个区域表层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随着剖面深度的增加而递减,呈表聚性特征;3个区域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与p H值、粉粒含量无显著相关性,与黏粒含量呈显著(P <0.05)或极显著(P <0.01)正相关,砂粒含量与五指山、吊罗山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呈显著负相关(P <0.05);黏粒含量是海南岛东部热带雨林次生林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的主控因子,后续可考虑研究固碳微生物对土壤有机碳分布的影响,进一步探讨热带雨林次生林土壤有机碳的分布特征与累积规律。  相似文献   
183.
利用与土壤墒情密切相关的气象因子,逐步回归分析1981—2003年土壤墒情变化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建立安徽省淮北地区各季节土壤墒情的预报模型;结果表明利用时间连续性较好的5个站点的土壤湿度、降水量、日照3个因子建立的预报模型,经检验可以应用到整个淮北地区,春夏秋冬各季节平均预报精度分别为88.92%、91.35%、91.96%、92.94%。  相似文献   
184.
作物耐低磷机制及耐低磷育种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概述了植物耐低磷机制研究进展及耐低磷育种现状,从常规育种和基因工程技术两方面探讨了提高作物利用土壤难溶性磷效率的育种策略。  相似文献   
185.
为探明广西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土壤碳(C)、氮(N)、磷(P)化学计量特征,揭示马尾松人工林土壤养分平衡机理及其时空动态变化,为马尾松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研究以广西4个典型区域马尾松人工林为对象,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比较不同区域各林龄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和全磷(T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SOC、TN和C/N的变异系数较小,分别为21%、27%和22%,属弱变异,在不同林龄和区域中其值比较稳定。林龄、区域及其交互作用对SOC、TN、TP、C/P、N/P的变化均有显著影响(P<0.05)。SOC、TN含量呈波动性变化,在成熟林阶段最低;SOC含量在幼龄林阶段最高,TN含量在近熟林阶段最高。土壤TP含量在中龄林阶段最低,且随林龄增加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土壤C/N、C/P、N/P平均值均在成熟林中最高,且显著高于近熟林和过熟林(P<0.05);土壤C/P、N/P平均值随林龄增加呈先减少后增加再减少的趋势。华山地区SOC、TN和TP含量最低,而土壤C/N、C/P、N/P平均值最高。天洪岭地区土壤C/N平均值最低...  相似文献   
186.
187.
为了探索一种针对重金属铅(Pb)的高效环境友好型淋洗剂,采用水平实验法探究了乙二胺四亚甲基膦酸(EDTMPA)、聚酰胺酸(PAA)、鼠李糖脂三种淋洗剂对Pb污染土壤的淋洗特征,使用响应面法对EDTMPA和PAA进行了淋洗参数优化.首次将这两种螯合剂EDTMPA,PAA与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复合淋洗.结果表明,单独淋洗时,EDTMPA的效果最佳,最佳淋洗参数为质量分数2.3%,pH 5.7,淋洗时间167 min,对Pb的去除率为57.6%.鼠李糖脂复合EDTMPA对Pb的最大去除率为70.9%,比EDTMPA单独淋洗提高了12%;鼠李糖脂复合PAA的最大去除率为63.3%,比PAA单独淋洗提高了16%.鼠李糖脂复合EDTMPA是一种高效且环境友好型淋洗剂.  相似文献   
188.
镉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重金属镉(Cd)及其复合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Cd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技术因其具有治理成本的低廉性、环境美学的兼容性和治理过程的原位性等优势,随之成为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技术.本文概述了Cd超积累植物的筛选及耐性机理与修复潜力的评价等方面的国内外进展,总结了Cd-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Cd-有机物复合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相关的重要工作,着重评述了Cd复合污染土壤的化学强化、农业生态强化及其它方法的研发现状,展望了这一领域今后的重点研究内容和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9.
190.
1978年以来广西耕地数量变化及其驱动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广西历年统计资料分析了1978—2005年广西耕地变化过程,耕地总量波动递减,人均耕地明显持续下降.耕地减少构成主要是建设占用耕地、农业结构调整占用耕地、生态退耕、灾毁以及其它;人均耕地面积逐年减少;个别年份耕地面积减少幅度很大;水田面积逐年减少,旱地面积逐年增加并趋于稳定,两者在耕地面积中所占的比例发生较大变化;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呈上升态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年际间有起伏.并分析了耕地变化的驱动因子,最后提出了耕地保护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