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46篇
  免费   102篇
  国内免费   180篇
系统科学   199篇
丛书文集   494篇
教育与普及   304篇
理论与方法论   216篇
现状及发展   64篇
综合类   9151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49篇
  2022年   144篇
  2021年   171篇
  2020年   152篇
  2019年   120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95篇
  2016年   110篇
  2015年   228篇
  2014年   470篇
  2013年   439篇
  2012年   603篇
  2011年   650篇
  2010年   618篇
  2009年   615篇
  2008年   1272篇
  2007年   779篇
  2006年   467篇
  2005年   455篇
  2004年   386篇
  2003年   361篇
  2002年   311篇
  2001年   313篇
  2000年   335篇
  1999年   210篇
  1998年   166篇
  1997年   129篇
  1996年   110篇
  1995年   73篇
  1994年   63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61篇
  1991年   69篇
  1990年   68篇
  1989年   73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0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1.
青海省自然环境条件恶劣,公路绿化建设难度大,突出表现在降雨量少且集中、蒸发量大、不同地区分布不均等特点,路侧植物存活与生长困难,建设成效不理想.在降雨量小时起不到补充水分的作用,大雨暴雨时雨水白白流走,并对公路边坡稳定构成威胁.在这样的条件制约下.本研究提出在保护沿线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将雨水有效地收集起来,用于公路的植被恢复,既保护了水资源,同时也减少了水害对公路的影响.  相似文献   
92.
水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资源之一。地球表面虽然大面积为水,但淡水资源仅占总水量的2.5%.而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淡水资源仅占总水量的0.26%。20世纪50年代以后,全球人口急剧增长.工业发展迅速,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以惊人的速度扩大,同时日益严重的水污染蚕食大量可供消费的水资源,世界上许多城市正面临水资源危机。厦门虽地处东南沿海,却是水资源匮乏的城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863m^3/人,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世界平均水平的十二分之一.属严重缺水地区。一方面。厦门市的淡水资源比较缺乏,另一方面.每年有大量经处理的污水不加利用排至大海。因此,对污水再生利用进行研究.探讨再生水作为城市的“第二水源”的必要性、可行性.推动再生水利用事业的发展.对解决厦门市水资源短缺和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3.
苏联解体,作为原苏联主要继承者的俄罗斯,经济转轨困难重重。虽然俄罗斯具有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强国的潜力,但要在本世纪末或下世纪初建成与美、欧、日等并驾齐驱的世界经济强国,并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经济中的一极,看来不太可能。  相似文献   
94.
本文在说明了广西自然旅游资源的开发情况和丰富程度的基础上,指出进一步开发广西自然旅游资源的方向为全面开发岩溶和其他山地丘陵景观,开辟上游河谷风景线,大力加强海岸地貌景观的开发。  相似文献   
95.
本文在肯定我国利用外资成绩的基础上,分析了在利用外资中制约外资作用发挥并对经济发展产生负效应的问题,即片面追求数量、投资结构不合理、地方保护主义、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和监督机制,提出了要进一步完善投资环境,优化投资结构、加快中西部地区利用外资的步伐,利用BOT投资新方式和组建外资企业专管机构等五项建议以进一步有效利用外资,使外资在我国经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6.
97.
98.
我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与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我国土地资源特征及利用现状 ,分析了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进一步提出了实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99.
分析了武夷山市红壤是在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生物环境影响下,经过明显的富铝化过程和旺盛的生物循环过程而发育形成的.并针对红壤瘦、酸、粘特性,生产力水平不高及水土流失与洪涝灾害的潜在威胁性等三个问题,提出通过健全、完善红壤资源管理体系,建设水土资源环境保护体系,增加投入、培肥土壤、提高产出及发展生态农业等措施以实现对红壤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