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4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综合类   9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81.
变速器作为全车动力传递,连接发动机及底盘的重要零件。知悉变速器开发过程中的整机验证项目,使变速器得以充分验证,从而顺利放心量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同的厂商有着自己的验证体系,如何整合这些标准,使得试验不重复又能充分验证,就需要对这些标准有着充分的认识。现就这一课题进行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82.
本文讨论了影响混凝土构件的抗冻性、抗渗性、抗腐蚀性、抗碳化性和碱一集 料反应等 5个方面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原因和对策。  相似文献   
83.
本文讨论了影响混凝土构件的抗冻性、抗渗性、抗腐蚀性、抗碳化性和碱-集料反应第5个方面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原因和对策。  相似文献   
84.
混凝土结构是由许多不同类型的构件组合的整体建筑,从基础、墙体、梁桩直至屋面板都是结构整体的组成部分。对结构的耐久性和使用功能起着不同的作用。因此,出现某一构件的破坏失效将有可能导致结构整体失效、由于各构件在构造形式和受力之间存在差异,其设计要求和材料的选用要求不同,这是各构件存在着不相等的耐久性能。结构整体的耐久性破坏一般是由一个或几个构件引起的,  相似文献   
85.
针对我国重型矿用自卸车车厢轻量化寻优技术推广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适合矿用自卸车车厢生产企业的低门槛参数化寻优方法。其技术特点为:通过子模型的方式降低壳单元和实体单元同时参数化建模技术难度。同时针对车厢生产和使用过程中车厢板磨损等引起的结构刚度下降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6σ的结构耐久研究技术,从磨损的角度量化车厢轻量化后的结构耐久安全问题。以某150 t重载矿用自卸车车厢轻量化为例,使用Q690D和NM450轻量化设计和生产的车厢,经过两年的客户跟踪表明车厢结构安全可靠,轻量化后车厢减重5 t(减重比18.52 %),车厢耐久寿命为原车厢的2倍左右,单车年节约燃油和维检费用约50万元。  相似文献   
86.
赵志杰 《科技信息》2011,(31):I0240-I0240
水泥混凝土路面是目前干线公路主线及收费广场设计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结构,但到目前为止,水泥混凝土的强度、弹性、收缩、耐久性能等方面决定了早期断板是不可避免的。下面结合笔者在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方面的经验.对水泥混凝土路面早期断板的质量病害提出一些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87.
怎样提高耐久跑兴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重视理论教学、教学方法手段的多样化、注重师生情感交流、优化考核制度等方法来提高学生对耐久跑的兴趣.  相似文献   
88.
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这种新型半刚性材料已在我国一些地区使用,为了更好地挖掘这种材料的潜能,减少使用中的不足,在研究了新的配合比组成设计的基础上,对其耐久性能——抗冲刷性能、疲劳性能和抗冻性能开展研究,提出了粉煤灰掺量和水泥剂量的最佳比例。  相似文献   
89.
在研究和对比分析大量有关文献的基础上,总结了近年来再生混凝土骨料的强化方法,主要包括水玻璃、聚乙烯醇、纳米SiO2、CO2碳化,以及不同强化条件对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耐久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玻璃、PVA溶液性质变化对再生骨料抗压性能和耐久性能的强化效果影响显著。纳米材料能够显著提高再生混凝土早期的部分性能,但导致再生混凝土流动性劣化和后期强度发展较缓慢;碳化强化再生混凝土骨料在适宜的条件下对再生混凝土力学和耐久性能均有改善作用。最后对再生混凝土骨料技术开发提出相应建议,以期对强化再生混凝土骨料未来的研究方向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0.
应县木塔残损特征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应县木塔残损现状实测及变形监测数据,分析了现有残损产生发展的主要原因及其主要特征,提出了抗震设防水平的确定原则和耐久年代的判定准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