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9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2篇
教育与普及   133篇
理论与方法论   42篇
综合类   93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1.
《科学大观园》2009,(11):64-65
茫茫无际的太平洋上,碧波万顷.大大小小的岛屿犹如珍珠一般镶嵌在如镜的洋面上。在太平洋的东南侧。距智利大陆西部海岸3000公里的海面上,耸立着一座面积只有117平方公里的三角形小岛,那就是几百年来考古学家、人类学家和地质学家不断朝拜的圣地——复活节岛。它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2.
音乐考古学是20世纪中国音乐史学界燃起的一颗新星,它对当下中国音乐史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它的出现改写了先秦音乐史,掀起了重写中国音乐史的话题,改变了中国传统音乐史学研究的史料结构,使中国音乐的研究有了较大的创新与突破.  相似文献   
113.
人类起源的问题分为人科的起源和智人的起源。目前人科起源的研究结论已得到广泛认可,但关于智人的起源仍存在较大争议。本书阐述了一种关于现代人类思维演化比较有争议性的理论,这个理论基于考古学证据和实验心理学家阿兰·巴德利的工作记忆模型。  相似文献   
114.
1960年代的历史小说表达了作家们在向历史诉求的过程中与小说中的历史人物彼此生死相知,以及他们对现实的介入性言说,而这种面向历史的精神旨归和介入现实的话语呈现,又隐约地透露出作家在现实规训下的复杂心态,1960年代的历史小说也成了意识形态与政治话语诉求的认识性装置,从一个侧面显示了权力、制度、意识形态等对文学与人的规训以及这种规训的隐秘成规。  相似文献   
115.
段亚鹏  刘俊丽  张雷 《江西科学》2020,38(1):124-129
江西纺织厂作为解放后江西省第一个现代化纺织企业,深刻影响了江西的工业发展,对其进行工业遗产调查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基于工业考古学的视角,将江西纺织厂工业遗产分为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个层次进行研究分析,并进一步总结出其包含的独特价值,以期丰富江西工业遗产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16.
一直以来无论从科学的角度还是从唯物的角度,《圣经》好像是传说,但随着技术手段的越来越高超,一大批严谨的考古学家、历史学家和古语言学家逐渐剥去了包裹在《圣经》上的层层历史沉积,让那些来自远古的人物一天天清晰鲜活起来。这些古者周身散发出迷人的神秘气息,他们的生活、习俗、文化和信仰无一不让我们深深为之心动。而现在人们也跟多地认为《圣经》是一部真实的历史。  相似文献   
117.
邓雪梅 《世界科学》2014,(12):11-12
<正>2003年,考古学家迈克·莫尔伍德(Mike Morwood)率领澳大利亚和印度尼西团队在印尼弗洛勒斯岛的梁布亚洞穴中发现了一具小型人的头骨,随后在周围又相继发现其骨架残骸。莫尔伍德和同事彼得·布朗(Peter Brown)随后为这些骨骸作了初步的说明,认定这些骨骸是一个与人类相关的新人种——弗洛勒斯人(霍比特人)。争议不断此后,这一发现被冠以"霍比特人"一直沿袭至  相似文献   
118.
带着机器人     
水下考古学考古学的一门重要分支学科,是陆地田野考古向水域的延伸。它以人类水下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对淹没于江河湖海下面的古代遗迹和遗物进行调查、勘测和发掘。水下考古涉及海洋学、水声学和仿生学等诸多学科,是一个充满高新科技含量的工作。  相似文献   
119.
120.
杜佳慧  李洋 《中国科技成果》2014,(4):64-65,F0004
回眸岁月长河,总有一种情感叩击我们的心扉;聆听岁月流声,总有一个身影足以让我们守望一生。拨云寻意古道,倚树听韵流泉,当我们拭去历史尘埃,将目光停驻在考古学这方净土,有一位已过鲐背之年的智者唤起了我们对考古学那些年代的记忆,无数次手持青灯黄卷,秉烛探幽;无数次足踏山川荒野,远离尘嚣俗世,他将毕生的心血都倾注在考古这方热土,兀兀穷年,仍旧痴心未改。让我们一起追寻他的足迹,走进他的世界,感受中国考古事业的沧桑历程。他就是我国大学考古学科教育的开山鼻祖、我国考古学研究及教育的重要开拓者和集大成者--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的宿白教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