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0篇
  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6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理论与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36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每个民族的作家都有着自己浓厚的故乡情结和对本民族生存环境的无限热爱。文章通过对毛南族作家孟学祥的散文作品的品读,就其创作中所透露出来的底层叙事关怀进行解析,并由此揭示作家的散文特点在于对乡土和民族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42.
老庄思想不是作为一种学说引起周作人的接受或批评,而是作为一种信念渗入到周作人的生命意识的深处,进而影响他的观念、生活和创作。他不是很多宣传老庄思想,但他的生活方式、思想方式乃至文学风格较之其他现代作家更隐秘却更深刻地体现了老庄思想特色。  相似文献   
43.
在陈染笔下,黛二是一个频繁出现的人物形象,比如《无处告别》、《另一只耳朵的敲击声》、《嘴唇里的阳光》、《破开》中,都充斥着黛二的孤单、忧郁、徘徊的身影,也许在不同的作品中黛二的身份、职业不尽相同,但是,她的思想性格、精神世界却都有着内在的一致性,黛二始终是一个敏感、反叛、矛盾、疲惫、纷乱的内心漂泊不定的"边缘人"形象,在茫然无措中执著地着漫无目的、没有希望的索寻。  相似文献   
44.
“好消息!2007年2月7日,经优莎纳(USANA)美国总公司授权,内地消费者只需要提供中华人民共和国居身身份证就可以通过香港分公司加入,再也不用办理香港护照了。此举表明公司到中国内地开业的日子指日可待。”优莎纳的中国经销商们最近兴奋地四处传播着这条消息。  相似文献   
45.
由于私生活和历史问题的影响,丁玲的内心有一股辩诬情结。她的一生是自我辩护的一生,一生的许多创作打下了或鲜明或隐晦的自我辩护的烙印。《我在霞村的时候》正是她第一次精心打磨的自辩之作。该文创作于作者遭遇众多流言而急于辩解的时候,她希望传达出自己的清白和对党的忠诚的形象。  相似文献   
46.
文章从半个世纪来苏俄歌曲在中国传唱不衰的现象入手,分析了它产生的原因:不同的民族葳难基础上文化认同;相同的社会制度目标下的价值趋向;相同的情意心理结构中的审美谐同;由此形成了中国人内心深处浓郁的“苏俄文化情结”。  相似文献   
47.
司汤达具有的俄狄浦斯情结可以从他的个人经历和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身上得到有力佐证。从上述两方面分析其俄狄浦斯情结的抑制、转移和升华过程,认为这种情结是司汤达对母性疯狂迷恋的审美诉求,也是触发其艺术创作的深层心理动机。  相似文献   
48.
曹操是汉末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的一生都蕴育着浓烈的英雄情结,反映到诗歌创作上,则形成了"慷慨悲凉"的总体风格。  相似文献   
49.
每个民族的艺术都深系于本民族的文化之根,都具有乡土的文化属性。作为本民族生命体验与心中祈愿的表达的原生态音乐,自然而然深深切切地从本原意义上相系着自己的“乡土”,以至形成独具内涵的“乡土情结”。当下,对原生态音乐乡土情结的解读也具有了更深的意义。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