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7篇
  免费   130篇
  国内免费   85篇
系统科学   15篇
丛书文集   78篇
教育与普及   74篇
理论与方法论   13篇
现状及发展   11篇
综合类   2281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102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129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120篇
  2010年   97篇
  2009年   106篇
  2008年   122篇
  2007年   107篇
  2006年   96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83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88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21.
为明确阔叶红松林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变化特征,在露水河东升林场内布设50个20 m×20 m样地,分析群落的物种组成、径级结构、垂直结构和α多样性变化.结果显示:群落内共调查到乔木植物13科21属32种,优势种为红松、髭脉槭、色木槭、紫花槭、紫椴;径级结构呈倒"J"形曲线,在小径级以槭属、暴马丁香等小乔木为主,大径级以红松...  相似文献   
922.
济南自然景观变迁对鸟类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者讨论了鸟类群落结构与环境变化的关系.结果在明鸟类群落组成、分布状况与环境类型和自然景观变迁有关。环境结构类型决定鸟类群落结构和生态分布,自然景观变迁、植被结构和植物群落发育状况均对鸟类群落的演替及其变化程度有着深刻影响。城市鸟类群落特征是由城市环境空间异质性低决定的,为改善城市环境应丰富植被物种,增加植被层次和绿化面积,建设、保留一定面积的景观绿带、绿岛,有利于鸟类利用廊道作用向市内输入,增加城市鸟类的多样性,发挥鸟类在城市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23.
于2010年1月28日在济南章丘浅井水稻田中进行了小型底栖生物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稻田冬季小型底栖生物的平均丰度为770±351 ind·10·cm-2,平均生物量为692.3μgdwt·10·cm-2.共鉴定出6个小型底栖生物类群.按丰度,自由生活线虫为最优势类群,比例达94.9%;其他类群依次为桡足类、介类、缓步类、寡毛类、甲壳类,线虫分布在5~8 cm的比例为40.3%.本研究为进一步了解小型底栖生物群落、种类组成,以及为淡水底栖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24.
为揭示水解酸化-好氧处理系统处理油田采出水过程中生物群落的变化规律,考察对不同水力停留时间(tHAT)下好氧池的生物相,提取水解酸化池和好氧池中菌体的脱氧核糖核酸(DNA),以细菌通用引物对DNA V3高变异区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后进行变性梯废凝胶电泳(DGGE)分析.结果表明:当水解酸化池和好氧池的水力停留时间分别大于12和16 h时,镜检有高级原生动物,出水CODCr去除率大于58.73%,含油去除率大于98.61%;水解酸化-好氧处理工艺在不同tHRT条件下运行后,在形成的细菌群落中,既有相同的优势群落,也有各自特有的优势群落;随着tHRT的延长,水解酸化池中优势群落的种类和数量增加,当tHRT>12 h时,优势群落变化较小,形成稳定的细菌群落,出水水质趋于稳定;随着tHRT的延长,好氧处理池中优势群落的种类和数量减少,当tHRT>16 h时,优势群落变化较小,形成稳定的生态系统,出水水质趋于最佳.  相似文献   
925.
为了深入认识森林凋落物与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间的关系,通过小盆模拟凋落叶覆盖实验,运用PCR-DGGE技术,研究了黄土高原子午岭主要树种凋落叶覆盖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单一种类凋落叶处理后的细菌群落其Shannon-Wiener指数的变化趋势为辽东栎(3.54)油松(3.49)白桦(3.30);不同凋落叶混合处理后,细菌群落多样性增高或降低,以油松-辽东栎-白桦凋落叶混合处理的Shannon-Wiener指数最高;聚类分析结果显示,8种处理土样可分为4个类群,分别代表了凋落叶混合处理土壤(S2、S5、S3和S4),单一种类凋落叶处理土壤(S7和S8),单一种类凋落叶处理土壤(S6)和无凋落叶处理的土壤对照(S1).研究表明:凋落叶覆盖处理可使细菌群落结构发生明显改变,凋落叶单独处理和混合处理所造成的细菌群落结构的变化不同,这些变化与凋落叶种类及其交互作用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926.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米槠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为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GEF项目成果之一.调查了保护区内武夷山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定位站定位研究的具有代表性的森林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米槠群落是保护区内常绿阔叶林的代表性类型之一.应用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Simpson指数和PIE对武夷山米槠群落维管束植物进行了物种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前三者是较好的多样性指标.该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指数值为39.058,Shannon—Wiener指数值H′为4.665,Pielou均匀度为81.56%.Simpson指数为59.022.种间相遇机率PIE为0.983,群落乔木层与灌木层的物种多样性较高,前者各项指数值分别为11.949。3.740,82.32%,26.792,0.963;后者各项指数值分别为19.658,4.110,81.59%,36.897,0.973.  相似文献   
927.
贵州柏菁喀斯特台原区常绿落叶阔叶林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喻理飞 《贵州科学》2002,20(2):37-41
本文采用群落学研究方法,对贵州柏菁喀斯特台原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物种多样性与贵州其它自然保护区森林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柏箐喀斯特台原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多样性特征与贵州典型的喀斯特森林差异较大,而与贵州喀斯特台原和常态地貌上发育的常绿落叶阔叶林相似;该区主要森林群落厚皮栲、樱群落(CC),厚皮栲、野茉莉群落(CS),厚皮栲、稠李群落(CP),花楸、石栎群落(SL)多样性较高,而分布生境严酷的杜鹃、巴东栎群落(RQ)、巴东栎群落(Q)和人为干扰强烈的珙桐群落(D)、大叶杨群落(P)物种多样性指数低;因对林下金佛山方竹长期经营,群落多样性垂直分布从乔木第一亚层到第二亚层多样性指数增大,而灌木层降低。  相似文献   
928.
探索植物叶片氮(N)、磷(P)的种间、种内变异及其群落学特征,对于揭示群落构建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浙江天童地区常绿阔叶林内,选择一个40m×40m的样地,逐一测定了46种植物共554株个体叶片的N和P含量,从群落物种组成与内部环境特征方面分析了植物叶片的N和P化学计量关系.结果表明:①植物叶片N含量的平均值为(16.7±5.11)mg.g-1,P含量的平均值为(0.44±0.25)mg.g-1,N/P平均值为44.99±23.53;②利用个体多度较高物种的加权平均值可以较好地反映群落水平叶片的N和P化学计量特征;③叶片N含量的变异主要发生在物种之间,而叶片P含量的变异主要发生在种内;④群落内叶片N、P含量随光照程度增强而上升.可以认为:叶片N、P含量变异都受到遗传与环境因素的双重影响,在P限制条件下,叶片P含量变异受到环境因素影响更为强烈.  相似文献   
929.
于2018年冬季在浙江西门岛红树林湿地设置5个站位采集沉积物样品,对该湿地小型底栖动物类群的组成、丰度,及其优势类群的优势属、摄食类型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共鉴定出5个小型底栖动物类群,分别为自由生活海洋线虫、桡足类、多毛类、寡毛类、有孔虫,以及一些未鉴定类群,其中海洋线虫为最优势类群,占小型底栖动物丰度的98.47%。小型底栖动物的丰度介于(47.331±5.923)~(88.363±4.177) ind/cm~2之间,总平均丰度为(64.371±16.243) ind/cm~2,各站位间的丰度存在显著差异(P 0.01)。5个站位鉴定出的海洋线虫隶属于43属18科,海洋线虫的优势属(优势度≥5%)依次为折咽线虫属(Ptycholaimellus)、萨巴线虫属(Sabatieria)、吞咽线虫属(Daptonema)、拟囊咽线虫属(Parasphaerolaimus)、近瘤线虫属(Adoncholaimus)和显齿线虫属(Viscosia),优势度依次为35.16%、15.00%、8.77%、7.71%、5.66%和5.33%。海洋线虫4种摄食类型丰度百分比由高到低的顺序是2A(46.07%)1B(27.30%)2B(25.82%)1A(0.82%),以2A型为主导。  相似文献   
930.
向淮  涂成龙  向应海 《贵州科学》2003,21(1):159-174
盘县银杏远近闻名,很有特色。不仅因其经济价值,更重要的还在于其学术意义。从植物地理学角度看,它至今保存着一个密集而完整的地理种群。该种群有时集中成片,组成特殊“银杏森林-人居群落”,有时则以树群、树丛或单株形式存在。各类大小个体齐全、种群结构为--异龄“竖棱型”:成年木多;幼木、青年木和频死木少。雌雄性比为100:2。自然型个体占总数的87%,园艺型个体仅占13%。种质资源多样性丰富。珍藏着自古以来银杏生长发育及群落更新与演进的各种信息。通过反复调查研究表明,盘县银杏地理种群保存着一个以中部地区,5镇一线为核心的分布中心,中心密集,越远越稀。其基本结构为链珠状分布单元。若干链球状单元沿山脉中、底部伸展,然后扩大为全县的网络结构。每一链珠单元独立存在,表现出自核心而远地,由群落到树群、树丛及单株的逐步缩小乃至消失。全县白果最高年产量为75T,已有较长期的应用传统。因此可以推断,该地理种群很可能是原产地基础上,受当地原始农业经济活动的长期影响而保存下来的。直至今日,其生长发育和群落更新的支配力量主要还是大自然。若干具有野生性强的个体仍然是种群的主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