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5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12.
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的真理。根据这一原理,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提出了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并以此指导实践,取得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新时期,我们更应该坚持无产阶级的群众观,实现共建共享的和谐社会的大好局面。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哲学思想的最终形成,与中国传统思想的精华如注重实事求是、强调“行”、追求辩证思维、重视民本思想及政治伦理等方面,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对其进行研究,不仅有利于了解和把握优秀的中国传统思想,而且有利于把握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脉络,还有助于学习和发展毛泽东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4.
在90多年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社会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全力倡导并深入践行无产阶级群众观,其价值取向表现为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之"服务观",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之"利益观",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之"代表观",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领导集体之"人本观",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代领导集体之"本色观"。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群众观”与传统儒家文化中“贵民”“爱民”“富民”的“民本”思想的阐述,说明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正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与中国“民本”思想优秀内核相结合的产物。“以人为本”的思想以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为指导,同时又批判地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儒家的“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民本”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相结合而产生的最新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