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11篇
教育与普及   53篇
理论与方法论   24篇
综合类   25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41.
荧光分析法是一种经济快速的分析方法,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操作简单等优点。鉴于美洲大蠊多肽(DPSFNSWG-NH2)自身具有荧光的特性,通过实验建立一种美洲大蠊多肽(DPSFNSWG-NH2)的荧光检测新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在最佳条件下,美洲大蠊多肽(DPSFNSWG-NH2)在0.12 ~ 31.25 μg/mL浓度内与荧光强度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y = 10.698x + 14.625,R2= 0.994 2,检测限为0.09 μg/mL,将所建立的新方法用于美洲大蠊药材中其多肽(DPSFNSWG-NH2)的测定,回收率为85.50% ~ 89.47%。本研究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具有良好的分析应用前景,可用于美洲大蠊中DPSFNSWG-NH2多肽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42.
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对美洲鳗鲡血液和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研究自发病美洲鳗鲡分离的嗜水气单胞菌对该鱼的致病性,试验将60尾美洲鳗鲡平均分为对照组、浸泡组和注射组3组,3组鳗鲡分别注射PBS、以1.0×107cfu/mL的嗜水气单胞菌浸泡和1.0×108cfu/mL嗜水气单胞菌注射感染.各组鳗鲡分别于处理后6 h和30 h断尾采血并分离抗凝血和血清,抗凝血由血常规检测分析仪检测7项血液指标,血清由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13项与免疫相关的生化指标,数据用SA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鳗鲡注射感染后6 h,与浸泡组相比,血清谷草转氨酶(AST)与谷丙转氨酶(ALT)的比值显著(P0.05)升高,其他指标在三组间均无显著(P0.05)差异.鳗鲡注射感染后30 h,同对照组和浸泡组相比,血清总蛋白和血糖极显著(P0.01)下降,Na+和Cl-浓度显著(P0.05)下降,而AST和ALT则均极显著(P0.01)上升.  相似文献   
143.
目的:研究美洲大蠊提取物CII-3抗HSV-2作用。方法:通过MTT法和CPE法测定美洲大蠊提取物CII-3抗HSV-2活性,计算其TC50、IC50及TI。以雌性小鼠生殖器疱疹为动物模型,在小鼠阴道内注射50μL HSV-2病毒原液,1次/d,连续7 d造模。以ACV为阳性对照,采用灌胃给药治疗10 d。应用ELISA试剂盒检测小鼠血清中TNF-α、IFN-γ、IL-2的水平变化;称量小鼠免疫器官重量,计算脏器指数。结果:美洲大蠊提取物CII-3有抑制HSV-2致细胞病变的作用,其TC50值为190.55μg/m L,IC50值为28.71μg/m L,TI值为6.64μg/m L;美洲大蠊提取物CII-3能够提高小鼠血清中TNF-α、IFN-γ、IL-2的水平,同时能够使小鼠的免疫器官重量增加。结论:美洲大蠊提取物CII-3有抗HSV-2作用,其抗病毒作用可能是通过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来实现。  相似文献   
144.
《科学大观园》2014,(21):67-68
<正>古代作品中常见的六种毒物。在我国古代的文学作品与文人笔记中,有六种毒物常被提及,它们是断肠草、鸩酒、鹤顶红(砒霜)、夹竹桃、见血封喉、曼陀罗。断肠草断肠草又名钩吻,还称胡蔓藤、大茶药、山砒霜、烂肠草等。它全身有毒,尤其根、叶毒性最大。断肠草是藤本植物。其主要的毒  相似文献   
145.
2005年是伟大的明朝航海家郑和下西洋首次航海探险600周年,国内外掀起了规模空前的郑和热,人们以多种形式缅怀这位航海业的先驱,追踪前人的足迹,以唤起中华民族向海洋开拓、走向世界的进取精神.这无疑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46.
^3H-亮氨酸标记试验表明,美洲黑杨I-69(69杨)树叶内的多酚氧化酶(PPO)水解产物含有亮氨酸;^3H-亮氨酸可以直接掺入I-69杨叶内PPO的合成。局部提纯标记老叶PPO水解产物的^3H-亮氨酸DPM/mg蛋白质比对照的高出11%。局部提纯标记嫩叶PPO水解产物的^3H-亮氨酸DPM/mg蛋白质比对照的高出35%。嫩叶PPO的^3H-亮氨酸DPM/活力单位比老叶的高出71%。嫩叶比老叶能更  相似文献   
147.
1492年10月12日,航海家哥伦布,历时71天发现了“新大陆”——美洲,遮已早诚定论。但是在哥伦布之前,中国古代是否有人已先期到过美洲?这是个古老而又令人、特别是中国人,倍感必趣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8.
黄鹤龄,字浣云,广东嘉应(今梅州)人。生活于清道光、咸丰年间,终身未做官,曾赴台湾襄幕十余年。黄氏著有《不暇懒斋诗钞》,其诗反映了道、咸年间台湾航海、气候、地震、风俗、文化、古迹、民生等方面的状况,是当时台湾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1](前言,P1~7)故黄氏之诗应是研究清道、咸年间台湾社会情况的重要资料。但黄鹤龄及其《不暇懒斋诗钞》,不为人所知,诸如《台湾文献丛刊》、《台湾文献汇刊》、《全台诗》等大型文献汇刊,均未收录黄氏之《不暇懒斋诗钞》,难免有缺漏之憾。  相似文献   
149.
丛林魔影     
正科学家通过研究苍鹰在野外的巢穴,向人们揭示了这一远未被深入了解的丛林顶级捕食者。谁杀死了雀鹰?眼前的这片森林就像一座沉寂的大教堂,康纳马克·詹姆森等人不禁压低了声音,下意识地侧耳倾听苍鹰的声音。然而,除了风声,四周听不到别的任何声音。或许是人们将它们传得太神,或许是它们根本就不住在丛林里,只不过是存在于人们脑海中的想象而己。詹姆森他们有些沮丧,但就在这时,戴夫突然轻声喊道:"是苍鹰!"詹姆森是一位自然学家,从事自然保护工作已近20年。苍鹰研究将他从城市中央公园带到了遥远的丛林。詹姆森走过去,看到地上有一堆散落的羽毛,看上去很像是苍鹰的。他蹲在地上仔细检查,希望能再发现些什么。  相似文献   
150.
<正> 美洲斑潜蝇是近年来新传入平顶山市的一种危险性极大的检疫害虫,它蔓延快、寄主多,危害多种农作物,尤以黄瓜、豆角、甜瓜等疏菜受害最重。为了有效地控制其危害,特在郏县白庙乡进行了集琦虫螨克等农药防治筛选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