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23篇
教育与普及   32篇
理论与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168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124篇
  2011年   158篇
  2010年   190篇
  2009年   203篇
  2008年   173篇
  2007年   186篇
  2006年   110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7 毫秒
981.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逐步推广和广泛实施,在美术教学中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已经是美术教学的最基本要求。在美术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无论是对于提升学生的美术学科素质,还是对于优化美术教学效果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82.
美术教学对提升学生的审美情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在教学中要大胆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情感体验主动参与到美术教学活动之中,全面提升学生能力和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983.
通过问卷调查及词汇测试的方法,调查了非英语专业大学二年级学生在英语词汇习得中使用的记忆策略,并对不同记忆策略与其词汇量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学生在英语词汇习得的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帮助记忆的策略,如规划策略、单词表策略、重复策略、联想策略、上下文策略和活用策略等.这些学生的词汇测试成绩和他们所使用的记忆策略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84.
介绍内隐学习模式。内隐认知是知识外显化的必备先导,提倡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通过鼓励采用内隐学习增强式任务法激发学生的内隐学习,在内隐认知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外显教学,从而内隐和外显相结合,达到最理想的学习效果,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英语。  相似文献   
985.
张燕 《科技资讯》2008,(31):248-248
中国民间美术色彩是一个庞大而神秘的色彩体系,蕴涵着悠久的文明,广为现代设计界所借鉴和吸收。在现代讲求“个性纷呈”的社会中,把传统色彩融于现代平面设计之中,通过最为本质、朴实的色彩语言来传递视觉设计的语汇,这对于现代平面设计来说是一种丰富与发展。  相似文献   
986.
讨论了五年制美术专业基础教学中传统的教学形式及其弊端 ,五年制应采取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987.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旋律,审美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美术教学中,通过欣赏课、绘画课、工艺课,以审美教育为主线,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爱国主义情感。  相似文献   
988.
词汇在对外汉语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因语法教学中心论,词汇教学研究一直处于弱势.为此,提出了以词汇为主导的阅读教学模式:明确阅读词汇习得特点;确定词汇核心意义并做适当延展;注重虚词教学和语法的联系;特殊词汇特殊处理.以期更有效地指导对外汉语阅读词汇教学.  相似文献   
989.
孙树文 《科技信息》2009,(9):241-241
现在是知识经济高科技的信息时代,人们的世代生活方式和思维习惯起了根本的变化,在教育方式上再不重复上一代人对新一代的教育模式,特别在现时新课改浪潮中,实施中小学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要培养学生成为“四有”新人,就要在教学的同时开设心理健康教育.重视非智力因素在各学科中得到渗,特别在美术教学中更应当渗透非智力因素。  相似文献   
990.
李甲 《科技信息》2009,(4):198-198
前言 中国艺术院校美术教学中,对色彩这门课程的教学一直是以水粉、色粉、油画等为材料,以客观对象为尺度,以印象派绘域理论为观察方法进行写生训练。师承关系绵延将近一个世纪,一代代艺术的莘莘学子,由学生变为老师,又把这种教学思路传承至今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