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8篇
系统科学   14篇
丛书文集   62篇
教育与普及   49篇
理论与方法论   47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190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101篇
  2011年   137篇
  2010年   176篇
  2009年   147篇
  2008年   189篇
  2007年   155篇
  2006年   129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99篇
  2003年   107篇
  2002年   106篇
  2001年   88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4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因为从事的是“人的事业”,直销商最紧要的修炼功课是“个人魅力”的打造。如何塑造美好的形象,洋溢自信的力量,是每一个直销人关心的话题。而顶尖魅力是美丽气质、艺术品位和文化修养的综合体。  相似文献   
22.
李煜作为中国词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其前后期创作均有相当的成就,本文仅从后主词前后期风格变化谈其成就。  相似文献   
23.
《一天的等待》是一篇大家都比较熟悉短篇小说。这篇小说从表面上看来普普通通、简简单单,但是这平凡的外表下面却深藏着丰富深刻的内容。作者正是凭着他扎实的含蓄艺术,以简洁含蓄的语言来表达那丰富深刻的内容。  相似文献   
24.
电影与电视的艺术文化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影和电视各有独特的文化形态:第一,电影在发生学意义上具有文化实验性,而电视在本体上丧失了实验性;第二,影视的比较是媒介优势的比较,电影是一种艺术型的热媒介,电视则是冷媒介;第三.影视的观赏心理的不同转向了休闲心态的不同和此种心态的生态性构成上:第四.在审美特性上.影视的区别在于技术美感影响下的神奇性和纪实性的区别。  相似文献   
25.
苏轼继承和发展了韩愈和欧阳修的审美思想和文道观,形成了标新领异的寓意于物而不留意于物的审美观、文道两本的审美主张、外求豪放,内求淡泊的审美理想和“率意”、“传神”的审美风格。苏轼在散文、诗词、书画等方面的美学追求中,建构了多维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26.
本文拟从现代服装的本义出发,对服装这一艺术与产品相结合的事物展开讨论。结合消费市场对它的要求,以及本人在实际设计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和目前国内服装厂家尤其是内资厂家在推出服装时的盲目性,提出设计师在振兴服装业的过程中,其作为不仅仅是形成表现自我的设计风格,更要注意形成表现消费者的风格设计。如在观念上能有这一转变,将对改变服装市场单一风格面貌和服装厂家盲目生产的被动局面产生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7.
本文提出功能模拟测试方法,指出纺织品服用性能的测试与功能模拟测试密切相关。全文以织物物理量测试转换为织物风格评价的实用性例子,论证广义仿真及控制论理论已渗透到纺织品服用性能的研究中  相似文献   
28.
肖邦夜曲的永恒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邦创造了永恒的夜曲。当肖邦所创作的音符由钢琴中流泻出来,他究竟属于“浪漫乐派”或是“国民乐派”的争辩已毫无意义。因为他是波兰的肖邦,也是世界的肖邦;他是浪漫时代的肖邦,也是我们心中永恒的肖邦。  相似文献   
29.
初盛唐之交,陈元光《龙湖集》在诗歌题材、审美趣味、诗歌风格等方面均有所突破。《龙湖集》记载了诗人在闽地真实的生活经历和感受,对于以想象为特征的初唐边塞诗歌,是一种题材的发展。《龙湖集》出现了由雅趋俗的审羡变化,在诗歌当中展现闽南一带人民淳朴的民风,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从而开拓了诗歌视野。《龙湖集》与初唐宫廷浮弱的文风不同,展现了清新刚健的新诗风。《龙湖集》是“盛唐之音的前奏曲”。  相似文献   
30.
认知风格与教学设计的多样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课程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了解学习者的认知风格,在教学设计中,充分考虑学习者的认知方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发现把学生对学习材料的有效领会和建构作为提高教学效益的出发点之一.本文着重论述了学习者的认知差异及将认知风格理论应用于教学设计的多样化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