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63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41篇
系统科学   48篇
丛书文集   213篇
教育与普及   166篇
理论与方法论   193篇
现状及发展   23篇
综合类   579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144篇
  2014年   308篇
  2013年   326篇
  2012年   395篇
  2011年   507篇
  2010年   472篇
  2009年   478篇
  2008年   803篇
  2007年   647篇
  2006年   330篇
  2005年   297篇
  2004年   295篇
  2003年   198篇
  2002年   212篇
  2001年   196篇
  2000年   126篇
  1999年   108篇
  1998年   85篇
  1997年   63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31.
中国在晚近100多年的时间里,围绕着人与自然、个人与群体、道义与功利这三个基本的价值领域,经历了前现代价值系统的变革和现代价值观建构的曲折过程。今人返观此前150年价值观的变革史,可以清晰地勾勒出它渐次演进的轨迹。现代性的意义世界正在勘明。  相似文献   
32.
唐代女性服饰的美学风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3.
非帕斯卡概率逻辑的知识创新意义在于:(1)借助这种逻辑,我们更有可能在科学理论创新过程中探索出更为有效的解决科学实际问题的方式;(2)这种逻辑就是一种知识增长的逻辑;(3)它揭示的不断逼近的过程就是科学理论创新的过程。  相似文献   
34.
意境理论在中国古典美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它的演进历程众说不一。本认为,中国古典诗歌意境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从先秦到魏晋南北朝是意境理论的孕育时期;唐代是意境理论的诞生和发展时期;意境理论的成熟和定型,主要在宋朝严羽、明末清初王夫之二人身上得以体现;而王国维是意境理论的总结和终结,同时又是现代美学意境理论的开启。  相似文献   
35.
本文通过对几个积分公式的分析,系统地阐述了RMI方法的普遍性和方法论意义,以及如何把RMT方法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到教学与教材中去的问题。  相似文献   
36.
论述了利用意义建构学习理论进行物理教学和网络整合的方法和途径,阐述了网络环境下意义建构物理教学模式的优点.  相似文献   
37.
在一次全市的数学教研活动中,一位青年教师上了一节《分数的意义》,在课的结尾处,为了体现学科之间的整合,这位老师鼓励学生从学过的成语中找出隐含的分数。  相似文献   
38.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统筹兼顾,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这种坚持统筹兼顾,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就是科学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课题,又是一项艰巨的实践任务,它直接关系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39.
实践美学的价值论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实践唯物主义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其中实践价值论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它构成了实践美学的价值论维度。从实践价值论研究美学,不仅是世界哲学和美学的发展趋势的必然结果,而且使实践美学研究可以克服自然本体论美学和认识论美学的客体主义、主客二分思维模式、理性主义、人类中心主义等偏颇,还可以在实践基点上统一利、真、善、美,使实践美学成为培养和造就全面自由发展的人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40.
本文尝试从两个角度考虑技术现象:一方面,是在哲学视野下界定技术范畴和对技术进行规范性反思;另一方面,则是探讨视域的弊开,技术意识的自觉对于宣论思考可能具有的意义。就前者而言,本文强调技术作为主客体间基于力量逻辑的对话方式的实践性特征及技术自身的非道德性,而在后一方面,我认为,技术意识与眼光为我们的哲学思考提供了新的思想资源和理论支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