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0篇
系统科学   71篇
丛书文集   84篇
教育与普及   93篇
理论与方法论   29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168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95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125篇
  2011年   147篇
  2010年   121篇
  2009年   147篇
  2008年   206篇
  2007年   144篇
  2006年   111篇
  2005年   99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4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新一代梅赛德斯-奔驰C级豪华旅轿车,光华而至广博空间足以容纳天地,敏捷操控愈加行云流水,优雅外观更让尊驾化身亮丽风景;新一代梅赛德斯-奔驰C级豪华旅行轿车,相伴惬意旅程,升华绚丽风光。  相似文献   
92.
萧雄的《西疆杂述诗》是边塞诗第二次繁荣时期的产物。时代之于《西疆杂述诗》创作风格的影响表现在对于新疆领土的历史追溯,诗集中还重墨描写地域文化的相互影响。作为新疆竹枝词定型期的代表作,其竹枝词内容上对新疆民俗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记叙,其诗注结合的方式达到了竹枝词创作最完善的境地,同时从意象的选择上又体现了南方文化与新疆文化的融合。  相似文献   
93.
将浩如烟海的中国古典诗歌中有关“记梦”的诗归纳为写报国之壮志、兴亡之感伤、相思之苦情、悼亡之悲思、揽胜之旷怀、游仙之幻想、思乡之愁绪、念友之挚意、忆昔之深慨、生命之咏叹十个层面,认为这是古代诗人思想的反射,是华夏民族精神的折光,也是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文论中的“白日梦”观点的最佳诠解。  相似文献   
94.
旅行旅游活动已成为一种现代生活方式和衡量国民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随着第二产业比重的下降,旅行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也是人类活动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新领域。在全球遏制温室气体上升,倡导生活方式低碳化的国际背景下,旅行旅游的低碳化已成为时代的客观要求,因此,研究旅行旅游高碳化的表现和动因,据此提出因应对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5.
爱德华·埃斯特林·卡明斯(e.e.cummings)的后期诗集《95首诗》,按照自然季节更替编排,呈现了秋天、冬天和春天的自然景象。通过这些季节意象的描绘,卡明斯不但让读者领略到自然中不同季节的美,同时也传递了他对生命的哲学思考。季节的更替与人的生死轮回形成平行的两个自然循环。人不但要享受春天的生机勃勃,同时也要懂得欣赏秋天的孤独和冬天的寂静;既要享受人生中美好的一面,也要懂得欣然接受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  相似文献   
96.
离别诗是中国古代诗歌中非常重要的一类,在唐代达到了空前的繁荣,频繁的离别既丰富了离别诗的素材,又构成了唐代离别诗繁荣的基础;唐代用人制度的改革则是唐代离别诗兴盛的直接原因,科举制、军功授官制、荐引制的实行都促进了与之相关的离别诗的兴盛;唐代对诗歌的重视是离别诗繁荣的政治原因,统治阶级对诗歌的重视一方面提高了诗歌的社会地位,另一方面则增强了诗歌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97.
谶纬思想源远流长,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极为深刻的影响.虽屡遭禁毁.到宋代仍不绝如缕.诗谶就是一种将诗歌阐释和谶纬思想结合到一起的一种独特的论诗方法.它最早出现在南北朝时期,发展到宋代便蔚为大国,诗话、笔记、类书中均有大量的记载.同时.宋代诗谶文献也呈现出了鲜明的类型化特色.  相似文献   
98.
夏至 《世界博览》2012,(7):76-79
正奢侈关乎生活态度奢华旅行的精髓在于闲暇公元616年,隋炀帝乘坐龙舟沿京杭运河从北京前往扬州游玩。他所乘的龙舟有四层,高15米,长667米。上重有正殿、内殿、朝堂;中间的  相似文献   
99.
陈子龙所处的时代,经历了多次复古与反复古更迭的文坛并没有大放异彩,明王朝更是内忧外患、风雨飘摇。文坛浅陋、庸俗的诗风并不能承担起拯救时弊的重任。陈子龙在这种情况下祖述六经、力返风雅,承前后七子之余续,宗法唐诗秦文,提出了"文以范古为美"、"诗之为经"、"诗有六义,比兴要焉"等文学主张。强调诗人要忠君爱国、济世安邦,诗歌要雅正崇古、忧时托志。  相似文献   
100.
施江斌 《科技资讯》2010,(3):176-176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十分重视人格理想的教育,其教育的宗旨是通过礼乐教化培养"文质彬彬"的君子。在孔子看来,艺术的本质是美善合一的,而这种尽善尽美的艺术能够使人产生一种快乐,能够把人生带入一种自由的境域,从而塑造完美的人格,所以,儒家对于艺术有一种高度的自觉,"诗教"和"乐教"也自然成为儒家审美教育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