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6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6篇
丛书文集   9篇
教育与普及   49篇
理论与方法论   13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4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84 毫秒
21.
制革废水排放量大,有机物含量高,水质复杂,处理难度大.该文介绍了采用缺氧池+氧化沟联合处理制革废水的工程实例,处理后出水可以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表4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22.
1高原训练的基本定义和理论 高原训练是提高专项运动能力的一种训练方法,是指在适宜的自然高原地区或人工模拟高原条件下所进行的有针对性的低氧训练。高原训练的理论依据是人体在高原低压缺氧环境下训练,利用高原缺氧和运动双重刺激,使运动员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以调动体内的机能潜力,从而产生一系列有利于提高运动能力的抗缺氧生理反应。  相似文献   
23.
症状性颈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置入术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5年10月-2012年2月共收治的80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探讨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血管内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对80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通过临床症状、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评价其疗效,并随访3。18月。结果80例患者手术全部成功,术后即刻造影显示狭窄程度明显改善,平均狭窄程度从术前的狭窄率为(78±11)%下降到治疗后的狭窄率为(16±3)%。术后无颅内出血、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2例有新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发作,但无新的脑梗死,DSA复查发现3例再狭窄其狭窄率均约32%但无症状。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一个相对安全、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24.
观察联合使用多巴胺和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治疗效果。选取白银市第二人民医院2012年12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HIE患儿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对症支持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多巴胺和纳洛酮联合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NBNA评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多巴胺和纳洛酮联合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更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5.
目的:从细胞水平建立大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缺氧/复氧模型,观察了盐酸戊乙奎醚对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的H/R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采用酶消化法进行细胞的原代培养,1:2传代。采用荧光标记乙酰化Dil-Ac-LDL的方法鉴定。培养的细胞随机分为4组,①对照组,常氧环境下培养,不给予任何处理;②H/R组,改培养液为D-Hank,s液,于37℃、5%CO2、95%N2 密闭缺氧鑵内培养2h后,弃D-Hank,s液,改为完全培养液,放入常氧培养箱中继续培养4h;③PHC预处理组,在细胞缺氧2h前给予PHC(终浓度为0.1μm•L-1)预处理,④H/R +PHC组,在细胞H/R后,给予PHC(终浓度为0.1μm•L-1)孵育2h。MTT自动比色法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①成功培养大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用荧光标记乙酰化Dil-Ac-LDL的方法鉴定为微血管内皮细胞。②成功制备出微血管内皮细胞的H/R模型 将试验细胞培养液改为D-Hank,s 液,置于37℃、5%CO2、92%N2 密闭缺氧罐中环缺氧2h,后改为完全培养液放入常氧培养箱中继续培养4h可制备出微血管内皮细胞的I/R模型。③. H/R组细胞死亡率和凋亡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HC+H/R组的细胞死亡率和凋亡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R+PHC组与对照组相比,虽然细胞的死亡率和凋亡率有所下降,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HC预处理对大鼠微血管内皮细胞的H/RI有保护作用。 关键词:盐酸戊乙奎醚;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缺氧/复氧  相似文献   
26.
李木子 《科技信息》2009,(34):I0377-I0377
笛卡尔的二元论学说至今仍影响着医学领域的发展,脑白质切除术虽被禁止,但其引发的对人的心灵与肉体关系的思考却为探索现代医学和社会责任问题开辟了道路。  相似文献   
27.
<正>随着现代化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冠心病、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像一颗定时炸弹一样,随时会降落在"身强力壮"的人身上,尤其是一些老年人。许多老年心脏病人有不同程度的慢性支气管炎,也常易发生上呼吸道急性感染,出现咳嗽痰喘等  相似文献   
28.
本文用电生理学实验证明:三丙酮胺(TAA)有效地改善缺氧台氏(Tyrode)液灌流所致的心肌电活动异常;明显减轻关闭呼吸机致整体动物心肌缺氧时动作电位变态的程度;显著抵抗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诱发在位心脏急性心肌梗塞的电生理异常反应。  相似文献   
29.
脑损伤的发病率,死亡率高,是死亡,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准确判断脑损伤伤情,对其治疗和预测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研究表明,神经细胞内Ca~(2 )超载对继发性脑损害的发生与发展起决定性作用。我们测定54例脑损伤病人血清Ca~(2 )含量对判断脑损伤伤情的临床价值。结果表明:脑损伤病人血清Ca~(2 )含量有不同程度的下降。GCS昏迷分级所得计分越少,血清Ca~(2 )含量上降越明显,伤情越重。部分病人虽GCS昏迷分极计分不低,但血清Ca~(2 )含量下降相对明显,伤情越重。部分病人经脑CT扫描显示脑损伤相对较重。血清Ca~(2 )含量下降越早、越明显。持续时间越长,伤情越重。这种血清Ca~(2 )含量的下降,在伤后6.74±1.17日最明显。我们认为,根据GCS昏迷分极所得计分并结合血清Ca~(2 )含量,能够更准确地判断脑损伤伤情。血清Ca~(2 )含量是判断脑损伤伤情的简便而适用的生化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0.
本文对78例窒息新生儿进行分析,并随机抽样20例做回顾性智力发育随访,结果表明,对于窒息新生儿影响脑功能恢复的主要因素是缺氧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长短。特别与是否合并有慢性宫内乏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