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6篇
综合类   144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本文通过对大量东方红75(54)拖拉机汽缸套实样的观察、分析和比较,认为淬火裂纹是内应力瞬时超过材料强度极限时所产生的一种脆性断裂。影响强度和内应力分布的一切因素都将对淬火开裂有程度不同的影响,石墨呈过冷形态是导致开裂的主要原因。具有过冷石墨组织缸套开裂率是不过冷石墨组织缸套开裂率的57倍。铸造应力。机械加工应力及热处理淬火应力对裂纹形成起促进作用。组织中存在的渗碳体和网状铬复合物使基体脆性增加,有利于裂纹的扩展。  相似文献   
22.
本文以试验为基础,分析了风冷柴油机热负荷的影响因素及其变化规律,以及与冷却系的匹配关系。  相似文献   
23.
建立了油环流体润滑的数学模型,计算了油环的油膜厚度、瞬时机油量以及摩擦阻力。  相似文献   
24.
本文对深层渗硼泥浆泵缸套失效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金相,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硼化物性大,机加工表面光洁度偏低以及存在孔洞等铸造缺陷是导致渗硼层发生脆性剥落,加剧磨粒磨损,造成缸套失效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5.
在实验研究中使用电化学刚试技术和磨损试验方法,实现了磨摘与腐蚀率的同时测量,提出了一种研究磨料—腐蚀磨损的定量分析方法。大量的试验结果表明,在各种介质中,磨损与腐蚀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相互作用,材料的总磨损量不只是其二者的线性迭加,而产生了一增量:石油钻井泥装介质的增量达材料磨杆—腐蚀磨损总量的20%、左右,碱性介质5%左右,盐性介质12%左右,而在PH5以下的酸性介质竟达80%左右,此时高格铸铁衬磨性也不能满足钻井工况(HZS地层),故研制陶瓷缸套是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26.
用典型的4 种缸套材料和5 种活塞环材料交替匹配成多种摩擦副,在销盘式实验机上进行了抗胶合性实验。结果表明,合适的材料组配有利于提高摩擦副的抗胶合性。  相似文献   
27.
以船用柴油机缸套的磨损问题为例,充分利用现有的摩擦学知识和使用经验,探索用化仿真技术预测磨损寿命的可能性,为船舶柴缸套的磨损寿命预测提供一种快速而经济的评判方法。  相似文献   
28.
润滑油的粘度变化是影响缸套-活塞环间摩擦润滑状态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实现润滑油粘度的非介入式检测,本文通过声发射技术对缸套-活塞环间摩擦润滑状态进行了检测分析,采用小波变换、阈值降噪等方法实现信号的处理,得到了润滑油粘度与摩擦所产生声发射信号的近似关系。结果表明:随着转速的升高,声发射信号的电压幅值明显增加,缸内摩擦明显增大;随着润滑油温度的上升,粘度减小,声发射电压信号幅值逐渐减小,缸内摩擦相应地减小,且具有较好的线性相关性,为润滑油的状态检测与及时更换提供了技术手段,同时证明了声发射技术作为一种缸套-活塞环摩擦研究手段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9.
对仅为余弦函数表达式和非仅为余弦函数进行了介绍,同时基于现代活塞环的设计方法以及非仅为余弦函数表达式的通式,提出了一种形式较为简单的非仅为余弦函数表达式.表达式除了待定系数外仅有两个函数系数,参数的确定过程较为方便,且特性上优于仅为余弦函数表达式.  相似文献   
30.
用隔油、破乳、混凝、沉淀4种物理化学处理方法,对活塞环金属加工、磨削、热处理、电镀清洗的混合废水处理进行试验研究.研究表明:活塞环综合废水经化学破乳一混凝沉淀处理后,CODCr的浓度可较大幅度地降低,平均去除率达62.1%,为后续生化处理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