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利用电涡流缓速器调节车辆制动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电涡流缓速器制动力矩可控的特点,将电涡流缓速器的力矩输出进行适当的控制并施加在后轮上,与后轮制动器制动力共同形成了复合制动力.建立了车辆制动力的调节模型,理论上确定了电涡流缓速器的通电电流是车辆前轮制动器制动力的函数.实车模拟结果表明,后轮的地面制动力随前轮制动器制动力的变化关系,能较好地贴近车辆的理想制动力分配曲线,车辆较好地利用了地面的附着能力,改善了车辆的制动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车用电涡流缓速器转子盘温度场计算方法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介绍了车用电涡流缓速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详细推导了由于电涡流集肤效应的影响导致转子盘上集中分布的内热源强度公式.对转子盘热传导对流散热模型进行了必要的简化,确定了适当的边界条件.利用传热学原理和虚拟边界法得出了电涡流缓速器温度分布的近似解析表达式,并与缓速器台架试验温度时域特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表达式能够作为缓速器初始设计温度分布预估式,为电涡流缓速器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液力缓速器变叶片数的三维数值模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将液力缓速器动静结合面定义为内部边界,解决了流体出入口在同一平面内的问题.利用Fluent软件对不同叶片数的液力缓速器的内流场进行数值模拟,计算采用雷诺时均方程和k-ε湍流模型,计算结果显示了液力缓速器不同叶片数下的速度分布、压力分布规律,并对流场内部流动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叶片数的增加,进出口面速度的大小有先增大后减小趋势.轴面流道涡旋范围先增加后逐渐减小;而叶片吸力面的低压区逐渐扩大;叶片数为36时压力面的静压分布最均匀. 相似文献
15.
16.
17.
阐述了液力缓速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运用相似设计法设计了某客车的液力缓速器的部分结构参数;利用Matlab/Stateflow建立了液力缓速器恒速控制模块,完成客车在下坡过程中恒速控制仿真模型。仿真内容包括:雪、雾、雨3种天气情况下在坡度为5%的高速公路上客车恒速仿真。结果表明,利用液力缓速器可以实现客车下长坡恒速行驶;通过改变液力缓速器的充液率可改变其制动力矩;充液率的变化值应适当,值太小,客车达到稳定速度的时间会增长;值过大,车速难以稳定,振荡幅度也会增大。 相似文献
18.
电涡流缓速器是一种通过提供制动力来有效对车速加以限制的辅助刹车系统,一般应用于汽车的传统装置中,通过电磁感应原理实现先进的非接触式减速。它具有诸多优点,主要体现在有效提高和进一步改善汽车的制动性能,进一步保证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安全性以及舒适性,此外,对于进一步降低车辆的成本,延长其使用寿命无疑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笔者就电涡流缓速器在大客车上的应用加以简单介绍,并就其发展前景进行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缓速器安装于半挂汽车列车传动系统时存在"冲撞"严重的问题,提高缓速工况时制动能量的回收率,提出了一种安装于半挂车前轴两侧轮毂内的能量回收型缓速器方案.根据GB/T 32692-2016中对缓速制动性能的规定,对缓速器参数进行了匹配,制定相应的缓速器控制策略,根据控制策略中对电动半挂汽车列车质量的需求,对质量估计算... 相似文献
20.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111-116
为探究液力缓速器工作时其关键参数的变化规律,针对某液力缓速器的特殊结构,通过合理设置交互面,构建了带入出口边界的全流道流场仿真模型.在不同的转速与系统流量下进行仿真计算,根据仿真结果确定了反馈压力与出口压力随转速与系统流量的变化规律,并从束流理论的角度对结果进行解释.结合部分充液稳态流场仿真以及充液过程瞬态仿真,得到了充液过程中充液率的变化以及制动转矩、反馈压力随充液率的变化规律,能为液力缓速器制动转矩特性以及入出口压力、反馈压力等特性的建模与运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