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63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80篇
系统科学   22篇
丛书文集   116篇
教育与普及   372篇
理论与方法论   172篇
现状及发展   21篇
综合类   2588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200篇
  2013年   124篇
  2012年   163篇
  2011年   205篇
  2010年   148篇
  2009年   205篇
  2008年   248篇
  2007年   217篇
  2006年   155篇
  2005年   195篇
  2004年   124篇
  2003年   133篇
  2002年   114篇
  2001年   114篇
  2000年   100篇
  1999年   70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P物质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中枢及外周神经元系统中的11肽。采用有机溶剂分级法提纯鸡脑P物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含量,聚酰胺薄膜层析分析氨基酸组成。结果表明:鸡脑P物质的氨基酸组成和N端氨基酸与资料中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42.
采用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法,以吹扫捕集与溶剂萃取相结合,对机械化大罐发酵工艺生产的鼓山牌福建老酒的挥发性香味成分进行剖析,以初步揭示挥发性香味成分与福建老酒风格相关联的确切成分,进而为完善机械化大罐发酵生产工艺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3.
本文在深入研究、比较爱因斯坦和玻尔科学创新方法及其特点的基础上,揭示了科学创新活动应当遵循的方法论原则,即哲学思想渗透原则、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相结合原则和思想实验与物质实验相结合原则。  相似文献   
44.
Aerosol samples for PM2.5 were collected in Beijing for 38 consecutive days from March to April 2001 using an IMPROVE Sampler. Concentrations of 20 elements in PM2.5 were determined using a PIXE method. Results show that the average mineral dust concentration of PM2.5 was 14.6 Ilg/m3 during the observation period. On the sand-dust event days of March 21 and April 10, dust PM2.5 mass concentrations were 62.4 and 54.1 μg/m^3, respectively.These demonstrate that fine particle pollution by dust event in Beijing was very severe. The enrichment factors of S and Cu reached minimums on the dusty days and were high on the non-dusty days. It is considered that enrichment factors of elements in PM2.5, which are associated with human activities, can probably provide an effective method to distinguish local sources from external sources of dust. Factor analysis on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in PM2.5 shows that sources of crustal matters, anthropogenic emission, and oil combustion contributed to PM2.5 levels in air in the springtime of 2001 in Beijing.  相似文献   
45.
Progress in the study of tectophysicochemistry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ectophysicochemistry is a research area that deals with the interrelations between physical and chemical changes of crustal materials caused by tectonism. A given tectonic force may be resolved into two parts: homogeneous stress and differential stress. Homogeneous stress refers to isotopic pressure, which is superimposed on the original pressure and affects the equilibrium of various chemical reactions. It is also a factor that influences petrogenesis,metallogenesis and metamorphism. Differential stress is commonly produced when external forces act on a given solid body. It may cause deformation of crustal materials and generate various kinds of structural features. Tectophysicochemistry pays special attention to pressure, temperature and other physicochemical conditions produced or induced by tectonism and studies the influences of additional tectonic parameters on various chemical equilibria, so it gradually develops into an independent area of science.  相似文献   
46.
应用全细胞膜片箝技术,在大鼠新鲜分离的背根神经节细胞上观察到:SP对GABA激活电流有调制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多数受检的大鼠背根神经节神经元对SP(28/41,68.5%)和GABA(36/41,88.2%)敏感,100μmol/LSP和100μmol/L GABA激活内向电流的幅值分别为243.8±82.7pA(x±s,n=9)和1.76±0.48nA(x±s,n=13)。GABA与SP激活的内向电流明显不同,前者具有明显的去敏感现象。实验预加SP(0.001~1μmol/L)30s后再加GABA,则GABA激活电流的幅值明显减小,而且GABA激活电流减小的程度与预加SP的浓度呈量效依赖关系。SP主要抑制GABA激活电流的峰电流,对其稳态电流的抑制不明显。预加0.1μmol/L SP之后约4min左右,SP对GA-BA激活电流的抑制效率最大,为49.8±7.2%(x±s,n=7,P≤0.01),而预加SP 12min之后,SP才失去对GABA激活电流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7.
在物质世界的微观和宏观两个领域内,人类在小步地前进着;而在介于它们之间的1—100纳米的世界里,20年前科学家们发现了深藏其中的一些物理和化学上的奇异现象,比如物体的强度、韧性、比热、导电率、扩散率、磁化率等完全不同于我们现有的常识。由这些全新的发现可能导致的全新理论的问世将会给人类带来怎样的影响,会成为一场持续多久的革命呢?请看中国科学院纳米科技项目首席科学家白春礼院士的报告。  相似文献   
48.
《安徽科技》2003,(4):9-9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合肥研究院)是由原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固体物理所及合肥分院等4个法人单位于2001年整合而成,是中国科学院重要的科教基地之一.  相似文献   
49.
超分子科学: 认识物质世界的新层面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张希  沈家骢 《科学通报》2003,48(14):1477-1478
经过近20多年的快速发展, 超分子化学已远远超越了原来有机化学主客体体系的范畴, 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概念和体系: 如分子识别、分子自组装、超分子器件、超分子材料等, 构成了化学大家族中一个颇具魅力的新学科[1,2]. 同时, 超分子的思想使得人们重新审视许多传统的但仍具很大挑战的已有学科分支, 如配位化学、液晶化学、包合物化学等, 并给它们带来了新的研究空间. 超分子化学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它处于化学、生物和物理学的交界处, 体现在这些学科从不同角度揭示分子组装的推动力及调控规律. 在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中, 超分子化学已发展成了超分子科学, 被认为是21世纪新概念和高技术的一个重要源头[3].  相似文献   
50.
晓夫 《科学之友》2003,(6):26-26
如果有一天,当你正在餐馆里津津有味地品尝牛排的时候,有人突然告诉你这块肉是科学家在实验室里“种”出来的,你会有何感想? 在不久的将来,科学家利用高科技“培养”出的肉会同天然肉一样美味、富有营养。目前,一些细胞工程学家正在进行有关人造肉的研究。该项研究的最初目的是为那些进行长期星际旅行——如火星探索的宇航员们提供食用肉的来源,但专家指出,一旦研究获得成功,它也会让普通消费者受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