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2篇
系统科学   28篇
丛书文集   76篇
教育与普及   28篇
理论与方法论   25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241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79篇
  2014年   139篇
  2013年   118篇
  2012年   177篇
  2011年   163篇
  2010年   164篇
  2009年   139篇
  2008年   125篇
  2007年   96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85篇
  2004年   91篇
  2003年   126篇
  2002年   96篇
  2001年   105篇
  2000年   82篇
  1999年   91篇
  1998年   86篇
  1997年   63篇
  1996年   70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4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31.
本文主要分析了传统测卡点方法误差大的原因,以及相关研究思想和解决方法。并对新测量卡点方法步骤进行详解。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32.
低渗透油田资源丰富,分布广,而流体渗透能力差,产量低。能源需求的增加和勘探技术的发展,低渗透油田的作用日益明显。采取好的措施,通过压裂工艺改善地层渗透性,增强油层近井地带的渗流能力,进而提高油田的产油数量,提高低渗透油田的开发效果,成了油田重要的发展方向。低渗透油田通过重复压裂改造技术能提高油田的采收率和单井的产量。  相似文献   
933.
海上油田实施化学驱高效开发新模式,受制于大井距、多层段、强非均质性以及海上平台寿命有限等因素,使得传统聚合物驱方案设计适应性较差且调整余地较小,如何解决这些难题进而科学地对聚合物注入方案进行设计、优化和控制成为新模式在海上油田进一步推广的关键。重点对聚合物驱见效阶段的见效机理及强化见效控制对策进行研究,通过核磁共振实验分析聚合物驱见效阶段不同级别孔隙的动用状况,从微观角度揭示聚合物驱见效机理,并基于数值模拟和代理模型对见效阶段注入浓度优化控制方法展开研究。结果表明:(1)注入聚合物溶液体系的适应性在见效阶段体现为体系的微观流度比改善能力对不同级别孔隙不同油水分布状况的匹配性;(2)对于见效阶段而言,优化目标实际上是加强动用均衡性,强化见效,使在后期更加难以动用的小孔隙在见效阶段得到有效动用;(3)在代理模型思想指导下,建立了注入浓度与强化见效主控因素之间的响应面决策模型,可以快速、有效指导聚合物驱全过程注入参数方案设计。  相似文献   
934.
研究了油田废水的来源和水质特征,提出1种热法处理油田废水,即热泵蒸发浓缩法.构建热泵蒸发浓缩系统的物理模型,根据物理模型,依据质量和能量守恒原理进行恒算,分析油田废水浓缩倍数、油田废水入口温度和油田废水中油类质量含量的因素对热泵系统总耗电能的影响,为节能减排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35.
数字油田展示了油气田开发将进入自动化、智能化、实时化、可视化的闭环新阶段.该文对数字油田的数据库建设的特点进行概述,并重点对油田数据库的设计思路和关键技术进行了介绍,最后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36.
海上S油田注水开发后期储层物性变化规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注水开发是提高油田开发效果的主要措施,长期注水对储层物性有较大影响。采用室内实验,测井参数解释及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对渤海S油田的孔隙度、渗透率以及原油的黏度3种主要物性参数进行分析,总结出了注水开发前后储层物性的变化规律。研究认为:经过长期水驱后,油田的平均孔隙半径、平均孔隙度和渗透率整体都有所增加,但表现出两种相反的变化趋势:高渗透储层渗透率增加,大孔隙的数量逐渐增多;低渗透储层孔隙度、渗透率减小。储层这两种相反的变化趋势导致储层非均质性更加严重,储层层间矛盾日益突出。油田原油性质表现出黏度增加,胶质和沥青质含量上升等变差的趋势。通过采取分层酸化、分层调剖以及优化注水的措施,油田取得了较好的增油效果。  相似文献   
937.
针对油田开发指标预测问题,提出将灰色神经网络(GNN)与改进粒子群算法(IPSO)相结合的组合预测模型(IPSOGNN),通过IPSO对GNN的a、u参数进行优化,改善了GNN的不足,有效地保证了预测精度。以油田开发指标中的含水率作预测算例,仿真结果表明:此模型的预测精度高于灰色预测模型、灰色神经网络以及BP神经网络模型,同时也表明了此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938.
针对新北油田垦东区块气井管柱积液严重、排液措施效果不理想、气井严重出水的问题对气井出水进行选择性封堵研究。针对气藏不同水侵类型选用冻胶堵边水、泡沫冻胶隔板堵底水,利用"选择性注入工艺+N2打通道技术"达到选择性堵水的目的。室内优选冻胶配方为0.4%聚合物+0.3%交联剂,评价岩心封堵率大于97%;实验室通过"气驱(测渗透率)-冻胶(注入冻胶封堵)-气驱(测渗透率)"方法评价氮气疏通气体渗流通道效果,疏通后冻胶对气相封堵率小于30%,岩心的渗透率逐渐恢复。在新北油田KD481B-9井进行矿场试验,验证了气井选择性堵水技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39.
渤海海域埕岛油田新近系油气差异聚集主控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渤海海域埕岛油田新近系油气资源丰富,但分布极不均匀。充足的油源是油气聚集的前提;宏观上,构造背景和距生烃中心距离决定油气聚集的区带,断层的活动性、断距和盖层厚度的关系决定油气聚集的最浅层系,储盖组合决定油气富集的层系;微观上,砂体展布控制油气的分布。划分有利区带、确定有利层系、寻找有利井位是(低)凸起带及周缘地区新近系油气勘探的有效步骤。  相似文献   
940.
 大庆萨尔图油田北部萨尔图油层组是重要的含油层段。以前一直认为萨一油层组是三角洲外前缘亚相,发育大面积的席状砂,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不发育。随着勘探开发的深入和井网的加密,本文根据岩心、测井曲线等特征认为,萨一油层组具有明显水下分流河道特征,为三角洲内前缘亚相;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席状砂间微相、席内缘微相、席外缘微相。水下分流河道微相是区分三角洲内、外前缘亚相的重要标志,本文通过分析研究区沉积特征,建立测井相模式,给出了萨一油层组平面微相中典型水下分流河道的特征。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与外前缘席状砂在砂体形态、规模、分布面积、连续状况及储油物性等方面具有非常大的差别,在开发方案及开发效果上具有不同特征。这一认识上的转变将为萨一油层组的开发提供重要的地质依据,为油田剩余油评价提供一个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