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4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综合类   2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2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中国的文字是世界上最美的文字,用它写作的诗是世界上最美的诗。汉字具有生动的形象、丰富的意蕴、悦耳的音律、顿错的声调,它们巧妙地组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精巧玲珑,朗朗上口、富于表现力而又回味无穷的诗歌样式,这就是古往今来最受欢迎的“绝句”。  相似文献   
22.
李白的绝句《独坐敬亭山》,描述了他一段流动的情感。两个具有特殊含义的意象:“众鸟”与“孤云”,现而继逝,将诗人的情感逐步推向孤独,最终与敬亭山的默然对视,使其孤独情绪明朗化,并达到了最高潮。梳理诗人的情感流程,将有利于对诗美的把握。  相似文献   
23.
24.
仇兆鳌注释杜诗,尤关注诗体之发展变化,其对绝句的艺术认知较之于明人有很大发展。元明时期,由于拘于绝句"截律"说,对绝句格律要求甚严,仇兆鳌则认为绝句源于汉魏古诗,声律不必绝对化;但亦认同律变之绝句,并为律变绝句命名;他一反前人对杜甫绝句的否定,从文学发展史角度肯定了杜甫改变绝句风范的尝试。  相似文献   
25.
夏承焘《瞿髯论词绝句》以传统的以诗论词的形式,评骘词人之创作,实可视为一部论述自唐代敦煌词到晚清词之源流正变的简明词史。从中也可窥见夏氏作为词史研究者与词人的词学观。夏氏以敦煌曲子词为词的起源,强调词的民间起源;同时将词与国风的传统连接起来,明确地体现出诗词一脉的词学观。在词的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上,也更强调前者,认为对词作之高下的评判,当以反映社会生活之深度和广度为标准,并以此来贯穿整个词史。这一观念,就词学史而言,体现出一种革命性。实际上是沿着常州词派推尊词体的思路,但持论更加谨慎有据,且主要着眼于内容和境界,不同于常州派主要着眼于兴寄的表现方法上。  相似文献   
26.
绝句是中国古代诗歌凝练的表现形式。在绝句的英译过程中,由于中英诗歌的语篇特点不同,原诗与译文在诗意上会有不同程度的出入。原文与译文应被视为不同的语篇,从语篇照应、语篇的指向性和概念功能对其进行分析,通过比较得出绝句的语篇特点:(1)绝句中经常使用省略形式,以读者的联想来贯通诗意。(2)绝句的语篇指向性比其英译本要模糊。(3)绝句用简洁明了的诗句来表达复杂的概念功能。  相似文献   
27.
杜甫著名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是传诵千古的诗篇.历来有不少读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于这首诗给予多种多样的鉴赏和感受.笔者从诗歌描写的4幅画图中看出了这首诗的4句话实际是写了一年四季的蜀地风景,从而表达了作者杜甫对大自然和现实生活由衷的热爱和喜悦之情.  相似文献   
28.
笔者结合李白、王之焕、贺知章的三首绝句,探究了绝句要有深层意蕴,诗人必须注意以下三点:首先,诗人必须选择取意蕴丰富的意象;其次,诗人要艺术化地深化和开拓表层意象;再次,诗人必须在表层意象和深层意蕴互为表里的和谐中,启迪读者的艺术想象力.从艺术哲学的角度思考:表层意象和深层意蕴是相互依存的.让表层意象更有情趣,深层意蕴更有内含,也是千百年来伟大诗人的共同追求.  相似文献   
29.
词学研究是陈澧学术研究中很小的一部分.不过,凭借深厚的学养以及执着的学人秉性,陈澧在词学研究领域仍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这些成果主要体现在词体研究和词学批评两个方面.陈澧的词学研究在近世广东词学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