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0篇
系统科学   6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与方法论   22篇
综合类   35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51.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石,也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哲学基础、基本前提和可靠保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反对各种唯心论和形式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52.
本文分析哲学意义上价值与事实之间的关系以及由其演变的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论述了这一研究分析方法在政治学上与经济学上的应用,指出学科之间的联系,试图拓宽学术研究的视野。  相似文献   
53.
经验、理论与整体主义--兼与柯志阳先生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劲松 《自然辩证法通讯》2003,25(5):102-106,101
本文通过对“反经验主义悖论”的分析,指出经验与理论都是认识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经验是可错的,具有社会性。无论是经验还是理论,都不具有独立自足的地位,都无法充当认识活动的牢固基础。理论在认识活动中可以促进经验的产生,帮助塑造经验以及对经验进行解释,基础主义应该为整体主义所取代。  相似文献   
54.
艺术因其集中地折射了人类生命活动的特征而具有本体论的内涵 ,对艺术的本体论研究是艺术研究的首要课题。艺术的本体论研究 ,是从人类存在的终极意义探讨艺术活动的意义。具体说来 ,有两个方面 ,一是考察艺术活动的本体意义 ,即艺术何以为人所需 ,是否是人类生命存在的展开 ,是否是人类生命的必然活动等 ;一是考察艺术活动的根本特征 ,艺术的特征性何在 ,怎样显示本体存在等问题。人是二重性的存在 ,一方面是感性的、受动性的 ,一方面是精神性的、能动的。艺术形象既是客体对象的再现 ,也是主体欲望的外射 ,并借这种外射实现主体的自我同一性 ,得到代偿性满足 ,缓解日常现实的紧张感 ,使机体得到积极的休息。更重要的是 ,艺术是人类理想性、超越性在现实里的表现 ,艺术是对现实的批判 ,它克服了现实认识和现实价值的局限 ,使人获得自由的意识 ,通过对现实人生缺陷的解释和现实世界的批判 ,使人产生对现实人生的批判意识 ,引导人们追求更加美好的人生。这便是艺术作为人类不可或缺的生命活动方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5.
《科学大观园》2011,(5):44-46
如果我们认识到别人是会成长、变化的,那么我们就会容忍别人的变化,并且容忍我们与他们之间关系的改变。障碍1:先入为主先入为主是我们经验主义的产物。事先假定我们相亲相爱的人在某种情况下会有什么反应,然后在这种假定的基础上自己再采取相应的行动,是一种很省事的方法。你是否对某人说过这样的话"我没告诉你是怕你知道后会烦心"?结果你会惊讶地发现正因为你的这番好意并经常这样做,  相似文献   
56.
本文对英美科学哲学中的以南茜.卡特赖特为代表的史坦福学派新经验主义(斯坦福学派是一个强调从哲学上来研究实际的科学实践,否定科学统一或科学整合可能性的新经验主义的松散联盟,成员包括John Dupré,Ian Hacking(哈金),Margaret Morrison(莫里森),Peter Galison(艾莉森)和Nancy Cartwright等人,其中以南茜的观点最为激进。Nancy Cartwright(1944-)伦敦经济学院哲学系教授,前任美国科学哲学学会主席。英国科学院院士。曾经任教于许多大学包括美国斯坦福大学。)提出批评、剖析和讨论,认为南茜否定基本物理定律的普遍性的观点以及她的"斑杂破碎的世界"是对一般科学方法论和系统科学方法论的一种颠覆性的论证。清华大学吴彤教授根据新经验主义提出的《破碎的系统观》是我国系统哲学的一种新见解,也是很有启发性和颠覆性的,无论你赞成还是反对面对,都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讨论。本文认为系统科学的发展实际上已经正面解决了"南茜的质疑"。系统科学哲学研究的关键问题在于采取跨学科研究方法,具体地研究不同类型的系统。当今的主攻方向是要研究复杂系统的普遍规律及其突现行为,并用于解决我国开放改革遇到的各种全局性和局域性问题。世界是有系统的和有规律性的而不是斑杂破碎和无规的。  相似文献   
57.
要科学地对待科学理论,必须坚持把科学理论的一般性与实践的具体性相结合,必须完整地、全面地理解科学理论,必须具体地、历史地理解科学理论,必须用发展的观点看待科学理论.  相似文献   
58.
马克思的研究方法,经历了两次重大的历史转向。第一次历史转向,是从推崇思辨哲学转变到摒弃哲学思辨,倡导实证的方法。其内在逻辑规定于马克思的研究对象、任务、习惯和费尔巴哈、英国经验主义的影响,其渊源主要来自于黑格尔、费尔巴哈、圣西门等的实证方法的思想,与孔德的实证主义无直接渊源关系。第二次历史转向,由批判断粗浅的经验主义始,创立了实证辩证法。第二次转向主要不是由于外在的推动,而是马克思长期的经济学研究的合乎逻辑的结果。西方主流科学方法论思想从孔德到波普的100多年发展历程,基本上在马克思一生研究方法的两次转向中得到浓缩的体现。马克思是超越自己时代的大哲学家。  相似文献   
59.
在新实在论和宋明理学的双重影响下,"新理学"形而上学体系的建立已经具备了一种高度的方法论自觉,此时的冯友兰不仅用清晰的逻辑分析方法重新梳理了中国传统哲学的概念,而且运用"正的方法"和"负的方法"、直觉体悟和理智直观来重建形而上学。但是,"负的方法"的引入,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新理学"的内在紧张,单纯的"负的方法"之所得,并未避免用"正的方法"建构形上学所遭遇的悖论,理性的逻辑方法如何与直觉相结合,还是一个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60.
自休谟以来,归纳问题一直是困扰西方经验主义科学家和哲学家的难题。德国哲学家莱欣巴哈在分析休谟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归纳问题的新的解决方案-概率论的归纳逻辑,对现代归纳逻辑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但由于缺乏辩证思维,他并没有真正解决归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