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5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3篇
丛书文集   23篇
教育与普及   21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现状及发展   5篇
综合类   73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收集了国内两个地区(上海和杭州湾)以及美国和日本一些地区软粘土的勘察数据,对原位十字板试验(FVT)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UCT)这两种试验所测得的灵敏度和强度进行了详细的对比与分析,并对重塑方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发现这些地区普遍存在FVT试验得到的灵敏度要明显小于UCT试验结果,会严重低估软粘土的灵敏度;而原状土强度和重塑土强度均要大于UCT试验结果,重塑土强度尤其明显.其中重塑方式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研究还发现FVT试验得到的重塑土强度、灵敏度与土的液性指数的相关性随着液性指数的增大而明显变差,与一些广泛使用的经验关系也差别较大.这些结果应该引起工程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2.
为探讨自然崩落法放矿过程中废石细颗粒的渗移规律及诱因,利用离散元软件EDEM分别从粗细颗粒数量比、直径比及矿岩含水率三个方面对细颗粒的渗移过程进行模拟,并设置标志颗粒对不同区域的相邻粗细颗粒进行跟踪。研究结果表明:放矿提前贫化率随粗细颗粒数量比的增大不断降低;废石细颗粒渗移速率随粗细颗粒直径比的增大而增大,且受含水率影响显著;相邻位置的细颗粒的渗移速度大于粗颗粒的下降速度。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讨矿石损失贫化、确定采场结构参数及优化放矿管理制度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03.
地层与泥浆组成体系的扩散吸附常数及井眼围岩吸附水增量分布是水敏性泥岩地层井壁稳定性研究所需的重要参数,其影响因素相当复杂,很难通过室内简单实验进行测定。本文从室内长岩心岩电流动实验出发,对利用测井参数确定扩散吸附常数及井眼围岩吸附水增量分布的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对静滤失状态下侵入方向电阻率剖面的定量分析,可以使扩散吸附常数及井眼围岩吸附水增量分布得到唯一确定。而且该方法较之目前所见方法简单且容易操作。  相似文献   
104.
中国煤山剖面事件界线层粘土中石膏化生物化石碎屑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煤山剖面第25层亦即俗称的“白粘土”层代表着曾发生在二叠纪与三叠纪(P/T)地史转折期(约2.5亿年前)的灾变事件地层记录。继发现“白粘土”中存在自形晶石膏之后,这里新发现其中保存有石膏化生物化石碎屑。中子活化分析显示,白粘土中的石膏化生物化石碎屑与自形晶石膏乃至与白粘土本身具有基本相同的稀土分布模式,指示了三在相同或极其相似环境中同期或准同期形成。联系“白粘土”呈天然强酸性的事实,提出了酸性硫酸盐化学置换碳酸盐导致生物化石碎屑石膏化的成因机制。石膏化生物化石碎屑的发现,为P/T转折期的海洋曾出现严重酸性化事件提供了新证据;且为解读P/T生物大灭绝现象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105.
古生物学家和生物地层学家经长期研究认为,显生宙以来的地球生物演化进程中曾在2.5亿年前,亦即,在对应于二叠系/三叠系(P/T)界线的年代附近,发生过全球性最为严重的一次生物大灭绝。中国煤山剖面是目前唯一被确定的全球P/T标准层型界线与点的剖面,俗称“金钉子”。因此,关于该剖面的事件界线层的地球化学研究具有典型意义,对理解P/T转折期发生的灾变事件和环境变化具有全局性的科学价值。沿着曾间接提出的:P/T转折期可能的全球酸雨事件的传统思路和全球海洋酸性化事件的新思路,实验证实:煤山剖面P/T界线粘土层的潮湿白粘土呈强酸性,校正酸度值达到pH0.80~1.32。这一发现向寻找:P/T转折期全球海洋酸性化的直接证据迈进了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106.
李枫 《黑河科技》1999,(4):13-14,
本文对北黑铁路196公里和278公里黄褐色粘土裂隙粘土的形成机制和裂隙粘土路堑边坡失稳、滑坍甚至滑坡的原因,从理论到实践地作了精避分析与论述;并对路坡、坝坡、堑坡及渠坡等土方施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7.
粘性土的渗透规律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渗透系数是土的重要参数之一。本文结合实际工程,研究了不同取样方式、试验手段和计算方法对粘土和粉质粘土渗透系数取值的影响程度,以及不同负压条件下原状土和击实土渗透系数的变化规律,为准确评价水库蓄水后库区、坝基渗漏情况提供了依据。最后通过对比2种土料按不同比例混合后的试验结果,认为粘土和粉质粘土以3:7比例混合后,力学性能稳定,而渗透系数有很大降低,是良好的筑坝材料。  相似文献   
108.
为处理水体铅污染,在钠型蒙脱石层间域内表面接枝嵌入巯基乙基硅烷,在一定覆盖度条件下,对改性粘土的结构及铅吸附性能作了初步表征。实验结果表明,改性蒙脱石粘土对中性水体中铅的饱合吸附量为138.16mg/g。  相似文献   
109.
采用 Ga3 + 在土层中形成〔 Ga13〕7 + 交联制得有序性和热稳定性较好的交联粘土本工作成功地用〔 Ga13〕7 + 交联天然临安土、人工合成皂石及人工合成镓皂石,并制得全镓层柱型类分子筛经 X R D 表征了样品的晶相,元素分析确定了样品的化学组成与结构式 N H3 - T P D 及 Py - I R 结果表明,交联合成土的酸量高于交联天然土;样品均含有 B 酸和 L 酸中心,且表面 L 酸所占的份额大催化活性测试结果表明,交联合成土的活性高于天然土,且全镓样品的异构选择性高  相似文献   
110.
通过对强夯法加固机理的分析,得出了非饱和粗颗粒土与饱和细颗粒土的不同加固机理.还就强夯应用中几个重要施工参数如单击能、最佳夯击能、夯点间距和时间间隔等的计算方法进行了讨论,并给出了相应的选取原则和公式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