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2篇
丛书文集   12篇
教育与普及   25篇
理论与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115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41.
以几种新型细胞质雄性不育型小麦为材料,对分蘖期小麦叶片中的依赖钙/钙调素的蛋白激酶(Ca∧2 /CaM-PK)的SDS-PAGE电泳图谱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不育系与保持系的蛋白激酶酶带之间存在差别,并且不育系之间也有差别,说明不育细胞质对核基因的表达也有影响,这可能与雄性不育有关,而且不育材料中存在潜在优势,可用于选育具有更强优势组合的核质杂种。  相似文献   
42.
交叉适应中水稻幼苗根系质膜ATP酶活力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幼苗经干旱预处理10h后,提高了抗100mmol/LNaCl胁迫的celt。50mmol/LNaCl预处理24h后,其抗旱性比对照提高,这说明水稻幼苗具有交叉适应能力。在这种交叉适应中,根细胞质膜ATP酶活力明显比对照提高。质膜ATP酶活力的增加可能是交叉适应中一个重要的调节因子。  相似文献   
43.
中国水仙的胚胎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水仙(Narcissustazetta var.chinensis)只开花不结实.以鳞茎球营养繁殖.在花芽发育过程中.减数分裂前的小孢子母细胞发育未显示异常.但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许多细胞中显示出了异常的落后染色体现象.小孢子四分体主要呈左右对称型。细胞质分裂为连续型.四分体时期后。大部分小孢子呈空瘪状态。少部分小孢子含有染色较深的细胞质.约27%的花粉可发育成比较正常的二胞花粉.离体萌发实验中,有极少数花粉可萌发出花粉管。但在授粉的花柱柱头上未观察到花粉管.雌蕊由三心皮构成3室子房.中轴胎座.其上着生了上60~90个胚珠.胚珠倒生.双珠被,薄珠心.胚囊发生属于单孢子型,但大多数胚囊发育中途失败。只有约4%的胚囊可发育成7胞8核的蓼型胚囊.中国水仙雌、雄配子体发育异常和花粉在柱头上不能萌发是它只开花不结实的两个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44.
采用比较蛋白质组学方法研究了过表达p38信号通路激酶p38β对人类肿瘤细胞293T细胞蛋白质表达的影响.利用双向电泳和质谱技术分离鉴定了13个差异表达蛋白质.这些差异蛋白的分布从细胞质膜到核.其功能涉及核酸、蛋白质、糖脂类分子的转录、合成和成熟.细胞物质跨膜运输.细胞周期调控以及细胞防御等.献分析并没有发现上述鉴定的差异表达蛋白是p38β激酶现有直接底物的证据。提示其可能为新的p38β激酶相关蛋白.这些结果表明.比较蛋白质组学方法是寻找激酶新靶标的一种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45.
文章报道了赖草(Leymusscaline)花粉母细胞(PMC)的细胞融合现象。结果表明,细胞融合主要发生在间期、终变期。间期发生细胞融合主要是细胞质转移,因此不会产生明显的遗传学效应。终变期细胞融合主要是染色体的迁移,其细胞遗传学效应主要是造成供体和受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变化,从而产生了非整倍体配子。文章还对细胞融合产生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6.
水稻马协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线粒体体外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新选育出的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马协A及其相应保持系协青早(简称马协B)为材料,分别从它们黄化苗中提取线粒体.一方面于体外测定线粒体能量代谢谱,进行热化学分析,得到一系列热力学参数和动力学参数,建立起反映线粒体体外能量代谢模式的热动力学方程.通过对不育系和保持系的比较发现,不育系线粒体在能量释放大小、代谢时间、能量代谢阶段的复杂性上明显低于保持系,从而得出不育系线粒体能量代谢水平低,造成供能匮乏从而导致不育;同时进行线粒体DSC(差示扫描量热法)分析,发现不育系能量代谢的释活能(E)、释活指数(n)明显比相应保持系高,从而可得出,不育系能量代谢水平低,形成原因可能是不育系线粒体中参与能量代谢的酶系统活性较低.  相似文献   
47.
棉花胞质雄性不育育性恢复基因的RAPD-PCR标记筛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郭旺珍 《科学通报》1997,42(24):2645-2647
棉花具有十分明显的杂种优势,利用棉花杂种优势已成为一种提高产量、品质和抗病性的有效途径。目前国内外都十分关注棉花胞质雄性不育系的研究和利用。60年代以来,Meyer等人先后培育了具有异常棉(G.anomalum)、亚洲棉(G.arboreum)、哈克尼西棉(G.harknessii)胞质雄性不育系,并实现了三系配套。印度用哈克尼西棉胞质不育系筛选出杂种棉组合MECH4在生产上利用。最近Stewart(1992),贾占昌(1990),周世象(1992,私人通讯)也分别选育出了三裂棉(G,trilobum)、陆地棉、海岛棉(G.barbadense)胞质不育系。它们的利用价值尚待进一步研究。南京农业大学棉花遗传育种室对我国现有的3种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进行了多学科的理论研究。鉴于目前国内外现有的不育系、恢复系的产量都比较低,不易选育出高产的胞质雄性不育杂种棉这一现状,从90年代初也开始了大规模的不育系、恢复系回交转育工作。为了提高恢复系选育的效率,更是为了筛选步移克隆Rf基因分子探针,我们开展了我国棉花104-7A胞质雄性不育育性恢复基因RAPD-PCR标记的筛选研究。本文是棉花重要农艺性状分子标记(RFLP或RAPD-PCR)筛选成功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48.
为研究红莲型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的分子基础,我们提取纯化了红莲型水稻丛广41A和丛广41B的线粒体DNA,采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方法比较了红莲型不育系和保持系线粒体DNA酶切图谱,发现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部分支持了细胞质雄性不育与线粒体DNA有关的结论。  相似文献   
49.
用热酚法抽提苏铁(Cycas revoluta)树叶细胞质的总RNA,经10%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得到5S rRNA。用核糖核酸酶和化学降解凝胶直读法测定出5S rRNA 的一级结构由121个核苷酸组成,且3′一端有连续三个尿苷酸。并具有真核生物5S rRNA的一般结构特征。按真核生物5S rRNA的二级结构模型,构建了苏铁树叶细胞质5S rRNA的二级结构。  相似文献   
50.
人工克隆是一种复制遗传学上特征相同动物的新方法,它不仅较现行方法耗资低廉和简便易行,而且效率和效果更好。 人工克隆技术能够使克隆技术加速进入农业及养殖业,目的在于复制最优良产奶和产肉动物品种。南非自然资源保护学家不久将利用该技术克隆濒危物种。这项技术是由丹麦农业科学研究所加伯尔·瓦耶特(Gabor Vajta)和澳大利亚创新奶产品合作研究中心项目负责人伊恩·刘易斯(Ian Lewis)联合开发的。 美国威斯康星州克隆牛公司Infigen前总裁迈克尔·毕晓普(Michael Bishop)说:“这是朝克隆全过程自动化迈进的重大步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