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40篇
  免费   176篇
  国内免费   416篇
系统科学   37篇
丛书文集   172篇
教育与普及   963篇
理论与方法论   151篇
现状及发展   72篇
综合类   5937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98篇
  2022年   87篇
  2021年   107篇
  2020年   83篇
  2019年   110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93篇
  2015年   166篇
  2014年   397篇
  2013年   273篇
  2012年   295篇
  2011年   337篇
  2010年   309篇
  2009年   385篇
  2008年   448篇
  2007年   408篇
  2006年   313篇
  2005年   380篇
  2004年   297篇
  2003年   294篇
  2002年   269篇
  2001年   282篇
  2000年   269篇
  1999年   228篇
  1998年   208篇
  1997年   163篇
  1996年   174篇
  1995年   113篇
  1994年   138篇
  1993年   100篇
  1992年   88篇
  1991年   84篇
  1990年   62篇
  1989年   85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用吸附法从珠孢白僵菌的代谢产物中提取毒素,并将毒素作用于草地夜蛾体外培养细胞,以研究球孢白僵菌的昆虫致病机理,同功酶特异性染色结果表明,细胞中毒后,细胞内的乳酸胶氢酶,苹果酸脱氢酶,酯酶等同功酶在种类和含量上有所减少。并发现其细胞代谢紊乱,当毒素质量浓度在0-500mg.L^-1时,培养液中的葡萄糖和蛋白的质量浓度随细胞中毒加深而升高。  相似文献   
132.
报告46份AFP粪便标本用Lα、RD和Hep-2三种细胞作病毒分离,阳性率分别为26.09%、60.87%、43.48%。同步分离出脊灰病毒Ⅰ型3株,Ⅱ型2株,Ⅲ型4株,Ⅰ+Ⅱ型1株,Ⅰ+Ⅲ型1株,混合P2+E1株。脊灰病毒总分离阳性率为28.95%。非脊灰肠道病毒分离阳性率分别为0%、36.96%、23.91%。从6份第1次分离结果阴性的高危病例和高度临床病例粪便标本重新分离出1株Ⅲ型脊灰病毒和3株非脊灰肠道病毒。应用Lα细胞不仅能作型别鉴定,而且能区别脊灰病毒和非脊灰肠道病毒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33.
徐静  梅铭惠 《广西科学》1997,4(4):312-315
近年关于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与肝细胞肝癌(HCC)的研究表明,80%~96%HCC组织中ICAM-1的表达呈阳性,而血清中ICAM-1与组织ICAM-1的表达吻合率为87%,体外实验性证实血清ICAM-1来源于肿瘤细胞表面脱落的ICAM1,由于血清ICAM-1来源及结构的特点,可干扰机体免疫系统对肿瘤的监控,使病情迅速发展;临床上观察到血清ICAM-1水平与HCC病情的恶化程度成正比  相似文献   
134.
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卵子发生的细胞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应用细胞化学方法研究了罗氏沼虾卵子发生过程中主要生物大分子的变化。从卵原细胞到卵母细胞的发育过程中,核酸逐渐分散,蛋白质大量沉积。尽管卵原细胞和卵黄发生前的卵母细胞中,PAS和苏丹黑反应为阴性,但随着卵母细胞被滤泡细胞包围,这两种反应阳性物质在卵母细胞质中大量出现,似乎表明滤泡细胞可以向卵母细胞提供糖类和脂类或能构成糖类、脂类的物质。成熟卵子内含有大量蛋白质、糖类和脂类,为此后的胚胎发育作好了准备。  相似文献   
135.
用透射电镜观察NPTⅡ(新霉索磷酸转穆酶Ⅱ eomycin phosphotransferase Ⅱ)在满江红鱼腥藻染色体gI-LA(谷氨酰氪合成酶基因)位点定点整合后藻细胞内颗粒体的变化.转基因后的满江红鱼腥藻细胞内的代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了快速适应和自我调节这一变化.细胞内的储藏颗粒处在积聚与解积聚的动态转化过程中.通过了解储藏颗粒的结构变化,可为研究转基因藻细胞光合同氮及生理生化的变化提供物质结构方面的信息.  相似文献   
136.
张法浩  邓欣荣  许善锦  王夔 《科学通报》1996,41(14):1323-1326
肌动蛋白(Actin)是细胞骨架蛋白之一.在一定的条件下其球状单体(G-actin)可以聚合为丝状聚合体(F-actin).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及游动性与此特性有关.已经证明一些金属离子(如K~+,Mg~(2+),Ca~(2+))在ATP存在下可引发肌动蛋白的聚合.我们曾报告Fe(Ⅱ)离子可引起体外培养的软骨细胞形态发生明显变化,并伴有细胞功能的变化.用鬼笔环肽标记方法观察到Fe(Ⅱ)作用于细胞骨架,使细胞骨架微丝系统发生了解组与重组.为了进一步研究Fe(Ⅱ)离子与细胞微丝的相互作用,探讨软骨细胞形态与功能之间的关系.本文利用从兔腿肌肉分离纯化的肌动蛋白,研究了Fe(Ⅱ)离子对肌动蛋白聚合过程的影响.1材料和方法1.1试剂三磷酸腺苷(ATP)购自Sigma公司,叠氨化钠(N_aN_3)和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ris)为进口分装试剂;其余均为国产分析纯试剂.1.2肌动蛋白的分离与纯化参照文献[4]方法由兔腿肌肉分离提取丙酮干粉(-15℃可保存数月).取一定量丙酮干粉经离心、盐析及透析等步骤分离并纯化得G-actin.G-actin溶解在缓冲溶液G(2mmol/LTris-HCI,0.2mmol/L ATP,0.5mmol/L二巯基乙醇,1.5mmol/L NaN_3,pH=8.0)中在4℃下放置两周无明显聚合.由紫外分光光度法(A_(290))确定G-actin含量.  相似文献   
137.
崔玉芳 《科学通报》1996,41(16):1509-1512
细胞凋亡(apoptosis)或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是一种具有典型形态学和生化特征的细胞死亡模式。在胚胎发育,T,B细胞成熟和内分泌相关的组织萎缩等生命过程中发生的细胞死亡,就是一种生理性细胞凋亡,以此控制体内细胞数量。辐射和某些抗肿瘤药物等DNA损伤因子,亦能诱发细胞凋亡,并与某些肿瘤相关基因的诱导表达和蛋白稳定性的改变等事件发生相关。P53基因是一种抑癌基因,参与细胞增殖调控,使细胞生长停滞于G_1期。近年发现,P53基因在细胞DNA受损伤后引发的细胞凋亡过程中也起重要作用。不同学者分别报道,电离辐射诱发小鼠胸腺细胞和小肠上皮细胞的凋亡,是依赖于P53基因,包括P53基因表达增加和P53蛋白稳定性增强。在P53基因缺失纯合子小鼠中,电离辐射就不能有效地启动上述组织细胞的凋亡机制。本文利用基因打靶技术产生的P53基因突变小鼠模型,研究不同P53基因状态下,即野生型(P53+/+)、杂合子(P53+/-)和纯合子突变型(P53-/-),电离辐射诱发小鼠骨髓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38.
水稻胚性悬浮细胞的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和可育植株再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君晖  郑泳  严庆丰   《科学通报》1996,41(22):2081-2084
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Cryopreservation by vitrification)是1980年代兴起的一种冷冻保存新技术,它的基本过程是将生物样品用一定配方的玻璃化法保护剂处理后快速投入液氮贮存。描述离体培养物或再生小苗高度含水化时也用“玻璃化”一词,但本文中的“玻璃化”是指一个生物物理学过程——细胞和溶液在快速降温时进入一种均一的无定形态,细胞里的水不转变成冰,而呈超冷液体状态,一种对细胞冷冻损伤最小的状态。为了使细胞呈玻璃化,首先要  相似文献   
139.
发根农杆菌在植物细胞壁上受体位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刚分离的烟草和元麦叶肉原生的南体及用植物细胞壁再生抑制剂处理的上述原质体分别与发根农杆菌共培养,未发现农杆菌的附着;随着原生质体壁再生时间的延长,农杆菌的附着率逐渐的增加;用植物细胞主要组分的水解酶和TritonX-100分别处理3日龄烟草叶肉原生质体后,进行随着菌数的放射性分析,结果表明,细菌对经过胰蛋白酶和TritonX-100处理的细胞的附着率显著下降,TritonX-100提取液中含有糖蛋  相似文献   
140.
玄武湖水、金川河水诱发的蚕豆根尖细胞微核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玄武湖、金川河分别是南京著名的风景地和重要的环城河流,多年来玄武湖、金川河的水质污染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南京市内不少工厂的工业废水及居民的大量生活污水流入其中,特别是有毒物质,包括酚、苯、汞、氰化物、直链烷基苯磺酸钠、有机磷等.这些物质对人体健康的远期效应倍受人们关注.为此对玄武湖水、金川河水引起蚕豆根尖细胞染色体损伤所产生微核的情况进行了研究,就二处水样对生物体的致突变性及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