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5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38篇
丛书文集   11篇
教育与普及   59篇
理论与方法论   13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32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1.
利用半定量RT-PCR与荧光定量PCR手段分析ATP6、tAPX在甘蓝型油菜不育系与恢复系中的基因表达差异.结果表明, ATP6、tAPX在不育系花中的表达量比在恢复系花中的低. 因此,油菜花中ATP6、tAPX基因表达模式具有较强的相似性,再次证实ATP6与tAPX相关.  相似文献   
312.
 为支架磁感应热疗预防和治疗PTCA术后血管再狭窄提供基础研究数据,对临床常用的316L型不锈钢冠脉支架进行磁感应诱导升温,探讨加热对兔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的增殖、迁移、凋亡及周期的影响。将平滑肌细胞置于恒温水浴槽中,待其达到预定温度(43、47℃)后持续10min,观察细胞形态变化,采用MTT法检测加热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VSMC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划痕实验检测加热对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不同温度作用后血管平滑肌细胞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发现,支架在交变磁场下可以升温至热疗所需温度,加热后细胞增殖受到了显著抑制,43℃组细胞存活率为(83.23±2.87)%,47℃组细胞存活率仅为(37.58±0.78)%。细胞的凋亡率显著增加,47℃组细胞凋亡率为(87.37±2.95)%,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极显著差异,而43℃组的凋亡率为(6.00±0.26)%,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细胞周期也受到抑制,被阻滞在S期。加热后随着时间的推移,47℃组细胞的迁移能力受到显著抑制,而加热对43℃组细胞的迁移能力无显著影响。免疫细胞化学检测显示,随着温度的升高,PCNA的表达受到明显抑制。研究表明,临床常用冠脉支架在交变磁场下升温可行。加热显著抑制了细胞的增殖并促进了细胞凋亡,使细胞周期阻滞在S期,且抑制了细胞的迁移。加热能显著抑制细胞PCNA的表达,这些可能是加热抑制细胞增殖和迁移、促进凋亡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13.
从甲基磺酸乙酯(ethylmethane sulfonate,EMS)化学诱变建立的野生型拟南芥(Col-0)突变体文库中筛选到1株突变体.在低温16 ℃时,该突变体的雄性育性与野生型没有显著差异,花粉染色呈现100%可育.随着培养环境温度的升高,突变体花粉育性逐渐下降,因此,该突变体为一温敏雄性不育突变体,并被命名为atms1(ambient temperature-sensory male sterility 1,即环境温度敏感雄性不育1).花药切片结果显示,在23 ℃以下,该突变体花药各个发育时期的形态与野生型花药没有显著的差异;而27 ℃处理1周后的突变体花药呈现多种表型:同一朵花中各个花药的发育时期出现显著分化,花粉母细胞胼胝体单薄,绒毡层发育滞后于同时期的野生型花药.遗传分析确定,atms1的不育表型是由单个隐性核基因控制的.  相似文献   
314.
【目的】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青钱柳(Cyclocarya paliurus)的染色体倍性,为青钱柳种质鉴定及遗传育种研究提供技术支持和基础数据。【方法】以青钱柳叶片为材料,比较了裂解液种类、离心处理和叶片保存方式对倍性检测效果的影响。建立的青钱柳流式细胞分析倍性的方法为:取参照样本和待测样本叶片各0.50~1.00 cm2,加入1 mL的mGb裂解液中快速切碎,过滤后加入20μL的碘化丙啶(PI)染色1 min即可上机检测。利用建立的方法对1 395份青钱柳种质资源的倍性进行检测。【结果】mGb裂解液的裂解效果最好,峰图质量最优。细胞核悬浮液过滤后可无需离心而直接染色并进行测定。4℃冷藏叶片的测定效果最佳,保存时间以7 d为宜。硅胶干燥样本测定效果优于冷冻,硅胶干燥保存时间以150 d为宜。100份试验样本的DNA含量峰值的变异系数(CV)值为2.13%~5.04%,倍性估算值为1.80~2.40的样本判断为二倍体,倍性估算值为3.60~4.20的样本判断为四倍体。倍性估算值为3.00±0.40时,需采用与初判倍性相同的参照样本进行第2次标定。对1 395份青钱柳种...  相似文献   
315.
付国斌 《自然杂志》2018,40(4):265-269
生物学里有很多非常专业的词汇,其中只有为数不多的一些能够进入大众视野,而克隆就是这为数不多中的之一。克隆起源于发育生物学,其发展可以追溯到一个世纪前。文章简单介绍了克隆的含义和百年发展历史中的一些重要突破,并讨论相关的伦理问题及其发展过程对我们的启示,让大家可以对克隆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相似文献   
316.
通过背景纯化与遗传分析,从拟南芥雄性不育突变体中筛选到一株隐性单基因控制的雄性不育株EC2—157.细胞学观察表明,突变体的花药中不形成花粉粒.利用图位克隆的方法对不育基因ms157进行了定位,结果表明ms157位于第四条染色体上分子标记CIW7和T13K14之间285kb的区间内.目前尚未见到该区间雄性不育基因的报道,因此ms157是一个新的雄性不育基因.  相似文献   
317.
茄子雄性不育株和可育株的胞质DNA和核DNA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茄子(Solanum melongenaL)雄性不育株“正兴1号”(S)和可育株(F)的总DNA为模板,对60个随机引物进行了筛选,找到5个其RAPD(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扩增产物在茄子雄性不育系和对照材料间存在稳定差异的引物.将该5个引物同时扩增总DNA、核DNA和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以总DNA为模板时得到多态性片段9个,以核DNA为模板时得到5个,以mtDNA为模板时得到9个.以总DNA为模板时得到的9个扩增片段中,有5个在总DNA和mtDNA中同时出现,而在核中没有出现,即认为来自mtDNA,这5个片段中,有4个来自可育株,1个来自不育株,说明不育株和可育株在mtDNA上存在差异;有4个片段同时出现在以总DNA和核DNA为模板的扩增中,但在以mtDNA为模板的扩增中却没有出现,认为是来自核DNA,这4个片段中,有3个来自不育株,一个来自可育株,说明可育株和不育株在核DNA上也存在差异.结果初步表明:新发现的茄子雄性不育可能是核质相互作用所引起.  相似文献   
318.
采用AL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AL18A及保持系18B和恢复系99AR144-1配置杂交组合,利用得到的F1、F2世代以及测交群体aBC1、bBC1和cBC1,对小麦AL型胞质不育系育性恢复基因的遗传行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99AR144-1对AL18A的育性由2对主效核基因控制,F2代育性分离表现为15∶1,2对基因具重叠累加遗传效应;bBC1群体分离偏离3∶1.由此初步认为,AL型细胞质背景可能影响恢复基因通过雌配子正常传递.  相似文献   
319.
320.
昼/夜24℃/22℃的的温度处理下,小孢子发育正常。29℃/26℃的温度处理下,部分减数分裂出现异常,民子败育主要发生在单核期,开花时镜检为典败。日均温在30℃以上高温条件下,小孢子母细胞发育到中、晚期出现败育、开花时镜检为无花粉型败育,结果表明,小孢子发育的不同时期对温度的敏感性不同,其中减数分裂期对温度最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