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05篇
  免费   220篇
  国内免费   526篇
系统科学   349篇
丛书文集   459篇
教育与普及   317篇
理论与方法论   67篇
现状及发展   38篇
综合类   10421篇
  2024年   58篇
  2023年   216篇
  2022年   160篇
  2021年   222篇
  2020年   178篇
  2019年   225篇
  2018年   122篇
  2017年   199篇
  2016年   240篇
  2015年   304篇
  2014年   568篇
  2013年   494篇
  2012年   574篇
  2011年   685篇
  2010年   605篇
  2009年   721篇
  2008年   743篇
  2007年   725篇
  2006年   556篇
  2005年   475篇
  2004年   471篇
  2003年   431篇
  2002年   364篇
  2001年   328篇
  2000年   259篇
  1999年   225篇
  1998年   187篇
  1997年   153篇
  1996年   159篇
  1995年   150篇
  1994年   138篇
  1993年   116篇
  1992年   141篇
  1991年   127篇
  1990年   100篇
  1989年   89篇
  1988年   66篇
  1987年   43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81.
管线在穿越道路时,通常采用加设套管对穿路管线进行保护,这类穿路的埋地构筑物在地下会受到恒载(覆土荷载)和活载(车辆荷载)的共同作用.该文按埋地构筑物不同的埋设深度,对所受覆土荷载和车辆荷载的应力进行分析和计算,得到埋地构筑物所受的应力合力,绘制出应力随埋设深度变化的曲线图.穿路建构筑物的埋置深度在1~2 m之间受力最小;埋深在0~1 m间,构筑物所受的荷载以车辆荷载为主;埋深大于2 m时,所受荷载以土压力为主;应力曲线图为合理选择套管形式和确定管线埋设深度提供了依据,为相关的设计提供必要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982.
为保证配电网中重要用户不间断供电,两路电源“并路倒闸”操作越来越被广泛使用。介绍了铁路运行规程对各种负荷停电时间的要求,讨论了两路电源合环应满足的技术条件,分析了不满足合环条件下强行合环可能会产生短路故障,造成保护跳闸甚至越级跳闸的严重后果,此外论文还研究了并路倒闸时保护装置设置方案,给出微机保护装置设置检同期时所设置的压差门槛值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对10 kV合环倒路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若采取用户两路电源的变压器低压侧400 V短时并列将会减小对整个供电系统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983.
LNS须家河组二段致密砂岩气藏具有岩性致密、低孔低渗、非均质性强的特点。其砂岩含气储层与页岩夹层的声波传播速度特征相似,常规方法难以有效识别该类含气储层并刻画其平面展布。通过构造及小断层的精细解释确定有利的裂缝发育区,然后在拟声波反演滤除须二段泥质部分的基础上,利用低频增量属性对储层含气性进行检测以降低地震的多解性,在考虑构造裂缝发育程度、流体检测等因素的基础上,确定了研究区须二段有利勘探区域,并建立了有效的储层预测模式,为下一步勘探及井位部署工作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984.
全概率公式和贝叶斯公式是概率论教学的一个重难点,一般的授课方法是直接给出公式内容,对照例题套用公式,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理解不了公式的内涵。笔者结合课堂实践采取一种新的授课方式:结合实例给出应用背景、引导学生理解公式内涵、妙用概率树图法求解公式,以此方法简化了思考过程且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85.
为了探索玄武岩纤维和抗车辙剂复合添加对沥青混合料的增强效果,本文通过室内试验研究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并与单掺一种改性剂的沥青混合料进行对比。试验表明与单掺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相比,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提高320%,冻融劈裂强度比提高5%,疲劳破坏寿命提高14.6%;与单掺抗车辙剂的沥青混合料相比,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低温抗弯拉应变提高53%,冻融劈裂强强度比提高8%,疲劳破坏寿命提高31.5%。玄武岩纤维与抗车辙剂复合改性能明显提升善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  相似文献   
986.
数字信道化技术广泛应用于新一代卫星通信系统的星上处理平台中,而精确重构滤波器组的设计是其中的关键技术。针对现有滤波器设计方法通道数较低,难以满足高分辨率数字信道化器需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频率取样法和最小均方误差逼近的高阶精确重构原型滤波器的设计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频率取样法求解一个近似精确重构原型滤波器;然后在最小均方误差准则下,用一个由两通道无损网格建模的滤波器对该近似精确重构原型滤波器进行最优拟合。数值实验表明,与Parks-Mc Clellan(PM)算法相比,该方法能设计得到更高通道数的滤波器组;并且原理简单,设计复杂度很低。滤波器性能的量化分析结果表明,综合考虑多相分量长度与量化位宽的设计思想,能够平衡实现复杂度与性能指标,对于实际系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87.
玛18井区三叠系百口泉组发育一套近源粗粒碎屑沉积,目前关于该区的沉积相类型仍存在争议,生产矛盾突出。通过岩心观察,结合扫描电镜、岩石薄片、录井、测井及试油等资料对艾湖油田三叠系百口泉组(T1b)沉积相进行研究。研究表明,百口泉组(T1b)发育一套扇三角洲沉积,而非冲积扇沉积,也并非只发育扇三角洲水下沉积部分,可识别出扇三角洲平原、扇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3个亚相以及泥石流、扇面河道等9个微相。其中,牵引流成因的扇面河道和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含油性较好,为有利储层;而泥石流、碎屑流等重力流成因的储层,含油性较差。本次研究将为该区后续的评价、开发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也为邻区甚至国内其他扇三角洲发育区的油气勘探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88.
城口—鄂西海槽周缘长兴组发育了海相碳盐岩生物礁相沉积,但钻井少,总体勘探程度较低。针对奉节地区长兴组地层,以露头、岩心、薄片的详细观察为基础,结合扫描电镜、物性测试等分析手段,对研究区储层发育特征及主控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区长兴组储层岩性以礁白云岩、颗粒白云岩和晶粒白云岩为主;储集空间类型主要以晶间孔、晶间溶孔、超大溶孔以及各种裂缝所组成的以次生孔隙为主的裂缝-孔隙型储层;总体物性较差,属低孔特低渗型储层。该区储层发育受多方面的影响,主要是岩性、沉积相带、相对海平面变化以及成岩作用对储层发育起到主要作用;其中,礁滩相为研究区储层的有利相带,相对海平面下降有利于礁滩储层的发育;同生期大气淡水溶蚀作用为储层形成的首要机制,埋藏期溶蚀作用和白云石化作用对储层的改善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对研究区有利储集区带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989.
井研—犍为地区麦地坪组—筇竹寺组是四川盆地下寒武统页岩气勘探的重要阵地,但沉积特征研究相对薄弱。通过岩心描述和测井资料分析对研究区麦地坪—筇竹寺组进行沉积相特征分析及总结。麦地坪组发育深灰—灰黑色磷质细晶白云岩、灰黑色—黑色含粉砂质页岩与硅质磷块岩互层,硅质结核及水平层理发育,顶部见灰色—深灰色岩屑石英粉砂岩与灰黑色粉砂质泥岩互层,泥岩与粉砂岩突变接触,发育冲刷面、包卷层理、泄水构造以及粉砂岩中的泥粒定向排列,为典型重力流沉积;筇竹寺组发育灰黑色—深灰色页岩、粉砂质页岩与灰色—深灰色钙质细粒岩屑砂岩、灰质粉砂岩、泥质粉砂岩不等厚互层,块状及水平层理,顶部见波状层理和小型交错层理,黄铁矿发育,三叶虫和高肌虫化石发育。建立了2个三叶虫化石带:尖头遵义盘虫(Tsunyidiscus acutus)—阎家寨遵义盘虫(Tsunyidiscus yanjiazhaiensis)带和始莱得利基虫(Eoredlichia)—武定虫属(Wutingaspis)带,以及3个高肌虫化石带:梁山虫(Liangshanella)—小遵义虫(Tsunyiella)化石带、峨眉虫(Emeiella)—粗脊昆明虫[Kunmingella(Validocostatella)fusulus]化石带和朵氏昆明虫(Kunmingella douville)—卵形川滇虫[Chuandianella ovata(Lee)]—简单虫(Mononotella)化石带。研究区受兴凯地裂运动控制,位于坳拉槽西侧缓坡带中,为陆棚相沉积。识别出浅水陆棚、深水陆棚和坳拉槽3个亚相,以及滩坝、砂泥质浅水陆棚、浊积砂、砂泥质深水陆棚、泥质深水陆棚和坳拉槽底共计6个沉积微相。麦地坪组主要发育构造作用下的深水沉积,其顶部发育重力流沉积,富含磷元素,含少量黄铁矿;筇竹寺组发育较稳定构造背景下的陆棚沉积,具有以泥岩沉积为主,磷元素含量低,局部富含黄铁矿等特征。  相似文献   
990.
龙门山甘溪土桥子组发育多套灰岩-泥灰岩韵律层,其地球化学特征对其形成时的古环境、古气候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在对土桥子组最大海泛面之上沉积的一套灰岩-泥灰岩韵律层进行野外详细描述与系统采样的基础上,对其中的37对74层灰岩-泥灰岩韵律层的常量、微量元素进行分析测试与研究。通过古氧相U/Th、古盐度Sr/Ba、古水深Mn O、古气候Sr/Cu等分析,认为该灰岩-泥灰岩韵律层形成于炎热气候下的贫氧海相高水位体系域沉积环境。古气候和差异成岩作用是灰岩-泥灰岩韵律层的主要成因,其中在较大的宏观尺度上古气候的韵律和波动控制着韵律层的古环境和地球化学特征,而在较小的微观尺度上差异成岩作用进一步控制和影响着韵律层地球化学特征的分异性和韵律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