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54篇
  免费   128篇
  国内免费   100篇
系统科学   54篇
丛书文集   169篇
教育与普及   1286篇
理论与方法论   315篇
现状及发展   27篇
综合类   453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116篇
  2014年   351篇
  2013年   318篇
  2012年   381篇
  2011年   448篇
  2010年   380篇
  2009年   485篇
  2008年   455篇
  2007年   367篇
  2006年   295篇
  2005年   313篇
  2004年   264篇
  2003年   335篇
  2002年   191篇
  2001年   162篇
  2000年   195篇
  1999年   98篇
  1998年   114篇
  1997年   110篇
  1996年   89篇
  1995年   92篇
  1994年   90篇
  1993年   75篇
  1992年   62篇
  1991年   58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21.
摘要: 通过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动物从业人员现状调查,分析实验动物从业人员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建立和完善适合本中心实验动物从业人员岗位培训机制。重视从业人员上岗培训和人才队伍的建设,提高实验动物人才队伍专业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促进实验动物工作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922.
摘要: 目的 分别调查昆明市三家单位提供的共 90 只实验用 ICR 小鼠和 45 只实验用豚鼠的体内、外寄生虫感染 情况,以及小鼠及豚鼠仙台病毒(SeV)、小鼠肝炎病毒(MHV)、豚鼠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LCMV) 的感染情况, 为实验动物质量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 根据现行国家标准所描述的方法及病毒检测试剂盒说明书的 说明,对昆明市三家单位随机提供的共 90 只 ICR 小鼠和 45 只豚鼠样本,分别进行体内、外寄生虫、小鼠 MHV 及小 鼠 SeV、豚鼠 LCMV 及豚鼠 SeV 的检测。结果 昆明地区实验用小鼠及实验用豚鼠均检出体内、外寄生虫;3 只小 鼠检测出体外寄生虫,检出率为 3. 3% ;20 只小鼠检测出体内寄生虫卵,检出率为 22. 2% ; 4 只豚鼠检测出体外寄 生虫,检出率为 8. 9% ;9 只豚鼠检测出体内寄生虫卵,检出率为 20. 0% ;小鼠 MHV 及 SeV 血清学检测无阳性; 豚 鼠 LCMV、SeV 血清学检测无阳性。结论 实验动物质量监测是实验动物质量控制的有效手段,对医学及生命科学 的研究至关重要,昆明地区实验动物的寄生虫质量控制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923.
摘要: 目的改进实验动物沙门氏菌分离培养方法,建立垫料中沙门氏菌检测方法。方法参考国内外沙门氏菌检测方法,用不同分离培养基对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和变形杆菌进行培养。选用最佳筛选效果培养基对动物肠道和垫料样品进行检测。结果BPW 预增菌、MKTTn 选择性增菌转种XLT4 培养基分离沙门氏菌的效果优于其他培养基,在1015 份动物样品中检测出3 份沙门氏菌阳性,能够检测出垫料中1CFU/g 的沙门氏菌。结论改进的沙门氏菌分离培养方法检出率高于现有国标方法,结果准确,可用于实验动物沙门氏菌及垫料的检测。  相似文献   
924.
摘要: 本文介绍了实验动物标本制作的方法和制作流程,并说明了实验动物标本制作在实验动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25.
《科学大观园》2015,(7):76-77
在绿茵场上,时常有一些动物朋友会出现在镜头里,从大象、秃鹰到鸽子、青蛙等,而像小猫以及小松鼠,更是堪称足球世界的动物明星。就让这些可爱的动物们带您去领略足球场上的奇特风景吧!  相似文献   
926.
水平基因转移现象的发现揭示出生物进化的另一条途径,并引发研究人员对生物进化描述方式进行更多的思考和讨论.目前普遍认为,水平基因转移在原核生物和单细胞真核生物中发生较为频繁,并且是二者进化的重要动力,但在多细胞真核生物中,其发生范围及进化意义尚存争议.本文列举原核生物、单细胞真核生物以及多细胞真核生物3个重要类群(动物、植物、真菌)中已被报道的部分研究实例,分析水平基因转移在这些类群进化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产生的影响.此外,还简要地介绍了目前水平基因转移常用的检测手段、可能的发生机制以及其发生的倾向性,并对未来多细胞真核生物水平基因转移事例的发现作出预测.  相似文献   
927.
冠轮动物(Lophotrochozoa,即Spiralia)几乎涵盖了所有的非蜕皮类原口动物,包括许多不同的动物门类。目前主要分为三个支系,即由软体动物、环节动物、纽形动物、腕足动物、帚虫动物和星虫动物门组成的担轮动物(Trochozoa),由环口动物、内肛动物和苔藓动物门组成的群居虫类(Polyzoa),以及由许多小的动物门类组成的扁形动物(Platyzoa)。最近,寒武纪大爆发期间冠轮动物的形态和系统学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群居动物和扁形动物两大冠轮分支的化石记录几乎仍是空白。最近,西北大学早期生命研究所对新近收集的400多个瘤状杯形虫(Cotyledion tylodes Luo et Hu, 1999)化石进行了重新研究,表明澄江化石库中早期发现的这类疑难类化石可能代表一类具骨骼的干群内肛动物。研究表明这类生物身体呈高足杯形,由杯形萼部和圆柱形的固着柄组成,固着柄的末端具有盘状的吸盘,用以附着在其他生物的外骨骼或身体上。杯体内具有U型的消化道,两端分别洞开于口和肛门,均包围在由一圈可自由伸缩的柔韧触手组成的纤毛环内。然而与现生的假体腔内肛动物相比,瘤状杯形虫个体较大,身体高度可达8~56 mm,身体表面覆盖一层疏松或紧密排列的圆形或椭圆形的骨片。另外,化石观察表明瘤状杯形虫固着柄的中央具有杯体向后延伸的体腔,属于有体腔类动物。因此,现生内肛动物体腔的丧失可能是衍征(apomorphy),其微型的身体以及解剖和体壁的简化可能是动物小型化作用(miniaturization)的结果,或者是现生内肛动物群居附着生活的适应性演化有关。具骨骼干群内肛动物的发现对理解早期冠轮生物的系统演化和相互关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28.
简述了水母的早期化石记录,并根据华南寒武系发现的立方水母干群化石,讨论了祖先型水母的辐射对称、躯体构型、生活史、生活习性,以及外骨骼的形成特征,推测水母类在寒武纪大爆发初期先于两侧对称动物基本完成其高级分类单元的宏演化。寒武纪的水母在生活习性上可以分为底栖固着型和游泳型两种。  相似文献   
929.
北极生物圈     
《知识就是力量》2014,(2):24-25
正在北极地区的最南部,植物作为初级生产者,每年只有不到半年的生长期;向北进入北冰洋腹地的岛屿上,植物的生长期就会短至几天,甚至完全没有,生产者们在这里处于常年"冬眠"的状态。而对于消费者来说,在北极,无论是一级消费者还是高级消费者的种类,都会比地球上其他温暖地区少一到两个数量级。尽管像北极旅鼠这样的种类数量庞大,但其种群生存的稳定性也会因寒冷的气候而大打折扣。在食物链的环节中,生产者和消费者都  相似文献   
930.
<正>随着地球不断变暖,动物保护专家开始担忧一些依赖于寒冷环境的物种,如生活在北美、欧洲和亚洲山地中的鼠兔。不过,在近期一项研究中发现北美鼠兔(又被称为魁鼠兔)或许能在全球变暖中存活下来,因为它们找到了一个非常不寻常的食物来源。这些生活在低海拔区域的鼠兔之所以种群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