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2篇
系统科学   17篇
丛书文集   32篇
教育与普及   9篇
理论与方法论   26篇
现状及发展   4篇
综合类   80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德育,就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鉴于学生的绝大部分时间是学习文化知识,因而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学生不仅对知识接受较好,而日.也能取得更好的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42.
通过教学实践,总结出圆锥曲线中一类最值的求解方法:回归定义.结合问题自身所具有的几何意义,采用化曲(折)线段为直线段的方法,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对称、垂线段、三角形中两边之和大于第三(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等简单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43.
梳理国内外已有相关研究成果,挖掘理性行为理论、计划行为理论及技术接受模型理论内涵,发现:态度与行为的关系是行为意向理论得以发展的理论基础;受研究主体及研究内容的影响,增加调节变量可提高模型的解释力;三个模型之间存在内在逻辑及差异性,在特定研究情境下可进行整合分析。  相似文献   
44.
"语文教改,谨防矫枉过正"。在语文教学改革中关键问题是处理好几个关系:一是接受式学习与探究式学习两者缺一不可;二是正确认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三是切切实实地抓好语文基本功的训练。  相似文献   
45.
梅溪词在清代影响深远,这与浙西词派的推崇及倡导密切相关。清初的时代风尚,使得梅溪词的风格为浙西词人所称赏并接受。由于他们多角度的对其词进行传播。到清中叶,形成了“家白石而户梅溪”的热潮。在清人的词话、词选、论词绝句中,对梅溪词的评价颇高。吏达祖词逐渐成为时人习作的典范。  相似文献   
46.
文学史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在意识形态影响下不断建构的。作为学科的中国文学史具有浓厚的西学背景。西方文论接受史的基本叙事法则是不同时期意识形态影响下的选择性叙事。  相似文献   
47.
陈怀凯 《科技信息》2009,(33):I0193-I0193,I0172
本文首先对接受美学和等效翻译理论进行了分别介绍,然后分析了二者的共同点一对接受者的关注,继而重点阐述了二者的三个方面的本质不同:理论来源的不同,研究范式的不同和意义观的不同,最后得出结论,认为尽管二者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不能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48.
在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常遇到个别学生不服从管理或顶撞教师,教师让他向东,他偏向西,这就是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所谓逆反心理是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是指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因自身固有的思维模式和心理定势在特定教育情景下所产生的与认知信息相对立的并与一般常态教育要求相反的对立情绪和行为意向。它作为一种特殊的心理现象,在不少的中学生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49.
利用舍选法生成随机数的理论基础,借助几何概率描述了舍选法的直观意义,找出改进舍选法的途径,并给出优函数的选择标准,研究了优函数与接受概率的关系;特别讨论了压挤舍选抽样及自适应舍选抽样,并给出压挤函数及包络函数的选择标准,最后结合Matlab与Sas软件运用舍选法生成随机数,讨论了几种特殊密度函数随机数的生成算法,并举例给出了模拟程序。  相似文献   
50.
接受理论强调读者的重要性。编辑是读者群体中特殊的一员,可以说是除作者之外的第一位读者。作者创造出文本之后,需要经过编辑的再加工才能得以最后完成,但编辑不是一般意义上被动的接受,他们要担负着优化、指导作用,所以是一种主动的创造性接受,是在作者基础上的再创造。认识到编辑的创造性作用可以提高编辑的工作积极性,使编辑同作者一样体验到创造的快乐。以往有人已认识到编辑的创造性,为促进对这一问题的深入探讨,笔者学揣浅陋,提出自己的见解,以就教于编辑界同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