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08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75篇
系统科学   53篇
丛书文集   259篇
教育与普及   378篇
理论与方法论   14篇
现状及发展   24篇
综合类   7925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111篇
  2022年   93篇
  2021年   101篇
  2020年   89篇
  2019年   112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83篇
  2016年   109篇
  2015年   167篇
  2014年   306篇
  2013年   324篇
  2012年   511篇
  2011年   747篇
  2010年   841篇
  2009年   979篇
  2008年   1011篇
  2007年   965篇
  2006年   518篇
  2005年   286篇
  2004年   225篇
  2003年   164篇
  2002年   147篇
  2001年   148篇
  2000年   92篇
  1999年   73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本文结合我市目前民用住宅建筑楼板普通出现的结构裂缝,有针对性地提出产生裂缝的成因.通过科学分析采取防止裂缝的具体措施,把裂缝控制在规范之内,确保结构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52.
浅谈混凝土裂缝的防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了各种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及施工预防措施,根据混凝土裂缝治理的原则,提出了一般常用的裂缝治理方法。  相似文献   
153.
混凝土经常出现的裂缝有温度裂缝、干龟裂、干缩裂缝、沉陷裂缝、坍落裂缝。分析了5种裂缝出现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54.
建筑混合结构常见裂缝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混合结构建筑出现裂缝的部位与形状的描述,分析了裂缝产生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技术防治措施。指出墙体裂缝的产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只要采取正确的方法予以防范,就可以保证建筑物的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155.
纤维是化工产品,它是一种以聚丙烯为原料,以独特工艺制造的高强聚丙烯单丝纤维,可以极为有效地控制混凝土(砂浆)塑性收缩、干缩及温度变化等因素引起的微裂纹,防止及抑制裂缝的形成和发展,大大改善混凝土的抗渗性能、抗冲击和抗震能力。  相似文献   
156.
建立无动力弹体的六自由度非线性数学模型,将飞行控制中经典的纵向轨迹控制策略与非线性优化控制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分别设计了考虑和不考虑俯仰角反馈的不同控制方案,获得了2种较为实用有效的纵向轨迹控制结构。设计表明这种非线性优化设计具有较好的轨迹跟踪性能,对投放时机也具有较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57.
结合工程实例,探讨了现浇钢筋混凝土圈过梁收缩裂缝控制问题。分析了裂缝间距与梁配筋率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依据过梁净跨度确定圈梁的最低配筋率以控制裂缝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8.
低渗透油田之所以能够开发,与低渗透油藏中存在的裂缝系统有关,不存在裂缝系统的低渗透油藏一般是不能经济有效地开发的.因此研究裂缝性低渗透油田的开发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针对裂缝性低渗透油藏流体流动的渗流特性,用等效介质理论,建立低渗透裂缝性油藏可动凝胶的油藏数学模型.并结合大庆朝阳沟低渗透裂缝性油藏的油田现场实际,优化出油田现场实施的最佳注入方案.  相似文献   
159.
不均匀沉降的建筑物,其结构的受力方式会发生变化,而结构内力过大将导致建筑物的损坏,故采用结构、基础与地基共同作用的分析方法,针对一栋倾斜的砖混建筑物建立了其三维实体有限元模型,分析建筑物在使用阶段的沉降规律与内力情况.通过与实际观测结果比较,证明该方法能较好表达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情况以及在不均匀沉降情况下结构的应力状态,为非正常状态的结构内力分析提供了一种简便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0.
基于公用管网的垄断特性,分析了纵向一体化与纵向结构分离两种公用管网接入定价类型的特点、适用条件及其在我国的应用,并基于拉姆塞原则,构建了两种类型的接入定价模型,在此基础上,从下游市场势力、禁止基于用户身份的价格歧视及下游用户之间和最终消费者之间的竞争性等方面对接入定价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