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139篇 |
免费 | 524篇 |
国内免费 | 432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8篇 |
丛书文集 | 433篇 |
教育与普及 | 761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137篇 |
现状及发展 | 164篇 |
综合类 | 8592篇 |
出版年
2025年 | 4篇 |
2024年 | 118篇 |
2023年 | 197篇 |
2022年 | 201篇 |
2021年 | 280篇 |
2020年 | 307篇 |
2019年 | 211篇 |
2018年 | 107篇 |
2017年 | 149篇 |
2016年 | 209篇 |
2015年 | 258篇 |
2014年 | 567篇 |
2013年 | 435篇 |
2012年 | 501篇 |
2011年 | 553篇 |
2010年 | 545篇 |
2009年 | 674篇 |
2008年 | 676篇 |
2007年 | 588篇 |
2006年 | 558篇 |
2005年 | 599篇 |
2004年 | 495篇 |
2003年 | 434篇 |
2002年 | 376篇 |
2001年 | 309篇 |
2000年 | 202篇 |
1999年 | 114篇 |
1998年 | 96篇 |
1997年 | 102篇 |
1996年 | 76篇 |
1995年 | 40篇 |
1994年 | 53篇 |
1993年 | 24篇 |
1992年 | 17篇 |
1991年 | 10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71.
纳米碳酸钙材料的工业合成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对目前工业上生产纳米碳酸钙的方法作了较为详细的综述。对一步碳化法、两步碳化法、多段喷雾碳化法、旋转填充床碳化反应器碳化技术制备链形、纺锤形、球形、立方形等不同形状的纳米碳酸钙材料的方法进行了比较和总结。 相似文献
972.
刘景洲 《西安科技学院学报》2002,22(2):220-222,227
以双十六烷基磷酸脂为双亲分子,正十四烷为油相和水相三元体系,形成的微乳胶为磷酸钙盐矿化的“模板”。“模板”调控、诱导矿化,并用EDX,SEM,IR和XRD等手段研究了产物的微观结构和组成。得到了具有纳米结构双十六烷基磷酸脂与羟基磷灰石共同构建的层状、球状产物。制备了具有纳米微观结构的生物活性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974.
随着纳米科技的不断发展,核心功能器件的纳米制造作为相关设计与应用研究的桥梁和基础,其研究价值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聚焦离子束(Focused ion beam,FIB)加工是面向纳米尺度制造的一项重要技术。在概述FIB工作原理的同时,介绍FIB纳米加工方法与关键工艺的发展状况,就溅射产额、再沉积和FIB纳米直写方法等展开讨论。并介绍FIB纳米加工技术在纳米功能器件制造和基础研究等领域的典型应用。对其未来的发展从装备和机理研究的角度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75.
为探讨SnS2纳米片/氧化石墨烯(GO)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活性,采用液相氧化法制备GO,通过一步水热合成法,控制GO的含量和反应时间制备了一系列SnS2/GO复合材料.采用XRD,DRS,TEM,IR表征了制得的催化剂,研究了催化剂在可见光(λ >420 nm)下降解甲基橙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改变GO含量,SnS2六边形结构保持不变,SnS2/GO复合材料比纯的SnS2具有更高的光催化活性.当GO与SnS2质量比为5%,反应36 h催化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976.
采用激光刻蚀法在水溶液中分别制备了金纳米粒子和铜纳米粒子.通过电镜、原子力显微镜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对它们的结构和光学性质进行了表征.将所得纳米粒子沉积在铝片的表面,获得了具有良好拉曼增强效果的金属岛膜.利用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对4-巯基吡啶在金、铜岛膜上的吸附特性进行了对比研究,推测出4-巯基吡啶在金岛膜上采用垂直于表面的吸附取向,在铜岛膜上具有倾斜于表面的吸附取向. 相似文献
977.
为了提高大掺量橡胶颗粒砂浆的力学强度,推进橡胶砂浆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试验采用外掺纳米SiO_2的方法对橡胶砂浆进行改性,研究不同掺量纳米SiO_2对橡胶砂浆的孔隙率、密度、抗压强度与抗折强度以及试块的干缩和自收缩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纳米SiO_2的加入能够有效降低橡胶砂浆孔隙率,提高其密度及抗压强度与抗折强度,但在纳米SiO_2掺量小于3%时,强度提升幅度随纳米SiO_2掺量增加明显增加,在纳米SiO_2掺量大于3%时,其强度增长幅度变缓。橡胶等体积替代30%砂的条件下,纳米SiO_2最佳掺量为水泥质量的3%;纳米SiO_2在提高橡胶砂浆抗压与抗折强度的同时也加大了试块的收缩,增大了砂浆的开裂风险,故在今后的研究中仍需进一步综合考量。 相似文献
978.
979.
对ZnO微纳米球从分散性和能级匹配方面进行了受体可行性研究,分析了能级结构和光电性能之间的关系;并将聚-3己基噻吩(P3HT)与ZnO微纳米球共混和旋涂制备P3HT/ZnO复合膜,考察P3HT和ZnO的共混质量比和退火温度对复合膜微观形貌及光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说明,P3HT/ZnO微纳米球复合膜与纯ZnO薄膜相比,拓宽了紫外吸收范围,增强了对太阳光的吸收,说明复合膜的吸收光谱与太阳光谱能够较好的匹配;在120℃退火处理后增强了P3HT的有序性,改善了复合膜的结晶性,有利于电池效率的提高。当P3HT质量浓度为6mg/mL、旋涂转速为1 500r/min时,优质复合膜的制备参数为:P3HT和ZnO微纳米球共混质量比为1∶2,退火温度120℃。优质复合膜大大拓宽了紫外吸收范围,增强了对太阳光的吸收。 相似文献
980.
以N2、H2混合气体为工作气,常压条件下裂解甲烷制得纳米碳纤维。考察了原料气流量、工作气气氛和催化剂类型对CNFs生长的影响,并用SEM和TEM表征产物的形貌和结构。结果表明:原料气甲烷流量的增加可引起产物的形貌多样性增加;由于N2比Ar热值高,高温持续时间长,有利于元素态金属原子参与完成碳结构的石墨化进程,所得纳米碳纤维较Ar气氛产物碳层连续、互相平行,纤维管内外表面平直、光滑、无沉积。以Fe2O3为催化剂,纤维管直径分布范围小,杂质或无定形碳很少;以Co2O3为催化剂,产物近似多壁碳纳米管结构,但纯度较低;以Ni2O3为催化剂的管状产物是长度不到1μm的短截管,结晶度较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