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8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187篇
系统科学   56篇
丛书文集   87篇
教育与普及   55篇
理论与方法论   16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213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97篇
  2012年   105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116篇
  2009年   102篇
  2008年   134篇
  2007年   136篇
  2006年   114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85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87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75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56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57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57篇
  1991年   49篇
  1990年   49篇
  1989年   53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9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在室温拉-扭载荷下研究了纯钛BT1-0低周疲劳循环变形的宏观特性,结果显示材料的循环变形行为与应变幅值有关,遵循Coffin-Manson关系.通过透射电镜观察了在低周疲劳过程中位错组态,TEM观察表明:材料在比例载荷的损伤变形为滑移位错;在非比例载荷形成了孪晶结构,孪晶形态和尺寸与相位角相关.分析了该材料在低周疲劳损伤的微观行为.  相似文献   
82.
文章运用多功能内耗仪研究了宏观孔对空气加压渗流法制备的泡沫工业纯铝阻尼行为的影响。在室温低频率条件下测量了泡沫工业纯铝的内耗,实验结果表明泡沫工业纯铝的阻尼能力比致密工业纯铝的阻尼能力提高较大,前者内耗随着测量频率的增加而增加,同时也随应变振幅的增加而增大。运用TEM观察材料的微观结构,发现在晶界附近存在大量的位错亚结构。根据内耗测量和微观观察,讨论了泡沫工业纯铝中可能的阻尼机制,基于多孔弹性材料的平面波方程,理论计算得到了泡沫工业纯铝中内耗的表达式。  相似文献   
83.
研究了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f(k) D(k-1)fk-1 … D0f=F的复振荡问题,其中D0,D1,…,Dk-1,F 0是亚纯函数,当存在某个Ds(1≤s≤k-1)比其它Dj(j≠s)有较快增长时,得到了该微分方程亚纯解的超级的精确估计式.  相似文献   
84.
关于亚纯函数的T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亚纯函数的一个新奇异方向———T方向作出进一步的研究,讨论了对于一个亚纯函数取其小函数的情况下,其相应T方向的存在性.  相似文献   
85.
强度、吸能与韧性兼容的新型球形孔泡沫纯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球形孔泡沫纯铝压缩、拉伸应力应变曲线基础上,研究了致密化起始点、吸能能力、压缩强度和拉伸性能.结果表明:球形孔泡沫纯铝与球形孔泡沫铝合金的压缩应力应变曲线相似,分为3个部分:线弹性阶段、平台阶段和密实阶段;提出了根据压缩曲线的斜率图,确定球形孔泡沫纯铝的致密化起始点的新方法;球形孔泡沫纯铝相对于球形孔泡沫铝合金是一种吸能能力更强的、韧性性能良好的新材料.采用Gibson-Ashby的模型来分析球形孔泡沫纯铝的压缩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吻合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6.
表征高温性能的沥青纯粘性稠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自行研发的沥青稠度测试仪,对沥青高温流动和粘弹特性进行分析可知,粘性成分是沥青抵抗变形的关键.为此引入了0.1 s-1剪变率时的纯粘性稠度,并提出了计算方法.将高温时0.1 s-1纯粘性稠度与沥青常规高温指标和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高温时0.1 s-1纯粘性稠度克服了常规指标不适宜评价改性沥青的缺点,适合作为沥青高温性能新指标.最后,分析并推荐了沥青高温0.1 s-1纯粘性稠度标准的建议值.  相似文献   
87.
何晓晓  刘芳  王柯敏  葛佳  秦迪岚  龚萍  谭蔚泓 《科学通报》2006,51(10):1156-1162
系统地研究了纯硅纳米颗粒(SiNP)、磷酸化硅纳米颗粒(PO4NP)和氨基化硅纳米颗粒(NH2NP)与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系(HaCaT)的生物效应. 考查了3种不同功能化基团修饰的硅纳米颗粒对HaCaT细胞的细胞黏附效率、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 以及HaCaT细胞对SiNP, PO4NP和NH2NP的吞噬情况. 结果表明: SiNP, PO4NP以及NH2NP 3种颗粒对HaCaT细胞的影响均存在浓度依赖关系, 当3种不同功能化基团修饰的硅纳米颗粒在细胞培养液中的终浓度低于0.2 μg/μL时, 与HaCaT细胞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但是随着纳米颗粒在细胞培养液中终浓度的增大, PO4NP, SiNP和NH2NP对HaCaT细胞的影响也逐渐增大, 其中PO4NP所产生的影响随浓度增大的趋势最慢, SiNP次之, NH2NP最快; 同时, HaCaT细胞对纳米颗粒的吞噬量和吞噬速度也因其表面修饰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在同样的作用浓度和作用时间下, NH2NP进入到细胞的量最多、速度最快, SiNP次之, PO4NP则最少、最慢. 这些研究结果的获得为指导硅纳米颗粒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安全应用以及硅纳米颗粒的后续修饰提供了理论依据, 有利于进一步拓展硅纳米颗粒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8.
杨萍  梁杰 《科学技术与工程》2006,6(24):3931-39333940
在人造环境中,利用博弈论中的Nash均衡和Nash讨价还价模型,研究两个利益冲突的巡线机器人群体通过不同策略获得收益的行为。  相似文献   
89.
对波利亚关于拉盖尔-波利亚类函数猜想的历史脉络进行梳理。利用历史分析和比较的方法,基于原始文献,研究波利亚与之有关的一些文献,分析其提出该猜想的历史背景,指出拉盖尔1882年的相关工作是其思想基础,波利亚关于多项式逼近整函数的研究是其工作基础;通过研究波利亚在该猜想上的重要工作,揭示其思想的演变过程,指出波利亚在1914年的文章中已有该猜想雏形,在1915年的文章中进一步明确。在其后工作中,虽未能完全解决该猜想,但提出了整函数或亚纯函数零点集的最后集概念,为其他学者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最后探讨该猜想的重要影响,指出海勒斯坦和威廉森最终在1977年完全解决了该猜想,在该猜想的求证过程中产生一些新的方法和思想,及相关研究新领域。  相似文献   
90.
对纯电动汽车的换挡控制进行优化.基于四挡AMT参数设计,优化纯电动汽车的AMT传动系统的结构,对参数进行设计;对常规和特殊工况的换挡规律进行设计,并采用PD控制器对换挡的速度和挡位进行闭环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