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93篇
  免费   184篇
  国内免费   167篇
系统科学   74篇
丛书文集   272篇
教育与普及   154篇
理论与方法论   20篇
现状及发展   62篇
研究方法   1篇
综合类   7161篇
  2024年   71篇
  2023年   198篇
  2022年   197篇
  2021年   198篇
  2020年   159篇
  2019年   142篇
  2018年   86篇
  2017年   130篇
  2016年   148篇
  2015年   213篇
  2014年   383篇
  2013年   347篇
  2012年   459篇
  2011年   434篇
  2010年   378篇
  2009年   441篇
  2008年   390篇
  2007年   431篇
  2006年   316篇
  2005年   269篇
  2004年   230篇
  2003年   226篇
  2002年   239篇
  2001年   252篇
  2000年   159篇
  1999年   173篇
  1998年   127篇
  1997年   143篇
  1996年   124篇
  1995年   116篇
  1994年   109篇
  1993年   93篇
  1992年   60篇
  1991年   67篇
  1990年   63篇
  1989年   69篇
  1988年   49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0 毫秒
101.
通过对外包钢砼受弯构件不同性能的研究,探讨了混凝土强度,纵向含钢率及配间距对构件的变形及延性的影响,并对外包钢砼构件与钢筋砼构件进行了分析比较,发现二者性能基本相似。  相似文献   
102.
采用恒应变速率凸轮式压缩试验机,测定了4种铝合金材料在热状态下的流动应力,分析了应变率,应变速率及变形温度对流动应力的影响规律,通过对多种结构型式流动和数学模型的回归分析比较,确定了计算精度较高,结构型式较简单,适合于现场计算机在线控制和工程计算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03.
本文将地壳变形系统看成一时变的线性动态系统,建立了时变位移分析模型,并详细讨论了其参数模型──时空参数动态模型,最终建立起了变形与时间,点位及外界环境因子之间的完整数学模型。在时空参数动态模型的讨论中,采用了B──样条函数和动态最小二乘法。  相似文献   
104.
将SulstowiczA.假说引入预计地表静态位移变形式中,提出了预计地表剩余位移变形的方法,并以此为基础编制了YLH-8预计程序,给出了该程序对实例的处理方法及由图形数据差值法得出的剩余位移变形等值线分析图。  相似文献   
105.
作者根据平面变形的特点,为尽可能精确地保证平面变形的条件,对测定平面变形抗力的装置进行了改进。该装置对测定过程中所出现的种种不利于精度的因素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实际测定证明,该装置的测定结果重复性好,准确性高。可用于测定钢、铜、铝等各种金属的平面变形抗力  相似文献   
106.
利用热加工模拟试验机进行高温单道次、多道次压缩试验,测定了管线钢X65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形抗力。在此基础上,建立了X65钢的高温变形抗力模型和残余应变率模型,并对残余应变现象及其影响因素和算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7.
为开发磨球成形新工艺——水平连铸白口铸铁棒材斜轧成球的工艺。采用高温压缩、高温扭转试验方法,研究了中锰白口铸铁的高温塑性变形能力,测定了温度与极限变形率,温度与变形抗力的关系曲线。对塑性变形后的组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锰白口铸铁在850~1000℃具有良好的塑性变形能力,热塑性变形后碳化物成断网状和孤立块状,从而可使中锰白口铸铁的韧性提高  相似文献   
108.
用塑性变形理论对柴油机连杆辊轧成形的变形过程及变形特点进行了分析,阐明了辊轧连杆时存在着高向充填的难易成形区,并进行了实验验证,找出了解决高向充填不足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09.
提出了用频闪激光散斑散焦照相法分析结构动态的新技术,应用该技术可获得优质的全场散斑条纹图,并可用逐点滤波法进行精确定量分析。讨论了如何选择激光脉冲宽度的方法,给出了频闪激光散斑散焦照相法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10.
讨论了纯弯曲载荷下船体梁的极限纵强度.研究了船体梁断面的“硬角”、附连翼板宽度以及船体梁断面中性轴位置的变化对船体梁极限承载能力的影响.进行了纵向加筋箱形薄壁结构模型的纯弯曲试验.理论计算与试验结果比较表明,两者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