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4篇
教育与普及   13篇
理论与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44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5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42.
43.
本文通过对《红楼梦》杨译本某一成语的不同翻译方式的分析,指出根据语境、意境的不同,翻译的方法也应加以调整,这样翻译才能贴切得当,充分表现翻译的多样性。而实现这种多样性也是典籍翻译教学的难点,这主要体现在翻译标准的多重性、词义选择的多样性以及语境的文化性。  相似文献   
44.
通过对《红楼梦》两个英译本的诗词译作进行系统功能语法的分析,从文化语境、经验功能等方面进行比较来找出针对文化、语言两大跨度,两个译本的译者是如何通过对等的方式来克服的,同时分析其原因并证明功能语法进行翻译分析的实用性和透彻性。  相似文献   
45.
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对《红楼梦》中的梦进行分析。指出曹雪芹以梦结构情节,既精彩又合情合理,并指出曹雪芹虽处于现代心理学未形成之时,却已有相当的心理体验及知识,并借鉴前人的经验将心理学知识成功地运用于创作之中。  相似文献   
46.
红楼梦》是一个修辞的海洋。大量修辞文本的存在将小说点缀得生动形象,成为无法超越的文化瑰宝。然而,这些修辞文本在英译过程中却会受到不同译者的心理文化结构影响而产生不同的效果。从《红楼梦》的两部最为成功的译本中对于回目修辞的处理可以看出修辞心理学在修辞文本翻译过程中的影响。  相似文献   
47.
林黛玉的死亡本能是贯穿其一生的。这种死亡本能在前期表现出来的是消融自我、融于自然。来到贾府之后这种表现更加强烈,同时也产生了变异——施虐、受虐、自虐,拥抱死亡。林黛玉就是在生命本能与死亡本能相辅相成之下,上演出了令人目眩的动荡人生,也就是《红楼梦》所说:"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并且,林黛玉的真实心理会反映到她的梦里。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对林黛玉进行解读,可以找到其性格和命运形成的内在心理因素,从而帮助我们更加全面地理解林黛玉及其所作所为。  相似文献   
48.
49.
《红楼梦》“爬灰”“养叔”探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楼梦》中焦大所骂“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原是《风月宝鉴》的“通部大纲”,喻指贾敬,宝玉与秦可卿淫乱导致天香楼悲剧,表现“戒妄动风月之情”的主题。后来,创作主题的改变,《石头记》形成“全部之王惟二玉二人”的情节格局,《宝鉴》的中心故障变为从属于宝黛主线的重要辅助故障,“爬灰”的主子由原来的贾琏“家史”替代贾敬,“养叔”情节变为宝玉与袭人的主仆淫乱,表现“离合悲欢炎凉世态”主题。人物关系由此形成大对调,说明《石头》是在《宝鉴》基础上修改而成的。而《宝鉴》天香楼故事改头换面,疑点重重地存在于80回《红楼梦》今本,除反映曹雪芹对家世反复进行不同层次的艺术观照,使作品主题和情节结构脱胎换骨地再创造,还能成为《红楼梦》作者争论的一方佐证;不仅证明曹雪芹就是《红楼梦》的真正作者,而且本书是他在自己的创作稿《风月宝鉴》基础上,多次修改,而形成《宝鉴》、《石头》、《石头》、《红楼》的演变事实。  相似文献   
50.
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在国内外都享有盛名,许多学者都曾经对这部小说进行过翻译,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两种译本:一个是杨宪益夫妇的译本,另一个是霍克斯的译本。本文将从接受理论的角度去分析,比较这两种译本当中的一些创造性叛逆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