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90篇
  免费   213篇
  国内免费   200篇
系统科学   34篇
丛书文集   243篇
教育与普及   199篇
理论与方法论   25篇
现状及发展   24篇
综合类   4778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92篇
  2022年   143篇
  2021年   179篇
  2020年   115篇
  2019年   109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92篇
  2015年   123篇
  2014年   251篇
  2013年   216篇
  2012年   235篇
  2011年   249篇
  2010年   265篇
  2009年   269篇
  2008年   262篇
  2007年   253篇
  2006年   190篇
  2005年   208篇
  2004年   162篇
  2003年   166篇
  2002年   151篇
  2001年   177篇
  2000年   142篇
  1999年   138篇
  1998年   125篇
  1997年   148篇
  1996年   112篇
  1995年   112篇
  1994年   75篇
  1993年   93篇
  1992年   82篇
  1991年   60篇
  1990年   54篇
  1989年   43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利用分子束飞行时间质谱和激光电离技术研究C4H2等离子体放电过程产生的中性碳氢团簇(CnHm)的质谱分布、稳定结构和形成机理.实验结果显示,碳氢团簇的质谱峰分布与其所含碳原子的个数有关,当碳原子的个数小于等于8时,偶数碳的碳氢团簇由于共轭效应的影响,其稳定性和质谱峰的强度均大于奇数碳的碳氢团簇;当碳原子的个数大于等于9时,出现偶数和奇数碳氢团簇的相间分布,奇数碳的碳氢团簇的质谱峰强度大于与其相邻的两个偶数碳的碳氢团簇的;当碳原子的个数为6、8、9~15、17时,CnH3出现较强的质谱峰,这与其具有较低电离能有关.随着碳原子个数的增加,碳氢团簇质谱峰的强度总体呈现减弱趋势,这说明碳氢团簇的形成机理可能以碳原子分步加成为主.  相似文献   
122.
对V2O5自还原氮化过程进行热力学分析,并以工业级V2O5和炭黑为原料,经过混料、研磨、压制成块后进行烧结和还原氮化,制得含氮量较高的钒氮合金。结果表明,为了避免V2O5在还原过程中挥发,预还原温度应控制在V2O5熔点(678℃)以下;经过650℃预还原4h,试样中的V2O5才能全部转化为低价态的钒氧化物;V2O5在N2气氛下自还原时,还原终温低于1 271℃时,还原产物优先生成VN,还原终温高于1 271℃时,还原产物中才会出现大量VC;为保证还原产物的高氮和低碳含量,应将还原氮化最终温度控制在1 200~1 300℃。  相似文献   
123.
一、病毒病 1.症状。轻微者叶片略失绿,有斑驳,植株不矮化,叶片不变形,对产量影响不明显。严重者叶片明显出现失绿斑驳。叶片变小、细长、扭曲畸形,植株矮小,不能正常开花;叶肉组织退化,叶片扭曲成线状,同时植株丛生矮化;果表面凹凸不平,出现失绿僵硬的斑块,最后黑色坏死.剖开果实发现表皮以下变黑,不能正常转红,有时小果也变褐坏死。[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4.
《河南科技》2008,(4):6-6
特征特性“金赛29”夏播生育期95天。该品种株型平展,平均株高252厘米,穗位高98厘米,全株总叶片数19-20片;幼苗浅绿色,叶鞘微红,第一叶尖端卵圆形;雄穗分枝13条左右,雄穗颖片青色,花药黄色,花丝青色;果穗长筒型,穗长20厘米,穗粗4.5厘米,穗行数12行.行粒数40粒:穗轴白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型,千粒重310克,出籽率88%。  相似文献   
125.
采用不同氮分压(RN2)的氩气和氮气混和气体溅射Mg0.18Zn0.82O合金靶材,在石英衬底上生长了MgxZn1-xO(MgZnO)合金薄膜,研究了氮分压对薄膜组分、结构和光学、电学性质.结果表明:薄膜中的Mg含量(x)随着RN2的增加呈线性增加,导致其结构和光学带隙(Eg)随氮分压变化.Mg含量随氮分压的变化归因于:当氮分压增加时,与N反应形成NO2的O原子数目增加,导致与Mg、Zn反应的O原子数目减少.而Mg比Zn优先与剩下的O原子结合形成MgO,导致只有部分Zn能够跟O结合形成ZnO.未反应的Zn将以原子的形式沉积到衬底上继而因高的衬底温度发生二次蒸发离开衬底,导致薄膜中Zn含量减小,即Mg含量增大.当对由氮分压不为零制备的高阻MgZnO薄膜进行真空退火后,薄膜呈p型导电,说明这种p型导电与氮掺杂有关.本文讨论了Vegard定理用于估算MgZnO中Mg含量的正确表达式.  相似文献   
126.
1.白粉病.主要为害叶片,初期在叶面产生白色圆形小粉斑,然后向周围扩展,严重时叶片全部布满白粉,后期霉斑变为灰白色,叶片变黄,有时病斑上会产生小黑点.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喷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或50%硫磺悬浮剂250~300倍液等,6~7天喷1次,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127.
1.白粉病。主要为害叶片,初期在叶面产生白色圆形小粉斑.然后向周围扩展,严重时叶片全部布满白粉,后期霉斑变为灰白色,叶片变黄,有时病斑上会产生小黑点。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喷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或50%硫磺悬浮剂250—300倍液等,6~7天喷1次,交替使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8.
 外来植物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HBK.)已入侵华南许多地区,并造成严重危害。探讨了外来植物薇甘菊凋落物对4种本地植物大叶榕(Ficus virens)、潺槁树(Litsea glutinosa)、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和台湾相思(Acacia confusa)凋落物分解的影响。凋落物分解采用网袋法,将薇甘菊凋落物分别与本地植物凋落物按3个比例混合,3个比例为,m(薇甘菊)∶m(本地植物) = M1(1∶4),M2(1∶1)和M3(4∶1)。分解60 d后,测定凋落物的分解速率与养分释放。结果表明,薇甘菊与本地植物凋落物混合比例为M1时,凋落物分解速率变慢,但在M3时,凋落物的分解速率变快。与单独本地凋落物养分释放相比,薇甘菊凋落物混入后C释放有所下降,而N素释放量有所提高,这种N释放量的增加可能会对薇甘菊的入侵产生正反馈作用。  相似文献   
129.
广西沿海贝类资源丰富,在海洋渔业和海洋生态系统中意义重大。为获取用于开展贝类增养殖容量评估,构建食物链网、生源要素和能量流动模型,以及开展北部湾海域海洋牧场建设和碳汇渔业评估的基础数据,本研究对北海市常见的14种经济贝类进行相关数据的测定与分析。实验对从北海市市场收集的14种经济贝类的壳长(SL)、壳宽(SW)或壳高(SH)、体质量(BM)、壳质量(SM)、软体部质量(MSP)进行测量,并同时对软体部的水分、粗蛋白、能量、碳和氮的含量及稳定同位素丰度等进行测定。实验结果表明,不同贝类的出肉率差别较大,贝壳较薄的大獭蛤(Lutraria maxima)和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等可超过70%。双壳贝类的软体部含水率均超过85%,腹足类的软体部含水率不超过81%。贝类的有机碳含量为39.77%-47.36%,氮含量为8.25%-11.80%。双壳贝类中尖紫蛤(Soletellina acuta13C最低,华贵栉孔扇贝(Chalamys nobilys)的δ13C最高;双壳贝类中华贵栉孔扇贝的δ15N最低,等边浅蛤(Macridiscus aequilatera)的δ15N最高。软体部能量含量为16.11-20.81 kJ/g。双壳贝类软体部能量含量(E,kJ)与其壳长(SL,cm)的关系符合指数模型E=a×eb×SL,腹足类软体部能量含量(E,kJ)与其壳高(SH,cm)的关系符合指数模型E=a×eb×SH;软体部能量含量(E,kJ)与体质量(BM,g)的关系符合线性公式E=a×BM+b。不同种类的贝类的基本成分和生源要素的特征存在差异,与已有文献报道不同海区的同种贝类相关数据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进行生态学相关研究时,数据的收集非常重要,借鉴相关物种的数据要非常谨慎。  相似文献   
130.
为调查广西北海市南岸滩涂主要大型植物和表层沉积物的稳定性碳和氮同位素丰度,并为沿海滩涂动物食物与营养来源研究提供数据,采用野外现场采样和室内样品处理检测结合的方法,对山口镇英罗村、北暮盐场、营盘镇青山头村、竹林盐场、大冠沙等5个地点采集到的红树落叶(秋茄Kandelia candel和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条浒苔Enteromorpha clathrata、细基江蓠Gracilaria tenuistipitata及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处理,测定总有机碳(TOC)、总氮(TN)、稳定性碳同位素丰度(δ13C)和稳定性氮同位素丰度(δ15N),并进行统计分析与比较。结果显示,山口镇英罗村和大冠沙红树落叶的δ13C和δ15N均没有显著差异,北暮盐场和营盘镇青山头村互花米草的δ13C和δ15N也没有显著差异。5个地点表层沉积物的TOC、TN、δ13C、δ15N均没有显著差异,表明北海市南岸滩涂表层沉积物的TOC、TN、δ13C、δ15N分布较为均匀。沿海滩涂高等植物的δ13C主要受均匀的大气影响,不同区域和地点间差异较小,因此不同地点高等植物红树和互花米草的δ13C变幅也较小。本次调查的北海南岸沿岸较为开阔,并且没有大型河流注入,因此滩涂沉积物中δ15N差异较小。由于植物对氮同位素吸收没有分馏作用,本次调查中不同地点的红树和互花米草δ15N差异也很小。山口镇英罗村、北暮盐场、竹林盐场和大冠沙的条浒苔δ13C没有显著差异,但δ15N有显著差异,竹林盐场的条浒苔δ15N显著低于北暮盐场。北暮盐场和营盘镇青山头村的细基江蓠δ13C没有显著差异,竹林盐场的细基江蓠δ13C显著低于另外两个地点;3个地点的δ15N均没有显著差异。不同地点大型海藻的δ13C或δ15N差异出现的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本研究结果为分析北海南岸大型植物和沉积物对滩涂饵料和营养来源的影响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