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06篇
  免费   359篇
  国内免费   502篇
系统科学   214篇
丛书文集   497篇
教育与普及   516篇
理论与方法论   66篇
现状及发展   77篇
综合类   9597篇
  2024年   58篇
  2023年   212篇
  2022年   198篇
  2021年   270篇
  2020年   179篇
  2019年   177篇
  2018年   122篇
  2017年   181篇
  2016年   186篇
  2015年   250篇
  2014年   463篇
  2013年   408篇
  2012年   473篇
  2011年   499篇
  2010年   491篇
  2009年   576篇
  2008年   573篇
  2007年   521篇
  2006年   465篇
  2005年   444篇
  2004年   340篇
  2003年   391篇
  2002年   324篇
  2001年   359篇
  2000年   322篇
  1999年   284篇
  1998年   288篇
  1997年   272篇
  1996年   251篇
  1995年   233篇
  1994年   208篇
  1993年   179篇
  1992年   164篇
  1991年   174篇
  1990年   145篇
  1989年   131篇
  1988年   76篇
  1987年   43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基于神经网络技术提高红外气体分析器的选择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前馈神经网络算法消除非目标参量对主传感器的干扰,从而提高了红外气体分析器的选择性.以检测甲烷为例,在干扰气体乙烯的体积分数变化了7600×10-6时,经神经网络融合处理后,分析器的选择性系数从3.17提高到422,主传感器输出的引用误差从58%降为0.65%,实现了对甲烷的准确识别.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实际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2.
碳钢在液/固双相管流中的磨损腐蚀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中利用自行研制的管流动态模拟试验装置 ,研究了碳钢在液/固双相流中的磨损腐蚀。结果表明碳钢在流动 5%河砂的双相 3.5 %NaCl溶液中 ,磨损腐蚀速度随流速的增加而显著地增大 ,没有出现像单相流中磨损腐蚀速度显著降低的流速区段 ,其磨损腐蚀过程仍主要受阴极氧扩散控制。在液/固双相流中 ,碳钢阻抗谱为双容抗半圆弧 ,且都出现低频收缩现象。对碳钢施加阴极电流 ,由于抑制了电化学因素 ,大幅度削弱了与流体力学因素的协同效应 ,使碳钢腐蚀大大减轻。证明了在双相管流中 ,碳钢磨损腐蚀过程仍主要受电化学因素控制。  相似文献   
73.
MPCVD金刚石膜的拉曼光谱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阎研  屈田  张树霖  赵新生  韩毅松  侯立 《科学通报》2003,48(19):2029-2030
研究了MPCVD生长的金刚石膜的拉曼光谱. 除给出它们的全部一级谱外, 还根据纳米结构特有的共振尺寸选择效应, 认为MPCVD金刚石膜中不含有纳米晶成分, 并认为1145 cm−1峰不能作为生成纳米晶金刚石的判断标准, 虽然这个标准已被人们广泛地应用了许多年.  相似文献   
74.
考察了无机化学领域中离子参与的化学反应(如酸碱电离、沉淀-溶解和氧化还原反应等)的电化学共同性,探讨Gibbs—Helmholtz方程对离子参与的化学反应的直接应用。  相似文献   
75.
应用电化学循环伏安和原位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EQCM)方法研究了0.1mol.L^-1硫酸溶液中β—丙氨酸在Pt电极上的吸附和氧化过程。结果表明:0.1mol.L^-1硫酸溶液中氢脱附电位区间内电极表面质量的增加是由于水分子取代Had引起的,而双电层区的质量增加是由于水的吸附模式逐渐由氢端吸附转向氧端吸附所致,根据频率变化和电量数据,可进一步推算出酸性溶液中β—丙氨酸在Pt电极表面只发生弱吸附,水和β—丙氨酸阴离子都可以取代部分氢,吸附在电极表面,影响了电极表面质量的变化量,而吸附态β—丙氨酸在高电位氧化时会消耗Pt表面的氧。本文结果为认识β—丙氨酸在Pt电极表面过程提供定量的新数据。  相似文献   
76.
根据金属腐蚀的电化学原理分析了混凝土结构中箍筋的锈蚀机理,认为在混凝土碳化过程中在箍筋与纵筋间存在宏观电池腐蚀及其它增加箍筋锈蚀量因素,利用已有的试验结果证明本文提出的观点,并提出了箍筋与纵筋的联合经时模型.  相似文献   
77.
高灵敏度离子分子的吸收光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介绍了光外差-磁旋转-速度调制吸收光谱技术对离子分子的研究,该技术综合了光外差光谱技术、磁旋转光谱技术和速度调制光谱技术三者的特点,形成可以对离子分子高灵敏度测量的光谱技术.该技术不仅保留了速度调制光谱技术对离子分子选择性探测的特点,避免了来自中性分子光谱线的干扰,同时利用光外差光谱技术降低来自光源的幅度涨落噪声,消除放电过程的干扰,再结合磁旋转光谱技术可以对顺磁性分子进行选择性测量以及进一步提高测量信噪比.介绍了光外差-磁旋转-速度调制光谱技术的基本原理、实验方案以及对N2+,CO+,H2O+等离子分子的测量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78.
通过共沉淀法制备了二甲磺酸阿米三嗪 β 环糊精包合物,使用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法加以鉴定。证实了二甲磺酸阿米三嗪 β 环糊精包合物的生成,形成包合物后,二甲磺酸阿米三嗪得到了稳定。  相似文献   
79.
在对用XRD表征确证分属于TS-2分子筛和无定形TS氧化物(简称ATS)结构的一系列样品进行红外表征时,首次发现在分子筛骨架与无定形表面都存在Ti-O-SiO3健,但这两者在红外上是可区分的,前者作为骨架钛振动带出现在962.5~966.7cm-1处,而后者作为非骨架钛振动带则出现在945~956cm-1处,即后者明显发生了红移.分子筛骨架振动带(1226,556cm-1)强弱对其Ti-O-SiO3带的位置影响不大,比较而言骨架带弱的约有2.0cm-1的红移.苯酚羟基化结果表明在分子筛骨架上的Ti-O-SiO3活性位上苯酚羟基化生成邻苯二酚和对苯二酚;而处于无定形表面的非骨架Ti-O-SiO3活性位上只生成邻苯二酚  相似文献   
80.
采用电化学测试技术评价了低碳钢管管端内壁不锈钢焊条堆焊后再用相同焊条进行打底焊所得焊接接头(特别是焊接热影响区)的耐蚀性,选用两种高合金焊条M2、M6,并对堆焊金属进行热模拟试验,测定了模拟热影响区不同部位在3%NaCl介质中的阳极极化行为.结果表明,按新工艺焊接的接头代替普通碳钢焊接接头可有效地提高管道接头的使用寿命.两种焊条中,含Nb的M2耐蚀性比M6好,铌能够有效提高接头的耐均匀腐蚀、晶间腐蚀和点蚀能力,热影响区600~1000℃是高合金接头耐蚀性最薄弱的区域,建议采用超低碳含铌高合金焊条,以解决热影响区的腐蚀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