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6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0篇
丛书文集   16篇
教育与普及   6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58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采用催化氧化法对硝基苯废水的处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反应体系pH=3-4,H2/O2(30%)投加量为3.5 mg/L的条件下,经过还原及催化氧化后的废水进行絮凝沉淀,调节pH为7-9,出水COD低于120 mg/L,可以达到GB 8978-1996二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02.
一株产絮凝剂硅酸盐细菌的筛选及其絮凝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土壤中筛选到一株产絮凝剂的硅酸盐菌株B12.对其絮凝剂产生条件进行优化,并考查其絮凝特性.以质量浓度为8 g/L的葡萄糖和0.15 g/L的(NH4)2SO4作为碳源和氮源,调节初始pH值至6.9,在温度为31 ℃、转速为150 r/min的摇床中培养72 h后,菌株的絮凝活性最高,絮凝率可达93.6%.絮凝剂特性研究表明:供氧可提高细菌的生长量,但不利于絮凝剂的生成.分段培养有利于提高絮凝率.该菌起絮凝作用的主要是其胞外代谢物,其适用pH值范围广,为0.5~12,絮凝率大于90%;B12菌生物絮凝剂稳定性好,与其他无机絮凝剂相比,其絮凝活效果好、无毒、无二次污染,在矿浆固液分离及矿物废水处理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3.
针对浙江宁波某场地的工程废弃泥浆进行了系列药剂真空预压室内试验研究,基于沉降柱试验确定不同絮凝剂的最佳添加量;按照絮凝剂最佳添加量,进行阴离子聚丙烯酰胺药剂真空预压法的模型试验,探讨药剂真空预压法固液分离的效果;最后,对模型箱中不同位置处的泥样做压汞试验,研究泥样微观孔隙沿径向的分布规律.研究表明:加入适量絮凝剂后,初始上清液浊度较为接近,且浊度随时间变化曲线斜率较大,絮体尚未稳定;24h后浊度曲线斜率较小,絮体达到较为稳定的状态,此时上清液浊度最低对应的絮凝剂添加量为最佳添加量.加入絮凝剂后泥浆颗粒粒径明显增加,大于0.075mm的颗粒由原来的11.78%增加到了79.69%.废弃泥浆絮凝后静置24h后排出上清液含水率从278%降至157%,真空预压136h后从157%降低到了约47.2%,固液分离的效率较高.经过药剂真空预压后,泥浆中孔隙被大大压缩,孔径峰值区域从絮凝后真空前的1 000~120 000nm减小到100~20 000nm,且距离中心越近孔径越小.  相似文献   
104.
面临震后成都市沙河段微污染原水的水质情况,提供切实有效的应急处理措施,并为给水厂的粉末活性炭应急投加提供依据,通过烧杯试验确定了适宜的活性炭投加量和投炭点。结果表明,投加点在流程上越靠前越有利于活性炭吸附作用的充分发挥;活性炭与混凝剂的竞争吸附现象并不明显。活性炭的投量需根据不同水质情况通过试验确定,针对成都沙河段的原水水质,试验所确定的活性炭最佳投加量为10~15mg/L。  相似文献   
105.
研究了自制粉煤灰絮凝剂的絮凝吸附作用对矿井水中硫酸根的去除效果.通过实验,发现采用Ca(OH)<,2>+自制粉煤灰絮凝剂+PAM的药剂投加方式,对矿井水中硫酸根的絮凝吸附去除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6.
选取水体富营养化中最为常见、难去除、危害大的铜绿微囊藻为除藻处理对象,研究了以天然高分子淀粉通过丙烯酰胺与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接枝共聚改性,制备除藻絮凝剂,研究其对铜绿微囊藻除藻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淀粉接枝共聚物对含藻水体有较好的治理效果,并初步分析了淀粉接枝共聚物对藻细胞的絮凝机理.  相似文献   
107.
高效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BJ-Ⅰ的筛选鉴定及絮凝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出1株高效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BJ-Ⅰ,其絮凝率达87.6%.通过生理生化分析及16S rDNA序列鉴定该菌株为短芽孢杆菌(Bacillus brevis).该菌产絮凝剂的最适碳源和氮源分别为20g/L的葡萄糖和2.0g/L的蛋白胨;适宜的初始pH和培养温度分别为7.0和30℃;在培养基中添加0.5g/L的Mg^2+有利于菌体生长,但对絮凝剂合成无影响.对该絮凝剂的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菌液投放量3%、pH值在5.9、温度为60℃条件下絮凝效果最好,加入浓度为8%的Ca^2+可显著提高其絮凝活性.实验证明,该菌起絮凝作用的物质存在于发酵液中,主要成分为杂多糖.  相似文献   
108.
分离一株具有强絮凝特性的芽孢杆菌Bacillus sp.F2,絮凝率达84%,构建了絮凝基因组文库.筛选文库获得一株表达絮凝活性的大肠杆菌阳性克隆子FC2,序列分析得出该克隆序列为新的絮凝基因.红外光谱分析证明FC2的絮凝有效成分与F2一致,说明FC2絮凝性状遗传于原絮凝菌F2.依据不同糖对其絮凝水平的抑制,将克隆菌确定为FLO1型絮凝菌.并研究了该絮凝型菌株的相关生理、生化特性.结果表明,FLO1型菌絮凝只受甘露糖抑制,对Ca2+浓度、pH值、温度和放置时间只有一定耐受性.  相似文献   
109.
将化学生物絮凝工艺与曝气生物滤池结合用于污水处理,化学生物絮凝工艺是一种化学和生物协同作用深度集成的污水强化一级处理工艺,试验研究了不同温度对化学生物絮凝强化一级处理与曝气生物滤池组合工艺处理城市污水的影响。结果显示:温度的升高有利于污染物的去除,特别是对NH3-N和PO43-P的去除,温度从10℃升高到26℃,去除率分别提高了15%和13%。但CODCr、SS的去除率变化不大,只有6%的升高。  相似文献   
110.
王琴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13(9):2453-2456
结合分形理论对絮体的生长过程进行研究,确定当原水浊度为100 NTU,絮凝时间为12 min,絮凝剂投加量为18 mg.L-1时,经六角孔网格絮凝设备处理后出水水质良好。絮体在絮凝的前期、中期和末期有着良好的形态特征,其分形维数分别为2.080 2、2.208 7和2.135 6,说明了在絮凝过程的前期、中期和末期,絮体密实,空隙率小,密度随之变大,不易被水流的剪切力剪碎,沉降性能好。絮体分形维数随着投药量的增加而增大。投药量达到一定程度后,絮体分形维数开始减小,所以存在一个较为经济的投加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