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0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95篇
系统科学   47篇
丛书文集   80篇
教育与普及   103篇
理论与方法论   14篇
现状及发展   14篇
综合类   223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88篇
  2012年   99篇
  2011年   115篇
  2010年   129篇
  2009年   128篇
  2008年   143篇
  2007年   130篇
  2006年   126篇
  2005年   112篇
  2004年   110篇
  2003年   102篇
  2002年   87篇
  2001年   89篇
  2000年   83篇
  1999年   92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62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表面活性剂与纳米SiO2作用下聚合铝的絮凝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6NTU高岭土原水中,溶入低浓度溶解性有机物-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投加聚合铝PAC与新型水处理剂-纳米SiO2稳定分散液进行动态混凝实验与静止沉降实验.借助图像分析技术与分形理论,对SDS与纳米SiO2作用下PAC的絮凝特性与絮体分形结构的形态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存在SDS时,高岭土颗粒表面ζ电位增加.SDS在颗粒表面的吸附等温曲线符合Langmiur方程;PAC对无机颗粒的去除效果明显,但对SDS的表观去除率较低.SDS阻碍絮凝初絮体的形成.纳米SiO2使颗粒表面ζ电位增加,对无机颗粒处理效果较差,但对去除有机物有利.絮凝机理主要是吸附架桥;助凝剂纳米SiO2能促进PAC对无机颗粒与SDS絮凝,处理效果显著.悬浊液中絮体粒径大,有效质量密度增加,沉速加快,分维值下降.  相似文献   
82.
实现了亚硫酸钠水溶液可以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聚合,并进一步研究了各种因素对聚合速率和聚合物分子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亚硫酸钠水溶液可以有效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聚合动力学方程为Rp=kp[MMA]1.6[Na2SO3]0.44,聚合反应的总的活化能为81.7kJ/mol,所得到的聚合物分子量可达1.36x105,单体转化率高达86.7%.初步讨论了该引发体系可能的机理.  相似文献   
83.
任海云  袁明 《科学通报》2000,45(7):715-718
利用碘乙酰胺俄勒冈绿对植物花粉肌动蛋白进行荧光标记,从10mg肌动蛋白可得到3mg肌动蛋白荧光类似物,标记率为72%,纯度为99%.体外实验结果表明,肌动蛋白荧光类似物在Mg~2+和K~+存在条件下可聚合成丝状肌动蛋白;将肌动蛋白荧光类似物通过细胞显微注射方法引入活体植物细胞内,可观察到有绿色荧光微丝分布在细胞质中,说明所得脱动蛋白荧光类似物具有与细胞内源肌动蛋白相似的功能.  相似文献   
84.
通过原位聚合的方法,以石蜡(PA)为相变储热材料、正硅酸乙酯(TEOS)水解生成的SiO2为壳层材料,成功制备出PA@SiO2相变材料.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同步热分析仪(TG)等测试方法,探究了吐温-80、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及其...  相似文献   
85.
86.
用化学气相沉积(CVD)聚合法制备的聚氯代对亚苯基二亚甲基(PPX-C)膜,除了具有聚对亚苯基二亚甲基(PPX)膜的保形涂覆和物理性能外,还具有更好的粘附能力。研究表明:PPX-C膜具有优异的耐溶剂性和抗化学氧化性能;氯的引入使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降低,室温柔性增强,动态力学阻尼性能增大,热降解起始温度比PPX膜低,主链降解温度与PPX膜相近。此外,氯的引入对膜的亲水性能影响不大,但膜的水汽渗透率却因此明显降低,与PPX膜相比PPX-C膜具有更好的防潮性能。  相似文献   
87.
溶液共沸法直接合成较高分子量的聚乳酸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溶液共沸法直接缩聚制备聚乳酸。探讨了复合催化剂、溶剂用量、反应时间及反应装置对聚乳酸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以乳酸质量分数w=0.01的复合催化剂(其中氯化亚锡与对甲苯磺酸质量比为1∶1)为催化剂,溶剂与乳酸的体积比为0.75∶1.00,在氮气氛保护下反应35 h左右,能得到重均分子量为6.6×104的聚乳酸。  相似文献   
88.
研究了在咪唑基二硫代甲酸苄酯的存在下,热引发烯丙基缩水甘油醚与丙烯酸甲酯的活性自由基聚合反应.实验结果表明,共聚合反应具有良好的活性特征.聚合物分子量随单体转化率线性增长,分子量分布窄,ln([M]0/[M])与聚合反应时间呈线性关系.聚合物结构分析证明生成了含有环氧官能团的聚丙烯酸甲酯.烯丙基缩水甘油醚在聚合物中的含量随着转化率和它在单体中比例的增加而增加.不过当单体中烯丙基缩水甘油醚的比例增大时,反应速率降低.利用聚苯乙烯大分子控制剂,合成了含有环氧官能团的两嵌段共聚物,即聚苯乙烯-聚(烯丙基缩水甘油醚/丙烯酸甲酯)(PS-b-P(MA-co-AGE)).  相似文献   
89.
丙烯酸核壳乳液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和丙烯酸为核壳阶段的单体,通过半连续滴加的种子乳液聚合的合成工艺,得到了一种粘度适中,稳定性良好,具有核壳结构的乳液.讨论了聚合工艺,乳化剂及引发剂用量种类,核壳两阶段单体用量比例对乳液聚合工艺和乳液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0.
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法,将低取代度阳离子淀粉(CS-8)和苯乙烯(St)、丙烯酸正丁酯(BA)、甲基丙烯酸二甲基氨基乙酯(DMAEMA)单体进行接枝共聚反应,制备淀粉基苯乙烯丙烯酸丁酯乳液,研究了聚合反应条件对乳液性能的影响,并对合成的乳液进行表征和应用效果研究.以乳液凝胶率、粒径、Zeta电位、Cobb值及胶乳性状为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