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8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9篇
丛书文集   32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综合类   42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01.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在B3LYP/6-311G(d,p)水平上,对(E)-1,3-丁二烯磷酸二乙酯和亚硝基甲烷杂Diels-Alder反应机理进行了理论计算.结果表明:反应为协同过程,C-O、C-N键的生成和断裂协同进行;亚硝基甲烷平行接近(E)-1,3-丁二烯磷酸二乙酯,使得轨道最大重叠;反应是放热的,符合实验结果;前线轨道理论、热力学和动力学对本体系的研究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202.
以聚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PDMAEMA)为大分子分散稳定剂、乙醇和水作为混合分散介质、偶氮二异丁腈(AIBN)作为引发剂,研究苯乙烯的分散聚合。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聚苯乙烯微球的形态和粒径分布,探讨分散剂浓度、分散介质质量比以及引发剂浓度对于聚合物微球粒径及其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分散介质中m(乙醇)/m(水)=7.3、引发剂与苯乙烯(St)摩尔比为0.01、分散稳定剂PDMAEMA与St质量比为0.05~0.20时,制得粒径为0.5~1.0μm、粒径分布系数为0.03~0.06的粒径分布均匀的聚苯乙烯微球。  相似文献   
203.
标题化合物的晶体结构(C22H17ClO5,Mr=396.81)通过X单晶衍射确定.该晶体是三斜晶系,P-1空间群;其中a=9.713(2),b=10.511(2),c=10.704(2)A,α=107.550(2),β=105.744(2),γ=98.461(2)°,V=971.2(3)A3,Z=2,Dc=1.357g/cm3,F(000)=412,μ(MoKα)=0.227 mm-1,在3359个可观测反射点(Ⅰ>2σ(Ⅰ))中,最终的R=0.0500,wR=0.1523.X单晶衍射数据显示其结构中存在分子内氢键作用[C(19)-H(19)…O(4)],该氢键有助于形成网状的分子堆积结构.  相似文献   
204.
为了研究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对鱼类黏液细胞的影响,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吐温80组及0.125,0.5,2,8mg/L的DEP组,对鲤鱼染毒20d,采用阿利新蓝和过碘酸雪夫氏(AB-PAS)染色方法,分析DEP对鲤鱼鳃及消化道黏液细胞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空白对照组鳃及消化道各部位黏液细胞密度与吐温80组相比无明显性变化.0.125mg/L组鳃丝、口腔上皮及0.125,0.5mg/L组前肠、中肠、后肠黏液细胞密度与吐温80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0.5,2,8mg/L组鳃丝、口腔上皮及2,8mg/L组前、中、后肠黏液细胞密度与吐温80组相比,差异显著或极显著.DEP对Ⅰ,Ⅱ,Ⅲ,Ⅳ型黏液细胞密度的影响因DEP质量浓度不同、鳃丝及消化道部位不同而异.鳃丝、口腔上皮、前肠、后肠黏液细胞密度的降低主要是由于Ⅱ,Ⅳ型黏液细胞密度的降低所致,中肠黏液细胞密度的降低主要是由于Ⅲ,Ⅳ型黏液细胞密度的降低所致.  相似文献   
205.
采用溶胶-凝胶法,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源,通过TEOS的水解和缩合制备核壳结构γ-Fe2O3/SiO2的纳米复合材料.利用正交试验与单因素实验,研究了γ-Fe2O3、TEOS、氨水的用量、醇水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搅拌速率对纳米复合材料合成的影响,并且对合成产品进行TEM、XRD、DSC、FTIR、粒径分析仪等表征分析.结果发现,对纳米复合材料合成效果影响最大的因素是TEOS的用量,最佳工艺方案为γ-Fe2O3用量为0.06 g、TEOS 0.5 mL、氨水2 mL、醇水体积比为5∶1、反应时间为8h、反应温度为30 ℃、搅拌速率为150r/min;以最佳合成方案合成的核壳结构γ-Fe2O3/SiO2与y-Fe2O3相比,平均粒径减少34.1%,颗粒尺寸分布较为均匀,具有较好的分散性.  相似文献   
206.
基于灰色关联的乙酰丙酸乙酯-柴油燃烧排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柴油机台架试验,进行了乙酰丙酸乙酯-柴油混合燃料的燃烧排放试验,得到了混合燃料的运动粘度、密度、乙酰丙酸乙酯含量比例、含氧量、十六烷值、低位热值等燃料特性与耗油率,HC、NOx、CO、CO2等排放,尾气烟度等燃烧排放参数.利用灰色关联方法对燃料特性与燃烧排放参数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油耗率受混合燃料的密度影响较大;NOx、CO和CO2等排放受混合燃料含氧量影响较大;HC排放和尾气烟度受混合燃料的运动粘度影响较大;含氧量是影响燃烧排放的主要参数;尾气烟度受混合燃料特性影响最为明显.利用灰色关联分析对试验进行分析,提高了混合燃料燃烧排放特性研究的全面性,为生物质基乙酰丙酸乙酯的替代燃料利用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07.
《河南科学》2017,(6):870-873
以混合碳五和丙烯酰氯为起始原料合成了双环[2.2.1]庚-5-烯-2-甲酰氯,然后经吡啶催化分别与1-甲基环己醇、1-甲基环戊醇和2-乙基-2-金刚烷醇反应合成了1-甲基环己基双环[2.2.1]庚-5-烯-2-羧酸乙酯、1-甲基环戊基双环[2.2.1]庚-5-烯-2-羧酸乙酯和2-乙基金刚烷-2-基双环[2.2.1]庚-5-烯-2-羧酸乙酯等.通过MS和HNMR表征了目标产物结构.  相似文献   
208.
目的 研究自制固体超强酸对乳酸乙酯的合成反应的催化效果,寻求乳酸乙酯的最佳合成条件.方法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得SiO2-ZrO2基质材料,然后将其通过浸渍法制备了SO2-4/SiO2-ZrO2固体超强酸,对SO2-4/SiO2-ZrO2固体超强酸催化乳酸乙酯的合成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 SO2-4/SiO2-ZrO2固体超强酸催化乳酸乙酯的合成反应适宜的反应条件为:预焙烧温度为200 ℃,浸泡硫酸浓度为1.0 mol/L,硅锆摩尔比为15,焙烧温度为500 ℃,醇酸比为3时,酯化率可达92.7%.XRD对固体超强酸的分析结果表明,其中SiO2是三斜晶型,ZrO2是四方晶型.结论 自制的SO2-4/SiO2-ZrO2固体超强酸的对乳酸乙酯的合成反应具有良好的催化效果,适宜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9.
以2-乙酰基庚酸乙酯为底物模型,考察了酵母细胞在水相体系中催化其不对称还原的反应特性。利用正交实验初步优化反应条件,并在此基础上,兼顾反应的时-空产率,系统地研究了初始底物浓度、酵母细胞浓度、反应温度对反应转化率的影响。产品表征结果为目标产物,经测定具有光学活性。  相似文献   
210.
采用柴油机台架试验,进行了乙酰丙酸乙酯-柴油混合燃料的燃烧排放试验,得到了混合燃料的运动粘度、密度、乙酰丙酸乙酯含量比例、含氧量、十六烷值、低位热值等燃料特性与耗油率,HC、NOx、CO、CO2等排放,尾气烟度等燃烧排放参数.利用灰色关联方法对燃料特性与燃烧排放参数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油耗率受混合燃料的密度影响较大;NOx、CO和CO2等排放受混合燃料含氧量影响较大;HC排放和尾气烟度受混合燃料的运动粘度影响较大;含氧量是影响燃烧排放的主要参数;尾气烟度受混合燃料特性影响最为明显.利用灰色关联分析对试验进行分析,提高了混合燃料燃烧排放特性研究的全面性,为生物质基乙酰丙酸乙酯的替代燃料利用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